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同丰游戏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同丰游戏

misa2 02-17 4次浏览 0条评论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需要注意的是,民国政府成立时,清朝并没有立即灭亡。清政府仍然还存在。

因此当时的中国实际是南北朝局面,南京和北京各有一个政府。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同丰游戏

南京是革命党联合组建的民国政府,北京是北洋系拥护的清政府。

不过,清政府腐朽至极,不得人心。北洋军上下早就不想扶清了。

所以在袁世凯的操盘下,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清朝亡了后,北洋系在北京也组建了一个临时政府。

此后,南北临时政府随即展开谈判。

谈判的关键问题是——谁来做大总统。

由于此时革命党一盘散沙,无力北伐。袁世凯兵强马壮,背后有列强撑腰。且他又有逼迫清帝退位之功。

故而,谈判的结果,就是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一轮博弈,北洋系赢了。

当然,革命党在谈判桌上也不全是妥协,在谈判期间,他们也逼袁世凯让步,让袁世凯接受了在南京就职,并在南京办公的条件。

革命党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制衡北洋系。

2月15日,孙中山按照谈判结果,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2月27日,临时参议会、临时政府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等人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同丰游戏

但就在蔡元培、宋教仁与袁世凯会晤的当天晚上,北京却爆发了兵变。

曹锟统辖的北洋第三镇士兵哗变,叛军攻入北京,大肆纵火劫掠。有一些士兵甚至还闯入了蔡元培、宋教仁等的下榻处,舞刀弄枪进行威胁。

南方代表都是文化人,哪见过这阵势?吓得是头冒冷汗,想立刻就回南京。

而当时各国大使馆的驻军一看这阵势,也是立即戒严,表示袁世凯不能走,必须要留在北京镇场子。否则西方各国政府将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合法性。

眼瞅着事件闹大,袁世凯出面弹压。

然后,兵变就被袁世凯光速解决了。

待平息事件后,袁世凯表示,说自己不是不肯南下,只是目前的局面,自己真的是去不了南京。望革命党见谅,不能强人所难。

同时,段祺瑞等北洋将领也通电全国,表示如果袁世凯走了,他们无法保证北京不会再有类似兵变发生。诚恳的希望袁世凯别走。

关于这场兵变是由谁主使的,目前已经不得而知了。按照革命党的说法,袁世凯就是幕后主使。

但也有革命党人认为不是。比如徐永昌在回忆录中就说这事与袁无关。

不管谁主使的吧,既然列强发话了,南京方面也不得不退步。定都就职之争,便以南方的妥协而告一段落。袁世凯就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而他办公的地点也定在北京。

眼瞅着北洋系连赢两轮,南方不得不使出最后的杀手锏。

3月11日,南京政府颁布草拟已久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个临时约法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规定中华民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

所谓内阁制,用大白话说,就是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内阁,总理有权,大总统无权。

其实,革命党一开始的想法是效仿美国,搞总统制。但面对眼下的局势,如果继续实行总统制,革命党在北洋系的斗争中,必然会全面落下风。

于是,革命党也就只能出此下策,否决了总统制,实行内阁制。

在革命党人看来,就算他袁世凯坐了大总统的位置,也没关系。只要搞内阁制,把议会控制住,到时候仍然能制衡袁世凯。

面对革命党突然抛出的临时约法,袁世凯并没有放在眼里。他立即做出了两手回应。

一是以大总统名义,将北洋系的心腹将领全部高升。其中,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节制全国陆军。冯国璋出任军事处处长,掌禁卫军;段芝贵任拱卫军总司令,掌握北京的卫戍部队。

二是请梁启超组建党派,替自己参加大选。

按袁世凯的设想。先来文的,与革命党进行选战。选赢了,便罢了。失败了也不怕,反正自己手上有兵。到时候武力解决问题。

见袁世凯在操盘,革命党也进行调整。

1912年8月,一盘散沙的中国同盟会被宋教仁改组为国民党。

此后,宋教仁亲自出面,在安徽、上海、江浙等地演说。为大选造势。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同丰游戏

