首页游戏资讯宣城张家桥出土的六朝石兽

宣城张家桥出土的六朝石兽

misa2 04-20 4次浏览 0条评论

宋黎藜

第1322期

一、发现概略

1995年冬,宣州市城南张家桥鱼场在清淤过程中发现一具石兽,随即通知了宣城市文物治理所。村民认为此物能兆本村不祥,不肯让其迁徙。经与石兽所在地的张锦村协商,决定由张锦村砌筑石墩,将石兽原址庇护在水中。2011年,宛陵湖景区工程开工,张锦村整体移迁,在无法对石兽停止有效庇护的情状下,由宣城市文物局(前身为宣城市文物治理所)将石兽移运至敬亭山广教寺双塔院内庇护。2017年修复展现于宣城市博物馆一楼大厅。

宣城张家桥出土的六朝石兽

石兽发现地示企图

该石兽因汗青长远以及外力毁坏,仅存三段,此中头胸部保留完全,残高约2米,残长约1.8米,胸腹部曲径约5.5米,麻石量,微颔首,挺胸,头部有犄角状突起,双角,眼睛圆而凸起,目视前方,口微张,颌下长舌垂胸,兽身两侧饰双翼,前部双足已残,仅存部门腿部,但仍能看出其迈步待发之势。别的残存的两部门不甚规则,已很难看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石兽整体雕琢线条粗暴古朴,为立体圆雕。初步判定为六朝期间陵墓石刻麒麟或辟邪。

宣城张家桥出土的六朝石兽

展开全文

1995年石兽出土时的情景

二、类似石兽的命名

此类石兽一般见于陵墓旁,属于陵墓石刻,出格是六朝陵墓石刻最为普及。次要有天禄、麒麟、辟邪几种。

天禄又称“天鹿”,亦称“桃拔”“符拔”。天禄属传说中的兽名,形象到底若何,很难描述。《汉书·西域传》说乌弋“有桃拔”,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后汉书·班超传》:“月氏贡符拔、狮子。”注引《续汉书》:“符拔似麟而无角。”那就是说,天禄既像辟邪,又像麒麟。南朝帝陵前称为天禄的石刻,外型与独角麒麟完全不异,腹的两侧也刻有双翼。除头上有双角与独角之非分特别,二者是很难区此外。但要而言之,那种被神化了的瑞兽,之所以置于帝陵的前面,当与它的名称具有“天命”和“禄位”有关。两者合起来即是:上天特赐赉人主以禄位。所以天禄在古代便是禄位象征,又是天命所回的反映。1

麒麟是我国文献记载中的“四灵”之一,因为它“不折生草,不食不义”,又被称为“仁兽”。在古代,麒麟的呈现不单被看成一种祥瑞,也是圣人降临和承平盛世的反映。麒麟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在差别期间,形象也各不不异。《宋书》称它为“麋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那种长相不只与南朝石刻中的麒麟差别,与南朝砖刻麒麟的形象也有出进。南朝帝陵前面设置石刻麒麟,文书和处所志均有记载,《南齐书·豫章王传》:“上数幸嶷第,宋长宁陵(文帝刘义隆陵)隧道出第前路,上曰:‘我便进他冢内觅人。’乃徙其表阙麒麟于东岗上,麒麟及阙形势甚巧,宋武帝于襄阳致之,后诸帝王陵皆榜样而莫及也。”《建康实录》:“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建陵(梁武帝萧衍父文帝萧顺之陵)隧道口石辟邪起舞。”(按《梁书·武帝纪》做“石麒麟,帝陵不置辟邪,当以《武帝纪》为正)明南京城外郭十八门之一的“麒麟门”,就是因宋武帝刘裕陵前所置石刻麒麟而得名。2

辟邪一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灵帝纪》。东汉宗资墓前的辟邪亦用石料刻成,而与其共存的另有天禄和宗资碑。在辟邪的膊部,刻有“辟邪”二字,所以后世对那种形象的石刻,统称为辟邪。3

关于南朝陵墓石兽名称,历来说法纷歧。梁白泉主编的《南京的六朝石刻》做出了系统的总结,并将南朝帝陵前石兽统称为麒麟,贵爵墓前石兽统称为辟邪。唐代许嵩《建康实录》中称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兽为辟邪,而唐朝姚思廉《梁书·武帝纪》却称之为麒麟;南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统称南朝帝王陵墓神道石兽为麒麟。

