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专有多难考?对此你怎么看?能比得上现在的一本院校吗?广州九一五游戏与贪玩游戏
八十年代的中专有多难考?对此你怎么看?能比得上现在的一本院校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等专业学校分为初中专与高中专,分别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学生。记得初中专是各地、市分别招生,参与西安市初中专招生的学校有市属航空学校、师范学校、农业学校、纺织学校、卫生学校等;高中专是省内统一招生,与高考结合在一起,实行“一条龙”,即一次高考,录取顺序为先大学,再大专,后中专,参与陕西省高中专招生的学校有省市属警察学校、旅游学校、商业学校、银行学校等。
说到难考,是说初中专难考,高中专录取毕竟在大学、大专之后,难度也就稀松平常。
那时,经过11年“文革”人才断层,考试制度刚刚回复,各行各业求贤若渴,初中毕业考取初中专,就拥有了“国家干部”的身份,保证就业,端上了“铁饭碗”,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意味着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所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考生的志愿一般是初中专、重点高中、普通高中。
我是1981年初中毕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参考科目,不计入总分)。我们班为区(县以下管理机构)重点,学生基础好、老师水平高、班主任认真负责,全班64人,当年考取初中专12人,名列全县第一;我以4分之差上了高中,部分同学不上高中,继续奋斗初中专,经过补习,后又考取4人。
那时毕业生多、初中专招生少、录取率低,估计不会超过1%,难度肯定超越现在的一本院校,能够考取者绝对是尖子生。正是因为初中专拔了尖子,才给我等资质平庸者留下了日后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当然,也有极个别天赋异禀、胸怀大志者第一志愿是重点高中。
在八十年代有初中毕业参加中师考试和高中毕业通过高考考取中专的经历。那个时候学子们真够拼的,但被录取者却廖廖无几。怎一个难字了得!
当时初中毕业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考中等师范学校,二是上高中。但是前提条件是只有中师预选、正式录取后,再按分数高低才能被高中录取。三个班近200百学生中师预选了21名,又通过正式考试被地级中等师范学校录取了7名。能预选上的本来就是“尖子”生,而这1/3的录取者就是“精英”人才。如今的他们多的步入仕途,科级、县级干部。
被中师“淘汰”下来,去高中学习的,基本上也是各所学校的佼佼者,跳出“农门”是当时农家孩子的最大愿望,“天资”和后天的勤奋是他们更加地努力。待高二(或高三)毕业后,参加完高考,大专录取后也有被中专录取的。我当时上的是农业高中,两个班130多人,达到高考分数线的只有2名,中专分数线的还是2名。而这些中师是非师范类的,多在农业学校深造,毕业后全分配对口的行业。1人现在还是厅级干部。
学历是在教育机构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的学习经历,但是从目前知识现状和文化水平,80年代的中师就是现在的三本水准,就是高中阶段的中专,也绝不至于一本。
是不是有点高抬自爱了。想想不应该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