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兵士之防护配备,唐有明光铠、宋有步人甲 ~ 中华刀兵篇
战争中,除了进攻刀兵重要外,小我防护配备也必不成少,那篇介绍下甲胄。
甲胄
古代兵士所穿的防护衣帽喊做甲,而金属所造的甲也喊做铠;胄则是指兵士所戴的帽子,而金属所造的也喊盔、鍪等。传说甲也是由蚩尤造造出来的,从甲胄的材量来说,有皮甲、青铜甲胄、铁甲、纸甲、棉甲、木甲、藤甲等。从甲胄形造上来说,有筒袖铠、两当铠、黑光铠、明光铠、步人甲、锁子甲等
一、商周期间
早期甲胄,必定是素材易得的,那有防护感化并且造造简易的一般就是兽皮或藤木之类的,原始社会应该有用藤木做过简单的藤甲,不外目前都没有出土过实物,20世纪的台湾耶美人还有用藤甲,包罗胄也是藤条编成的。而皮甲最早发现的是在河南安阳侯家庄,那出土过商代的皮甲残迹,也是独一一件商代皮甲。最早的皮甲应该是整张兽皮披在身上,后来才将皮革裁剪缝合,如许就能有利庇护身体重要部位,又不影响动作。以前云南傈僳族就有用两块大牛皮缝合起来做成皮甲,该皮甲中间开个孔,腋下用绳结牢,使甲贴身,那应该跟早期皮甲类似。
比拟商代,周代已经将整片皮革裁成小份甲片,再用索条编织而成,有时候为了增加甲片的强度,会用双层或多层皮革缝造,外表还会涂漆,以增加耐用性。那种皮甲在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发现,比力典型的是湖北曾侯乙墓中发现的战国初期皮甲,该皮甲分甲身、甲袖和甲裙三部门,甲身有2排21块甲片,甲袖有13排87块甲片,甲裙有4排56块甲片,共计164块甲片,那些甲片由丝带系合,上面都涂有髹漆(髹就是赤黑色的生漆)。至于胄是由18块皮甲片构成,外表也有髹漆,那种皮甲多为车战所用。
展开全文
《考工记》中对皮甲的造造有详尽的教程,书中有记“函人”是专门造造皮甲的工匠,可见其时造造皮甲的手艺已经很成熟了。皮甲的素材多见犀牛皮、兕皮、水牛皮等那类坚厚又有韧性的动物皮。
掌握冶铜后,就呈现青铜甲胄,不外傍边发现的青铜胄数量浩瀚,而青铜甲却少少。青铜胄商代就呈现了,河南安阳就发现过140多顶商代青铜胄,那些铜胄形体类似,都是整体范铸而成,重在2到3斤,高20cm摆布,很多铜胄上面铸有兽纹,多为虎头状,顶上有竖管,用来安拆缨饰等,胄内面较粗拙,所以应该会用柔嫩织物做衬里或戴胄前加裹头巾。西周出土的铜胃跟商差不多,不外外型比力纯朴。青铜甲发现甚少,山东胶县发现过西周的一副青铜铠甲,该铠甲由三片构成,边沿散布圆孔,应该是钉缀在皮甲上。所以纯青铜甲应该没有,都是把青铜锻打成片钉缀在皮甲的胸背上,那一来是青铜脆硬,二是青铜素材也比力贵重,三是皮甲量量足够御敌,那也就没需要做纯青铜甲,因而青铜成品只是皮甲的从属物,未代替皮甲。
战国期间已经呈现了铁甲,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过一具战国后期的铁胄,并称铁胄为“兜鍪”,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铁胄,该铁胄由89片铁甲片编成,高26cm。只是那一期间出土的铁铠不多,目前就铁胄比力完全,至于铁甲的详细形态还不清晰。不外,铁甲呈现后,到汉很快就成为次要的防护配备,但皮甲也并未被完全代替,只是地位降低了。
二、秦汉期间
秦代没有出土的实物铠甲,如今研究秦代的铠甲,都是根据秦陵戎马俑身上的铠甲或陪葬坑内的石甲胄,固然不清晰那些甲胄实正的素材,但是不过乎就是皮量、铜量、铁量。根据戎马俑所穿的铠甲和石甲胄,可分为最简单的兵步甲、便于骑马的马队甲、战车兵士穿的铠甲、将军穿的铠甲,还有铁甲等,可参照下图。
秦陪葬坑出土的浩瀚石甲胄,改动早期秦代无胄的说法,而那些石甲应该是仿造铁甲来做的,阐明秦代应该有少许与那些石甲一样的的铁甲。秦国最末同一全国,但是兵士配备仍是比力弱后,史乘也少有记载秦代的刀兵,相反战国其它诸侯国却有较多刀兵与铠甲记载,阐明好配备并非战争取胜的决定因素,好的将领谋士,以及开通的君主跟政策才是关键因素。
汉代铁铠渐渐成为次要防护配备,汉代把铁铠称为“玄甲”,玄就是黑的意思,因为铁甲呈黑色。汉名将霍往病往世时,就是玄甲兵送葬,那在其时是很慎重的葬礼。汉代铁甲也由粗重到精巧演变,本来是用长条甲片编成“札甲”,后面改用小甲片编成“鱼鳞甲”,并且其时鼓起的百练钢手艺也利用到造铠上面。汉的札甲有的有披膊,有的则没有。河北西汉刘胜墓出土过一副铁鱼鳞甲,共有2859片甲片编成,重达16.85公斤,工艺精湛。