本世纪以来,汗青、考古方面的专家对南朝陵墓石兽名称停止了深进的讨论和研究。大致有4种观点:第一种,墨希祖《六朝陵墓查询拜访陈述·天禄辟邪考》认为独角为天禄,双角为辟邪,无角为桃拔;第二种,其子墨偰《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认为独角为麒麟,双角为天禄,无角为辟邪;第三种,姚迁、古兵《六朝艺术》认为南朝陵墓石兽分为无角、独角、双角,代表了3种差别的动物,此中无角的应称为狮子,独角的应称为麒麟,双角的应称为天禄;第四种,杨宽《中国古代陵园轨制史研究》则认为帝陵前的石兽,无论其独角仍是双角,都是指的神鹿,故应统称为麒麟,贵爵墓前无角的石兽应统称为辟邪。东南大学建筑史专家们,如刘敦桢传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认为:“现存南朝陵墓大都无墓阙,而在神道两侧置附翼的石兽:此中皇帝的陵用麒麟,贵族的墓葬用辟邪。”

由此可见,目前专家、学者较公认的看点为皇帝陵前石兽统称麒麟,贵爵墓前石兽称为辟邪。4宣城发现的石刻因无法揣度陵墓性量,因而只能称为麒麟、辟邪,或者石兽。

三、时代特征

“陵园”轨制自战国始,至明清两代,已有两千多年的汗青。古代陵墓前设置石兽的汗青,能够逃溯到西汉。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境内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往病墓前,现仍保留石刻14件。那些石刻是为了表扬墓主生前的赫赫战功,与后来陵前神道石刻性量差别。墓前神道设置石兽用来象征不祥、驱除鬼魅、彰显墓主身份地位,则应始于东汉。

东汉权要墓前的石兽,有虎、牛、马、羊、骆驼、狮子。还有一种称为天禄和辟邪的神兽,他们的形象和南朝陵墓前的石神兽类似,但体量较六朝石刻小,且姿势愈加乖巧活泼。归纳综合说来,东汉石神兽形象不同一,头上无角是大都,有角是少数;肩上有翼的是大都,无翼是少数。5

南朝帝陵和贵爵陵前的神道两旁陈列的石兽,大多体量浩荡、持重、肃静,形象根本上同一。皇帝陵前的石神兽,头大而颈略细,长须垂胸,脚有爪。那些石神兽本来都是成对陈列,右边的头上一角,右边的头上双角。贵爵墓前的石兽,头大而颈短粗,巨目张口,长舌垂胸,脚有爪,头上无角。石兽均有翼,但皇帝陵前,一做独角,一做双角;贵爵墓前石兽均无角。由此可知,南朝陵墓前陈列石兽有品级区别,有角的要比无角的级别高。严厉来说,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等神兽而禁绝臣下利用,是南朝以后的事。东汉大权要墓前是有用天禄、辟邪的。至于人臣墓前限于用石羊、石虎、石人,是唐以后的事。6

宣城张家桥出土的六朝石兽

2011年石兽从宛陵湖移离

四、艺术特征

罗宗实的《六朝考古》7和人民出书社的《中国全史》第八卷《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史》8等都对石兽的艺术特征停止了阐发。

麒麟的体形和形态能够分红两大类:一类是兽身平整、粉饰简单的;一类是兽身窈窕、粉饰华贵的。前者雕琢浑朴有力,大大都劲项短肥而头部曲昂向上;后者雕琢乖巧生动,大大都颈项较长而倾斜,头部稍大向前。它们都闪现出胸部挺昂、腹圆臀厚的特征,头部朵颐隆起,口部做圆形或方形,吵嘴均有茸毛小翅,个此外角上粉饰鱼鳞纹和卷曲的茸毛。翼部大大都做短翼,翼膊亦有鳞纹或涡纹。腹部并衬以羽翅纹。

辟邪的体形和麒麟有类似之处,它们头部(除有角外)和翼部没有多大区别,但又往往颈短而肥,伸舌于前,粉饰大都简单,雕琢浑厚有力,别具风味。所以麒麟大部门以华贵窈窕见长,辟邪大部门以宏伟纯朴见长。

所有石兽从雕琢艺术、形态做风综合来看,它们一方面继续了汉代传统,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外来的一些特色,并加以熔化吸收,既表现了较为生动活泼忧雅的特征,也流露出六朝富贵享受、颓丧放纵的生活气息。它们表示的宏伟纯朴、华贵窈窕,是中国的固有传统和吸收了外来神话传说因素及艺术夸饰表示的手法,连系时代特征停止再创做构成的一种新的艺术风气。总体来说,六朝陵墓石兽由拙朴凝重向着强健乖巧改变,似乎是一个根本的改变法例。

宣城发现的石兽,头大而颈略细,长舌垂胸,头顶双角,肩部双翼,整体比力古朴肃静,既非东汉期间乖巧活泼,也非南朝期间粗壮华贵强健。其形体特征、雕琢手法、艺术手段等都与六朝石刻类似,与汉代区别较大,因而能够揣度其为六朝陵墓石兽。又因无法揣度陵墓性量,因而只能称为麒麟、辟邪,或者石兽。

