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毁灭
摘 要:播州杨氏土司在汗青上为庇护西南边陲同一做出了必然奉献。其末代土司杨应龙操行恶劣,但本无逆反之心,最末促其做乱并招致毁灭的次要因素,一是土司轨制固有的短处,二是明廷措置失当。平播之役和杨氏土司的毁灭足够阐明,土司轨制得以存在的根底是土司可以与中原王朝连结一致。合则存,分则灭。
关键词:播州;杨应龙;万历
做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翦除了影响西南地域七个多世纪的杨氏土司。当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万历朝48年里的军事动作中其实不多見。做为末代土司,杨应龙从适应朝廷到与朝廷分裂的浩荡改变,反映出其小我操行的不端及播州土司轨制的浩荡隐患;而明廷对杨应龙所摘取的军事动作,确有其失当之处,并在必然水平上激化了朝廷与杨应龙之间的矛盾,但总体来看,平播之役是庇护国度同一的合理之举。
一、杨氏久治播州之因
播州杨氏自唐末进进播州,历经五代、两宋、元、明,其世系历时之久,影响之大,在西南诸土司中,罕有可匹者。究其长治久安之道,似并不是土司轨制之优胜,因土司轨制自元方始,唐至两宋只要羁縻之轨制。但若以羁縻轨制优胜为因,似又无法阐明同为羁縻之地之其他民族领袖世系为何难以久续。
从唐至明,播州土司在长达725年的时间里世系不停,屹立不倒,与其始末与中心王朝连结密切关系密不成分。值得重视的是,每当王朝更迭之时,杨氏传人不再为已亡的旧王朝效命,很快投进新王朝。新朝为拉拢处所豪族土酋,迅即授予职衔,又不惜封赏,赐与荣宠,表白两边确立了新的君臣关系。杨氏传人那种在政治上适应汗青潮水的明智抉择,是其历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此外,杨氏历代传人世世守臣节,尽守土之责。进进明朝后,在杨应龙反叛前的200年里,杨氏传人仍忠实于明廷,频频献贡。据《明实录》统计,从第21任土司杨铿起头至第29任土司杨应龙,共向明廷朝贡137次。此中,杨应龙叛前,即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到十六年(公元1587年),还朝贡10次。此中仅万历元年就朝贡两次,以贺皇帝登基。杨应龙进贡的“方物”,数量极多,又多属宝贵,如楠木、战马等。除此,杨氏土司还操纵皇帝立太子之机或以其他名义额外进贡。那都是西南其他土司无法比拟的。在发作战争时,杨氏传人也会当机立断地收兵助战,屡犯罪勋。
二、杨应龙做乱始末
展开全文
杨氏土司为何会在杨应龙那一代走向起点,原因有良多。本文姑且将平播事务分为三个阶段,一一加以阐发。
(一)第一阶段:“功在嗜杀,非叛也”
杨应龙在初期虽无叛逆朝廷迹象,但其在播州的统治却显露出诸多问题。在野史中,我们很难发现杨应龙在播州详细若何行事,但在平定播州之乱的主将李化龙所写的《平播全书》中有如许的记载:“杨应龙益横,所居饰以龙凤,僭拟至尊:令州人称己为千岁,子朝栋为后主,益选州人子女为绣女、阉人。”[1]此为一人之词,不肃清有强调之处,不成全信。《明实录》载:“贵州巡抚都御史叶梦熊疏论播州宣慰杨应龙凶恶诸事……巡按御史陈效则历数杨应龙十二大功,而复次其怙凶阻勘之状”[2]。然而,到了《明史》中,统一事却酿成了“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大功”[3]。寡知《明实录》早于《明史》,“十二大功”缘何到了《明史》中数量翻了一倍?那断不成能是誊抄之误,似有意强调其辞,放大杨应龙的错误。在朝臣弹劾杨应龙的同时,四川按臣李化龙认为,松潘战事食紧,对杨应龙应“疏请暂免勘问,候征兵御虏之后再为议处”[4]。而叶梦熊、陈效仍对峙认为:“(杨应龙)其所辖五司与土同知俱背之往返,愿属重庆。孤家寡人,何至有意外之虑?”[5],并主张改土回流。然而,杨应龙“嬖妾田屠妻张氏,并及其母。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变,告应龙反。梦熊请出兵剿之,蜀中士医生悉谓蜀三面邻播,属裔以什伯数,皆其弹压,且兵骁勇,数征调有功,剪除未为长策。以故,蜀抚按并主抚。朝议命勘,应龙愿赴蜀,不赴黔”[6]。杨应龙被囚于重庆,后因愿收兵参与援朝战争,被释放,然而未及启程,战争便已完毕。四川巡抚王继光陆续清查杨应龙,“应龙抗不出”[7]。于是,王继光与总兵刘承嗣进攻娄山关,杨应龙佯拆投降,却统苗兵停止对抗,大败官军。王继光上奏:“乞会同贵州抚臣相机酌处,行擒首恶,不及无辜。”[8]此定见得到万历帝附和。杨应龙得知本身惹下祸事,上奏云:“何思之愬,七姓之词,皆属仇陷,乞戴功犯罪。”[9]然而并未得到朝廷容许。