1913年2月,大选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选战方面,宋教仁比梁启超还是技高一筹。

在众议院的596席中,国民党占到269席。

在参议院的274席中,国民党占到123席。

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一共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超过半数。但袁世凯控制的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三个党加起来的席位只有223席,远低于国民党。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

因此国民党其实已经赢了,组阁已成定局。

袁世凯看到这个结果,也不着急。

plan A方案不行,还有plan B方案。

反正宋教仁要到北京组阁,而北京又是自己地盘。到时候不怕国民党能翻浪。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启程前,在上海车站遇刺身亡。

凶手落网后,警察从其家中搜出了他与当时总理赵秉钧通电的铁证。国民党人一下子就沸腾了,说这绝对是袁世凯指使的!

袁世凯表示,这事自己不知道。就算是北洋系干的,也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自己是真不知情。

其实,这事究竟是袁世凯指使的。还是赵秉钧揣摩上意,自己做的。亦或许,这是国民党自己干的,想嫁祸给袁世凯,已不可考。

但宋教仁之死,成了清朝灭亡后,袁世凯继任大总统一年多以来,国民党对袁世凯各种行为不满的一个宣泄点。

于是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人表示得极不理智,说这事不能再忍,要与袁开战。

当时,国民党内部也有头脑清醒的人。比如黄兴就劝孙中山,说咱们现在手上没兵,拿什么跟北洋军打?去年谈判时,咱们手里有几条枪时,你说不能打。现在没枪了,你却要打。你现在有打的资本吗?

按黄兴的想法,还事只能得坐下来谈,走司法程序。

动武,吃亏的只可能是国民党。

孙中山被黄兴一通劝,冷静下来,也想走司法程序。

然而,正当孙中山想走司法程序时,袁世凯却又干了一件让国民党很愤慨的事——他拿全国关税、盐税,以及当时他自己所能实际控制的直隶、山东、河南等数省赋税,找洋人借了一笔钱。

国民党一看这种情况,表示不能再忍了。

因为按照临时约法规定,政府借款,要经过国会通过后才能签字。而国会当时是被国民党控制的。袁世凯为了借钱,绕开国民党控制的国会,自作主张签了字。等于是视临时约法如草纸,视国民党如无物。

并且袁世凯这时候借钱,意图也很明显。

肯定就是想着借到钱后,招兵买马,收拾国民党嘛。

于是,战争在此时已无可避免。二次革命就此爆发。

这场二次革命的过程不用多说,基本就是北洋系吊打国民党。

战后,国民党主要领导人流亡海外。袁世凯将国民党定为叛党,永久封杀。

消灭国民党后,袁世凯总揽大权,他先是宣布修改《临时约法》,把政体由内阁制改回为总统制。

接着,他又颁布新《约法》,把总统任期改为十年。

后来他又改了一次,将总统的任期时间改为终生制。

并且他还强化了总统的权力。

比如,将原本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的宣战权、签约权等实权,他都收入囊中。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袁世凯实际上跟皇帝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虽说总统已经跟皇帝差不多了,但大总统毕竟不是皇帝。

袁世凯的心里对做皇帝,一直是有想法的。

并且,袁世凯在担任总统期间,他干的也不是很顺心。因为当时的中国除了北洋系控制的省份外,还有很多省份掌握在地方军阀手中,比如云南的滇系,广西的桂系。

这些军阀,拥兵自重。袁世凯对他们没有实际的控制力。

为了强化中央权力,真正统一全国,袁世凯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想出了一个巨蠢的昏招——称帝。

想着通过搞君主立宪制。借皇帝名号,压制地方的实力派。

结果,就是这一下,他玩脱了。葬送了自己十几年以来积累的声望。

听说袁世凯称帝,地方军阀和国民党迎来了命运转机。

袁世凯称帝前,滇桂军阀很被动,袁世凯可以收拾他们,他们不能反击,因为他们的任何反击都可以被视为是搞分裂,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

