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纷争》春秋战国那些事:人才是如何选拔的
不平凡的2020年,决定万千学子命运的高考终于来了,《七雄纷争》祝愿考生们科科都能考满分,个个都上985。
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非常完善,高考也是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那么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考试吗?人才又都是怎样被选拔和任用的呢?
春秋战国可谓是人才辈出,出现了辉煌灿烂的百家争鸣现象。那时候往往没有地域局限,无论你出生在哪里,过去做过什么,只要是人才,就可能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比如商鞅,原本是卫国人,进入秦国后得到秦孝公赏识,大刀阔斧开始变法改革;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最终辅佐秦王一统天下,成为秦国开国丞相。
那时候当然没有高考,春秋时期,贵族对于职务的世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到了战国,世袭制度得到一定的遏制,普通士人有了更多机会。世袭之外,人才选拔一般有荐举、养士、考选等多种方式。
荐举制:国君与高级官员推荐人才,比如齐国的“乡选—官选—君选”。
养士制:也就是门客制度,由国家或官员吸纳豢养具备特殊技能的士人,作为人才储备,比如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养的门客都不在少数。
考选制:对低级官吏进行绩效考核,选拔为高级官吏,是激励官员,发掘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军功制: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凭军功而获得相应的赏赐和爵位,并且赏罚并行,对于普通人和底层军士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相继开启的变法改革,开始打破贵族垄断,促进了人才的涌现,也推动了诸侯争霸,国家一统的历史进程。
七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