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是什么词语?什么文献记载李杜相见?
文献记载是什么词语?
记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ì zǎi,意思是指把事情记录下来,也指记录事情的文字。该词语在《书·洛诰》和《容斋三笔·周世宗好杀》等文献均有记载。
1. 记事于书册。
《书·洛诰》“视功载” 孔 传:“汝受天命厚矣,当辅大天命,视羣臣有功者记载之。”
宋 洪迈《容斋三笔·周世宗好杀》:“史称 周世宗 用法太严,羣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予既书於《续笔》矣。
薛居正《旧史》记载其事甚备,而 欧阳公 多芟去。”
管桦《怕水的人》:“趁着夜深人静,我在灯下把它记载下来,便是这个短篇。”
2. 记事的书册。
清朱枫《序》:“而欧阳永叔、 赵明诚 之书至今盛传於世。予观近人记载及余所收,多有二书所未载者。”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故古有记载,而无著作,非若后世为儒生之专业,运其灵思也。”
吴晗《论中立》:“这些记载是激发民族思想的最好材料。”
词语:青史留名、功标青史可表示文献记载。
解释:
1、青史留名: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2、功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什么文献记载李杜相见?
李杜相见的历史记载可以在杜甫的《赠李白》中看到。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也提到了这一事件。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此遇见了杜甫。当时李白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济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粽子的最早文献记载?
粽子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小雅·车舝》篇,其中有“黍离于穗,麦秀于垣。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诗句,描述了人们在农忙时节忙碌的场景。虽然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粽子,但是其中的“黍离于穗”和“麦秀于垣”等词语与粽子的制作过程有关。
另外,据传粽子最早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吴越地区,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人们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用绳子系紧后蒸煮而成,称为“角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的种类和口味也逐渐丰富起来。
粽子最早开始于战国时期。
1,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及随后的吴国、越国等地区都盛产粽子。
2,在《吴都春秋》、《越绝书·越权》等历史文献中,也有对粽子的记载,证明了粽子产生于战国时期。
3,此外,粽子的制作技艺也源远流长,可以看出其历史悠久,可见其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四六七-五二○)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汨罗江畔的端午粽子,为纪念屈原而来;具有独到的地方特色,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粽子更成为汨罗本地、乃至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端午节所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