结果袁世凯称帝,他们就有合法的理由反击北洋系。

袁世凯称帝前,国民党是叛党,社会评价五五开,不少人对二次革命颇有意见,认为是国民党在无理取闹。

但袁世凯称帝后,国民党高举护国大旗,很快就恢复了人心。

既然人心已经恢复,且反击也有理了。那就开始反击吧。

1915年12月,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同一个月,蔡锷、唐继尧等人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护国战争开始。

其实以北洋系与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实力差距,哪怕袁世凯称帝之举不得人心,只要北洋系团结,这场护国战争,袁世凯也未必输。

但是,由于袁世凯称帝,北洋系的部分将领也很不满。比如段祺瑞、冯国璋、徐树铮就都不支持他。不愿再为他卖命。

于是当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世凯立即陷入了众叛亲离境遇。

后来,袁世凯扛不住压力,宣布退位,重新做回了大总统。

但北洋系内部的倒袁派,以及国民党怎么可能就此罢休呢?

他坚持要他把大总统也给一并辞去。

最终,袁世凯在内外重压之下病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民国大总统。

按理说,国贼也讨了,秩序也恢复了,一切应该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很不幸,从此时开始,民国进入了更大的乱世。

由于袁世凯死前,没有指定总统人选。黎能当总统,完全是因为皖系大佬段祺瑞和直系大佬冯国璋相互斗争,又妥协的结果。他们都不希望对方压自己一头,就把总统位置白送给了黎元洪这个第三方。

因此后来的府院之争,其实并不是黎元洪和段祺瑞的较量。而是直系和皖系的较量。

1917年5月21日,段祺瑞偷偷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黎元洪瞅准时机,下令撤销了段的总理职务。

段祺瑞自知理亏,只好宣布下野。

但段的下野,只是他的计谋罢了。

下野之前,他早就想好了怎么以退为进。

1917年6月,在段祺瑞的忽悠下,张勋带兵杀进北京,赶跑了黎元洪。

之后张勋复辟,段祺瑞又高举护国大旗,又赶走了张勋。

这一来一回,下野的人变成了黎元洪。府院之争第一阶段,以段祺瑞的胜利结束。

不过前面也说了,府院之争实际是直系和皖系的斗争。黎元洪只是台前傀儡罢了。

所以随后不久,冯国璋就跳出了来,亲自下场与段祺瑞较量。他在南京以国家不可一日无总统,且自己是副总统,理应进京继任大总统为由,进京担任了临时代理大总统。

插一嘴,冯国璋不是正式总统。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代理总统。

冯上台后,段祺瑞仍然是内阁总理,府院之争继续。

而就在他们内讧时,奉系军阀悄然在白山黑水崛起。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人心尽失,张作霖借护国之名,趁机挤走了拥护袁世凯的奉天巡按使段芝贵。