此阶段为平播战争的序曲。总体情状为杨应龙“功在嗜杀,非叛也”[10]。杨应龙因不胜忍耐朝廷的审问,故而加兵泄恨,并不是实正意义上的兵变。朝廷面临如许的情状,仍然连结“如应龙父子悔祸,许自缚请功,即与奏闻定夺,不然罔赦”[11]的宽大立场。
(二)第二阶段:“非实有叛状而遽请用兵”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兵部侍郎邢玠任贵州总督,“檄重庆知府王士琦诣綦江,趣应龙平稳听勘”[12]。杨应龙得知动静,“面缚道旁,抽泣请死功,愿执功人,献罚金”[13]。并缚献黄元等12人抵斩,请纳银四万两助摘木赎功,但仍不免撤职的惩罚。不只如斯,杨应龙以长子杨朝栋代行土司之职,将次子杨可栋留在重庆做为人量。不久,杨可栋死于重庆,杨应龙“促丧回不得”[14]。哀思不已的杨应龙回绝缴纳赎金,并明白表达:“吾子活,银即至矣。”[15]随后,杨应龙“分遣土目,置官据险”[16],并操纵本身的威信调动苗人收兵,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袭掠余庆、大唤、都坝,焚劫草塘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围黄平,戮重安长官家。二十五年(1597年),流劫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袭击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并侵扰湖广48屯。至此,杨应龙与明廷彻底分裂。
阐发那一阶段的史实,不难看出杨应龙最初叛逆,在很大水平上是明廷步步威胁的成果。杨应龙在朝廷的重压下,认功立场优良,以至将亲生骨血做为人量。况且,杨应龙并没有针对朝廷的现实兵变动作。然而,在杨可栋身后,朝廷竟然回绝将其尸体回还杨应龙,那不只有悖常理,更有违人伦。杨应龙在悲忿交加中,末于举起了反明大旗。从另一方面讲,杨应龙能纠合戎行匹敌官军,而且战而胜之,不克不及肃清杨应龙在道义上占据了优势,“苗人咸愿为出死力”[17]。现实上,早在杨应龙叛逆之前,贵州巡按薛继成就曾言道:“播州原辖于川,未尝侵及于贵,何苦劳民伤财?割心腹而事肘腋?”[18]礼科给事中杨东明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第重庆之狱,未结即放,既放旋提,我多频频,致其生疑,非实有叛状而遽请用兵,遂据险出掠,冒难逭之诛,皆处置失宜之过也。”[19]
(三)第三阶段:“杨应龙势急自尽”
杨应龙起兵对抗,恰中明廷下怀。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等率兵3000进剿播州,却遭到杨应龙弟弟杨兆龙和子杨朝栋的阻击,官军三军覆没,江东之被撤职。
此时,明朝援朝抗倭战事已经完毕,万历帝得以空出手来平定杨应龙兵变。同年蒲月,李化龙再度出山,衔命节造川、黔、湖广三省军务,手持尚方宝剑,坐镇重庆,主持平播战事。明军分兵八路进剿:总兵刘珽出綦江;总戎马礼英出南川;总兵吴广出合江;副总兵曹希彬出永宁;总兵童无镇出乌江;参将墨鹤龄出沙溪;总兵李应祥出兴隆卫;总兵陈璘出白泥。每路戎马3万,共计20余万人。在国力已趋于陵夷的万历朝中期,为平定一方土司而动用如斯数量的戎行,足够阐明万历帝对平播战争的重视。八路大军中,刘珽是平倭名将,素有威名,他率军不断攻到娄山关下。娄山关是杨应龙老巢海龙囤的门户,与海龙囤并称天险,易守难攻,但是,却被刘珽在四月至六月两个月内持续攻破。六月初六日,“杨应龙势急自尽”,妻儿并逆党何汉良等被生擒。平播之役前后历时114天,斩杀杨应龙的队伍2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李化龙凯旅回朝,并将杨朝栋等69人押解到京师,碎磔于市。至此,平播一战成功完毕。