五、来源和意义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次要散布在南京、江宁、句容、丹阳4个地域。丹阳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原存残石麒麟二,今已不见;南京灵山失名墓前原有两只石辟邪,现在也不知往向。就目前所能见到的石刻来讲,共有33处。按地域划分,南京11处,江宁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以时代区分,宋1处,齐8处,梁13处,陈2处,详细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在南京地域(包罗江宁县)21处石刻中,属于帝陵的有3处,属于贵爵的有18处;此中宋1处,梁9处,陈2处,详细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933处石刻中,帝王陵的12处,以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保留最多。贵爵墓的21处,以南京甜家巷萧秀墓保留最多。10

宣城地域自古为名邑,六朝期间更是近畿名郡。自晋迄清一千五百余年里,先后曾为国内公认的“五地”。即“京畿之区州府地”“江东食货集散地”“山明水秀览胜地”“文风强盛诗人地”“历代名人荟萃地”。11“南人搭船,北人骑马”,在其时山岭纵横、林莽密布的皖南,水运是最次要的运输体例。古城据山为城、枕水为邑,长江两大收流青弋江、水阳江夹宣城而过。穿城东而过的宛溪河通过水阳江与长江相通。鄂君启节上记载的昔时鄂君启的商业线路,此中水路东线有“逾江,庚彭蠡,庚松阳,内浍江,庚爰陵”,爰陵即宣城古称。2200年前,楚国拥有150艘大船的船队就来到此地,足可见其时水运的兴旺。

宣城张家桥出土的六朝石兽

修复后的石兽

宣城发现的陵墓石兽来源:

一是南京四周佚失之石兽,从南京四周陵墓石刻多有佚失、宣城至南京水运兴旺来看,有可能为南京近郊陵墓佚失的石兽。南京及四周的六朝石刻,能从山上摘石并运至陵地或墓地,就完全有可能再从那些处所运至宣城。而发现石兽的夏渡乡张锦村即紧邻宛溪河的低洼之地。若是运输而来,有可能是在六朝期间,也有可能是在后代历朝所运,做为不祥瑞兽等。

二是宣城当地陵墓之石兽。宣城自古名邑,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地位,不克不及承认也会有帝王、贵爵陵墓的存在。

宣城桓氏,自始迁祖、桓彝祖父桓楷曹魏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事情”出亡宣城起,至东晋义熙六年(410)“桓楚”最初一位皇帝桓石绥被杀,历七代49人,此中:位极人臣1人,自立为帝4人,位爵贵爵及以上18人、将军及以上21人,累官五品及以上27人。桓彝战身后回葬宣城,桓彝的老婆孔宪在江陵病逝后,其灵榇特意从江陵回葬宣城。桓彝幼子桓冲病逝后,也是特意从江陵回葬宣城。即桓彝之后,除桓彝长子、大司马桓温宁康元年(373)病逝于湖县姑孰镇,为稳固桓氏家族在姑孰的影响没有回葬宣城,以及兴元二年(403)桓玄废晋立楚称帝后被东晋王朝逃杀至死的桓氏族人没有前提回葬宣城外,其族人全数葬在宣城。清人响亮吉编辑的嘉庆《宁国府志·舆地志·冢墓》载,〔晋〕内史桓彝墓,以《晋书》考之,在宣城符里镇(今湾沚区东门渡,古属宣州)者当系桓公祖墓。乾隆《宁国府志》《宣城县志》也认为此“坟柏”是桓彝的祖坟。12因而,此石兽为桓氏族人墓前石兽也成为一种可能。

但是在神兽四周没有空中、地下遗迹的情状下,详细是何原因让此石兽独居此处,还需材料的齐全和进一步的研究。

宣城石兽的发现,为六朝陵墓石刻的研究供给了重要线索,也是研究汉代晚期至南朝期间陵墓规造最间接的证据和最贵重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汗青意义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蔚然著:《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书社,1998年9月版

2.李蔚然著:《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书社,1998年9月版

3.李蔚然著:《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书社,1998年9月版

4.梁白泉主编:《南京的六朝石刻》,南京出书社,1998年5月版

5.杨宽:《中国古代陵园轨制》,上海古籍出书社,1985

6.杨宽:《中国古代陵园轨制》,上海古籍出书社,1985

7.罗宗实著:《六朝考古》,南京大学出书社,1994年12月1版

8.《中国全史 第8卷 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史》,人民出书社,1994年4月版

9.梁白泉主编:《南京的六朝石刻》,南京出书社,1998年5月版

10.罗宗实著:《六朝考古》,南京大学出书社,1994年12月1版

11.宣州市处所志编辑委员会编:《宣城县志》,方志出书社,1996年11月1版

12. 陆再奇:《宣城桓氏家族考(上)》,《宣城汗青文化研究》公家号第473期

(做者系宣城市文物所综合营业科科长,宣城市汗青文化研究会会员)

石鳞鳕鱼
【原创诗词】刘柏荣 | 金黄满地丛葱茏,看似春时也似秋(诗词十五首) 暗黑3希望之光使命过不去了怎么办?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