1917年,张作霖又借府院之争,挤走了他的把兄弟冯德麟。

到了1917年底,冯国璋与段祺瑞的矛盾达到顶点时,张作霖的实力已经能使他掺和直皖相争的地步。

面对张作霖崛起的事实,直皖都想拉拢。

最终,皖系的筹码给的足,张作霖倒向了段祺瑞一侧。

而由于张作霖的加入,冯国璋在与段祺瑞的较量中,落了下风。

另一头的南方。

在冯、段内讧的时候,孙中山归国,联合桂系的陆荣廷和滇系的唐继尧,在广州召开了一个非常国会。

在会议上,国民党与桂、滇军阀达成共识。

三家联合,对抗北洋政府,并发动战争。这场战争史称“护法战争”。

对于是否镇压护法军,北洋内部有分歧。

冯国璋不想镇压,因为他跟南方军阀素来有私交。

但段祺瑞坚持要镇压,只是他当时手上没有军队,需要借助直系的力量。

于是,段祺瑞就给冯国璋戴高帽子,让他命令曹锟和吴佩孚去打。

冯国璋不想打,可是又不能不戴高帽子。否则他就背上阻拦国家的骂名。于是,他就暗中跟曹锟打招呼,让曹在前线意思意思就行了。别给段祺瑞当枪使。

后来,曹锟、吴佩孚还真就在前线意思了一下就停战了,把段祺瑞气的要死。

段祺瑞见直系不配合,直接辞职不干了。决定再来一次以退为进。

冯国璋见段祺瑞辞职,心想你辞职不干,那就太好了。然后,他就让满清遗老遗少的代表王士珍来当总理。

而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分裂,为后来直皖大战埋下了伏笔。

1918年初,冯国璋总揽大权后,主动跟西南军阀谈判,护法战争暂时休战。

段祺瑞等的就是这个机遇。他立即召开了一个十三省表决大会。在会议上,他大骂冯国璋是分裂国家的罪人。与会的人员一致认为段祺瑞有理。决定配合段祺瑞,通过国会选举,用合法手段把冯国璋搞下去。

前面说了,段祺瑞与张作霖联合,早就在军事上对冯国璋造成了压力。

现在在政治上,冯国璋也落了下风。

见情况不妙,冯国璋立即离开北京,想逃回南京后,与拥护他的李纯等直系军阀商讨反段大计。

但他坐火车到安徽时,被皖系军阀倪嗣冲给拦了下来,并给堵回了北京。

因而无奈之下,冯国璋只好又回到北京,并把段祺瑞又请了回来,让段负责政府运作以及与护法军开战。

之后,冯国璋的任期结束,段祺瑞操作选举把徐世昌抬上了总统宝座。而冯国璋,只得黯然下台。

1919年底,冯国璋病死。

随着他的死,直系进入曹锟时代。

曹锟、吴佩孚等人,不比冯国璋。他们的脾气爆,把他们惹毛了,随时都会开战。

段祺瑞搞小动作对付冯国璋,冯可以忍。但曹锟忍不了。于是一时之间,直皖的矛盾一触即发。

眼瞅着直系和皖系要开打,新继任的总统徐世昌只好进行调节。

但此时的直皖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不是谁能轻易调和的。

再加之,徐树铮策划鸿门宴,想趁机干掉张作霖,把张作霖逼到了直系一边。

于是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直系与皖系正式开打,史称“直皖战争”。

直皖大战的结果,是皖系大败,段祺瑞退出了权力中枢,直系军阀控制北京。

自此,北洋进入了直系时代。

徐世昌在这事之后,又干了两年总统。在这两年期间,他被曹锟、张作霖气的不行。他非常希望直、奉联合,不要再打了。但根本没人听他的。

后来,他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就在1922年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

徐世昌辞职之前,直系和奉系矛盾激化。张作霖与直系开战,史称第一次直奉大战。

这一战,奉军惨败。仅仅六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扫。

击败奉系后,直系一家独大。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集团。

曹锟志得意满,开始专心于做大总统。

而兵权,他则全交给了吴佩孚。

也正是因此,吴佩孚也取代曹锟,成为直系事实上的大佬。

当时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发专刊,认为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不过,美国人显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直系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美国人认为的那么强大。

因为就在吴佩孚崛起的同时,另一个人也悄然崛起了,这个人就是冯玉祥。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前,陕西督军陈树藩与当地士绅矛盾激化。在陕西士绅的要求下,曹锟派冯玉祥赶跑了陈树藩。

之后,冯玉祥占据陕西,势力得到发展。

同时,曹锟竞选大总统时,冯玉祥也是鞍前马后助选。

最终,曹锟选上了总统。冯玉祥也成为曹锟眼中的红人。

而由于吴佩孚和冯玉祥向来有矛盾,所以直系面临着分裂的风险。

另一头,张作霖被直系打败后,退回关外厉兵秣马。经过两年休整,于1924年,率十五万奉军卷土从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战前,曹锟令吴佩孚率二十万直军迎战。

按曹锟、吴佩孚的设想,奉军不堪一击,这次大战,一定要把张作霖给灭了。

但让曹、吴都没想到的是,正当直奉两军沿长城打的不可开交时,冯玉祥临阵倒戈,带兵杀回北京,将总统曹琨软禁。

吴佩孚听说后,火速率军回援,但在天津被冯玉祥击败。自此,吴佩孚在华北的十几万直系精锐部队被消灭,元气大伤。直系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打跑吴佩孚后,冯玉祥抢先进入北京,势力也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张作霖为了遏制冯玉祥,就将段祺瑞重新请出山,担任执政。同时,张作霖还令奉军继续南下,收拾直系军阀在南方的残余势力。