三、杨氏土司毁灭探析
通过上文所述能够看出,杨氏土司毁灭的原因既有杨应龙在处所肆意行事、引起公愤,又有朝廷措置失当、激化矛盾。从外表上看,朝廷在前期对杨应龙不断摘取姑息谦让的立场,但本色上则是一步步逼其造反,前文所叙杨东明之言甚为精到。万历二十九年正月壬子(1601年2月15日),万历帝在午门楼下诏云:“八年来,俄烦兵甲……内攘外却,无损国威,然彼皆文告不来,自投衅镬,朕甚悯之,非为快也。惟此播州故有杨氏为酋长,率受我冠裳,子孙之仍袭丰年,朝廷之复露良厚,夫何其末胄应龙者,安忍无亲,离经叛道……朕心不忍加诛;因其汉官,疆以戎索,曲从赎死,为德甚弘,而乃下愚不移,肆行无忌,敢为嫚辱,妄意荐窥。既逋重庆之囚,遂决跳梁之志,收躲亡命,搆煽苗夷……内则僭越王章,无复人臣之礼;外则矜诩物力,有輕中国之心……。”[20]万历帝此言,不免难免有不实之处。既声称“疆以戎索,曲从赎死,为德甚弘”,又何至于“未结即放,既放旋提,我多频频,致其生疑,非实有叛状而遽请用兵”?所言“既逋重庆之囚,遂决跳梁之志,收躲亡命,搆煽苗夷”,是因“可栋死于重庆……(杨应龙)促丧回不得”。“吾子活,银即至矣”乃是杨应龙失看的怒吼。所云“内则僭越王章,无复人臣之礼”有据可依,但“外则矜诩物力,有轻中国之心”则言过其实。播州杨氏经数百年运营,权力强大,物产颇丰,但仍然对朝廷连结臣节,尽量纳贡,虽处所有患,但未触及朝廷底子。即便后来明廷欲决心化解那场政治与军事危机,仍然能够挠住最初的时机,予以宽待,或许杨应龙不会走向绝路[21]。
杨应龙被逼至反,以致杨氏土司在明代毁灭,与其说是汗青的偶尔,不如说是汗青的一定。
起首,杨应龙对抗不成制止,从底子上说,是源于土司轨制的致命短处。土司轨制成立在“羁縻”之上,是中心王朝为了管控本身力所不及之地而摘取的一种治理体例。土司造名义上从属中心王朝管辖,现实上形同独立王国。土司世袭,往往同姓相传或家族内相传。土司对所辖之境、所辖之民有绝对的治理权。不只如斯,土司有本身的戎行,有军事资本,有策动战争的能量。只要他对中心王朝恭顺,即可保本身无虞。但问题在于,凡土司境内所行社会轨制,无一破例均属农奴造,以至个此外还行更落后的奴隶造。在那种轨制下,土司极易变异,不时与中心王朝分庭抗衡。失往轨制和法令约束,一些土司很随便与中心王朝各走各路,矛盾与抵触不成制止。杨应龙之乱,不外是那一抵触的一个典型案例。可见,土司世袭造是边陲骚动的一个次要根源[22]。有明一代,朝廷对西南土司用兵均匀三年一次,足见土司与中心王朝的矛盾始末存在,何时发作只需偶尔因素。
其次,明清两朝,中心集权不竭强化。固然许多土司辖地都是相对落后的地域,朝廷未予重视,但播州则有其特殊性。颠末杨氏家族200年的运营,播州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展,文化程度提拔,其汉文化水平远高于其他土司地域,文明的水平也在前列。杨氏在处所威信甚大,财力物力充盈,那不能不引起明王朝的顾忌。因而,一旦杨氏内部有隙,明王朝是不会放过征讨的时机的。
最初,地缘政治问题也是明廷决心剿灭杨氏土司的动因之一。关于播州的行政区划问题,在明朝初年一变再变。先是明朝洪武五年,播州宣慰司划回四川布政司管辖。洪武十五年,播州军政事务划回贵州都批示使司。洪武二十七年,播州复划属四川布政司。黔北从汉代到元代属丁四川省管辖,天然在文化风俗上受四川的影响更大,与贵州文化认同感较差。其时播州在行政上回属四川,但黄平、凯里又属贵州。川、黔两省官员各从本身的短长动身,看待杨应龙的立场不合很大。川、黔抚按疏辩,“在四川则谓应龙无可勘之功,在贵州则谓四川有私庇应龙之心”[23],不只招致“会勘”无法停止,也使杨应龙有隙可乘,并有时间做大规模起兵反明的预备。
三、结语
固然明王朝及杨氏土司在处置两边关系时的政策与办法有得有失,但和平同一始末是国度开展的大趋向。土司轨制的存在有其固有短处,傍边心集权强化时,土司内部矛盾便会被放大,继而为中心王朝供给进剿理由。另一方面,明王朝用兵播州,荡平杨氏土司,实行改土回流,虽在道义上失义,动作上失理,但不成承认平播战争加强了明王朝对西南地域的统治,促进了播州经济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同一多民族国度的持久富贵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