汉期间就有两当铠的形造了,顾名思意就是由一片胸甲跟一片背甲构成,肩部用带扣连,在腰间束带,形似服饰中的两裆衫,因而得名。西汉就有两当铠的雏形,成型于三国,时髦于南北朝。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三国期间,据说诸葛亮还监造过一种喊“筒袖铠”的铁甲,似乎跟上面提到鱼鳞甲很像,是肩部配有护肩的铁筒袖甲。那种铠甲防护才能很强,不只能抵御一般的锋矢,连“二十五弩射之不克不及进”。
南北朝期间的两当铠就比力时髦,比力适用于马队,所以其时马队多配备两当铠,当然两当铠其实不仅限于马队,步卒跟军官也会穿那种铠甲。他们会将其穿在里层,外面套上袍服,到唐朝称为“”临戎之服“,就是临战的时候,袍服一脱就能够战斗。两当铠到隋唐仍是比力时髦。
统一期间,还有一种利用甚广的铠甲,即明光铠。该铠甲胸前,背后粉饰有像镜子一样的金属圆护,阳光照射上面就会闪闪发光,故名明光铠。南北朝期间,明光铠是一种优良、宝贵的新型铠甲,到北朝末期明光铠就日趋时髦。而根据《唐六典》中列出的13种甲造,明光甲则列在第一种,其余还有光要铠、细麟甲、山文甲、乌鎚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卒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从中也能够看出明光甲的重要性,那里已经有记载锁子甲了,只是此时应该利用不广。另《通典》还有载其时唐军中配备铠甲的兵士有60%之多,数量仍是很大的。
唐宣宗时,河东节度使徐商创造了纸甲,据说安稳反常,猛箭都射不穿,北宋时也曾造过3万副纸甲。那种纸甲多用于江南地域,纸甲对防护长途射击的兵器有奇效,但是不克不及防备近战的刀剑等,浸湿后防箭弹的效果更强。造造应该是以绢布为外表,里面加塞厚纸。纸甲到明末还有在战场上呈现过。唐代仍是武将日常平凡用来参与礼节活动的绢布甲,其身甲是整体化的,即上下连在一路。
五代十国的铠甲则是在唐后期铠甲根底上开展而成,并且畴前蜀五建墓里的石像跟南唐李昇墓里的壁画,能够看出那一期间的铠甲款式仍是比力一致的。河北曲阳县前蜀节度使王处曲墓中有十块彩绘武士石刻像被盗,数块私运出境,此中一块被我国逃回,里面的武士就是身穿明光铠。
四、宋
宋朝就是甲胄的集大成期间,《武经总要》绘有五副甲胄,此中有一幅最有名的就是步人甲,而那些铠甲构造都一样,都由“甲身”、“披膊”、“吊腿”、“头鍪顿项”几个次要部门构成。其时青海西宁的少数民族的军事领袖那有一副“瘊子甲”,因该甲的甲片末端会留下不锻的“箸头”,像皮肤的瘊子,所以喊“瘊子甲”。那种甲只要通俗甲的三分之一厚,造造上接近如今的冷做标准,有人做过试验,在50步开外用强弩射击,成果只一收箭射进,并且仍是射在甲的裂缝里,阐明其强度很高。铠甲展到宋朝已经很完美了
《宋史·兵志》中有记载宋朝步人甲,是由1825张甲片连缀而成,总重高达29Kg,固然还能够增加甲片数里,但是铠甲就会过重,为此,皇帝还亲身命令,规定步人甲以29.8Kg为限。此外,差别军种会在步人甲的根底上增减重量,如枪兵所用铠甲,可达32到35Kg等。不外自从火器普及后,甲胄的感化就越来越弱了。
五、元明清
元朝的甲胄就比力杂,初期多用金国的形造,而金又以宋、辽形造为主,所以初期大多甲胄应该与宋造一样。跟着征战地区向西方扩大,也有从西方进修改进构成特殊的铁网与皮甲结合的铠甲。元朝轻型甲除了有比力常见的锁子甲、绢甲、纸甲,还本身造造出中国甲胄史上最初一种铠甲,即布面甲,此种甲一种传播到清朝。而元代的铁胄款式是形形色色的。
明朝的时候,火器开展比力久了,所以那一期间的铠甲已经从重向轻改动,不外即使如许,有人预算明代一个兵士所有配备仍是约有百斤重。像锁子甲、布面甲那类轻甲就成为次要的防护铠甲。锁子甲应该是西域传进中国,魏晋就提到过,至少唐时已经明白有记载锁子甲了,到元明清时已成为常用配备。锁子甲是用大量小铁环彼此套链编缀而成的铠甲,那种铠甲铁环密度大,并且笨重柔韧,便成为明朝次要配备。纸甲也还被用来做战过,威继光抗击倭寇时就曾令兵士穿绵纸甲,那种甲能有效防备鸟铳,并且合适南方做战。
布面甲自元起就起头利用,是用棉布做内外,内衬有铁甲片的一种铠甲,对防备远枪仍是比力有效的,所以到清朝时,成为清军的次要铠甲,清代的布面甲还被称为“暗甲”。元明清的布面甲其实除了款式有点区别之外,主体都差不多。清中后期,一方面火器能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清政府陈旧迂腐,所以甲胄渐渐就被裁减了。
乾隆金银珠云龙纹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