后来,在段祺瑞操盘下,奉系以中央命令的形式,将冯玉祥的势力驱逐出了华北。

同时,奉军席卷东南,兵峰直指浙江。

眼瞅着奉军要打到自己地盘,直系的孙传芳立即着手反击。

他先是联合东南地区的直系军阀,于正面反击奉军。

接着又派人联络大哥吴佩孚,以吴佩孚的名义动员全国直系反奉。

再接着,他与冯玉祥也接上了头。

冯玉祥那头,自被张作霖、段祺瑞踢出核心圈后,就一直想反击。

见奉系在东南吃了亏,冯心生一计,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

当时,恰好奉军在东南战事不利,被孙传芳追着打,张作霖为了保险起见,就将司令部设在了东北。想着让张学良、郭松龄去收拾关内的烂摊子。而他的这一步臭棋,等于是把直隶和平津都交给了郭松龄。

因为张学良根本就不管事,小张统辖的部队一直是郭松龄在实际负责指挥。

因此,当郭松龄反奉,调走了奉军在华北的主力后,冯玉祥就乘机攻占了无人设防的北京和天津,并且还在长城布防,阻止张作霖反扑。

1925年底,郭松龄反奉失败。张作霖重新稳住了危局。

但他莫名其妙被冯玉祥摆了一道,自身的损失也不小。

战前,奉系约50万大军,精锐约15万。

战后,奉系还有30多万兵力,但精锐几乎折损殆尽,无力再单方面发动反冯战争了。

于是,张作霖便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共同对付冯玉祥。

吴佩孚恨冯玉祥,他被拉拢,可以理解。但阎锡山这时候为啥会冒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冯玉祥控制华北后,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山西。阎锡山认为,如果再不遏制冯玉祥,山西可能会被吞掉。为了自保,于是他也就与张、吴联络,共同反冯。

1926年4月,吴、张、阎,三家联合,向冯玉祥开战。

这一战,冯玉祥损失惨重。

眼看顶不住了,冯玉祥急忙宣布下野,出国找援助。而就在北方三大军阀围殴冯玉祥的同一时间,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北伐。

其实早在1926年3月,北方大战开始前,叶挺独立团就进到了湖南。5月,广西的第七军也提前进入湖南。

只是因为准备还不充分,北伐军大举北伐的时间才拖到7月。

北伐军北上之后,第一个打的是吴佩孚。

为什么打他?

一是因为他最弱,二是因为吴佩孚的主力远在华北跟冯玉祥死磕,此时两湖兵力空虚。

所以,北伐军进入湖南时,其实是捡了便宜的。

1926年8月,吴佩孚见情况不妙,立即回师救援。但此时回师,为时已晚。北伐军已经打到了湖北。

眼看自己要完犊子了,吴佩孚一连给小老弟孙传芳发出十几封求救电报。

然而,孙传芳愣是选择见死不救。他认为北伐军和大哥吴佩孚是虎相争,必有一伤。想等到两败俱伤后,他再出兵摘桃子。

可是,他哪料到北伐军还没打完吴佩孚,就调转枪头打他。

而更让他想哭的是,这时候,吴佩孚已经被北伐军打残了,没能力救他。

而张作霖跟他有仇,也不想救他。

于是,不到半年时间,孙传芳也被北伐军打残了。直系军阀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就在直系元气大伤的同时,冯玉祥从国外回来了。于1926年9月誓师,宣布20万国民军加入国民党,配合北伐军夹击直系军阀。

1927年,退到江北的孙传芳主动跑到北京向张作霖求援,并给张作霖戴高帽子。

后来,在孙传芳、张宗昌等人的拥戴下,张作霖就任安国军司令。

这个职务相当于总统。

随即不久,张作霖以安国军司令名义,令张宗昌配合孙传芳南下,反扑国民政府。

后来的事,就不多说了。

张宗昌和孙传芳再次被击败,只得退到徐州苟延残喘。

山西的阎锡山眼见北洋系要完蛋之际,立即在山西宣布反正,转投国民党。

阎锡山反正之前,张作霖本想拉拢他。但阎锡山不给他面子。为此,晋系和奉系还爆发了一场晋奉大战。

晋绥军几路大军出山西,全部被奉系击败。

之后,奉军趁势追击,攻入山西,差点就把阎锡山揍死了。

不过,阎锡山运气好,就在他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北伐军和冯玉祥来了。

1928年4月,蒋冯阎桂四派围殴张作霖。

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招架不住,被打得节节败退。

1928年6月,张作霖辞去安国军司令。并乘上回东北老家的火车。

这已经是张作霖第四次退出关外了。

或许,他当时还想着再杀回来。但是,日本人没有给他机会。

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随着张作霖的死,以及张学良的易帜。北洋系的历史,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北洋军阀这段历史确实很乱,什么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打仗就没停过,还有什么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等新老军阀一大堆,也容易死把人绕糊涂。所以,我还是用我最擅长的地图,来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清帝逊位,短短3个月,国祚近300年的清王朝就完蛋了,革命看似如火如荼,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清朝灭亡的如此之快,很大一部原因是这个腐朽的王朝实在是不得人心,武昌起义只是一个导火索,枪声一响,各地的实权派分封抛弃朝廷宣布独立,袁世凯更是借着辛亥革命吗,完全掌控了军政大权,到1911年底,清廷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傀儡朝廷。

袁世凯和北洋将领

袁世凯手握北洋六镇大军,南方虽有14省宣布独立,但真正掌握在革命党手中的力量却十分有限,比如福建的孙道仁,广西的陆荣廷,四川的尹昌衡,陕西的张凤翙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总体上,革命党人的军事力量是弱于袁世凯的,于是在清王朝名存实亡即将覆灭的情况下,大多数革命党人都寄希望于拉拢袁世凯以完成对清王朝的最后一击。而袁世凯,也并非真心拥护清朝,于是就有了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是,宣布独立的省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日,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公开保证后,加紧逼宫进程。经过一个月的讨价还价,确定了优待条件后,清帝于1912年2月2日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二次革命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中民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很快发现中了革命党的套。原来革命党在袁世凯就任前,制定了一部《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实权都划到了总理手中,总统反到成了虚职,这让袁世凯十分不满,北洋派和革命党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1913年3月,民国举行了第一届国会大选,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赢得胜利,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在上任的途中,于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成了南北开战的导火索。4月,袁世凯向五国银行发起“善后大借款”扩充军备,6月,将革命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尉免职。袁世凯步步紧逼,革命党人被迫反击。

宋教仁遇刺遗照

1913年7月,李烈钧在孙中山的指示下,返回江西,召集旧部,宣布江西独立,通电反袁。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广东陈炯明也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从地图上看,七省讨袁军应该算是声势浩大,但由于革命党准备仓促,各讨袁军之间又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前后不过一个多月,就被占据绝对军事优势的袁世凯各个击破,湖南、福建两省讨袁军甚至都没有参战。

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黄兴败走楚国,袁世凯迫使国会选举他成为正式大总统,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实现大权独揽。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北京称帝,推翻共和,复辟帝制。12月25日,云南总督唐继尧联合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称帝

1916年初,云南护国军兵分三路,分别攻入四川、湖南、广西等地,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广西都督陆荣廷相继宣布独立。军事上的失败加上地方上声势浩大的反袁浪潮,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把住大总统的位置不放。

5月8日,为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护国军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对立。不久后,陕西、四川、湖南、浙江四省宣布独立,加入反袁护国的行列。同时,孙中山也从日本返回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但未能参与到唐继尧、蔡锷等人领导的护国运动中。

1616年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并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7月,军务院撤销,护国运动结束。

而随着袁世凯死去,原先簇拥在袁世凯麾下的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徐世昌等北洋军阀头子开始分裂,一场军阀大乱斗即将登场。

护法战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将领手,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和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因此称为府院之争。

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

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段祺瑞主张参战,黎元洪却不同意,双方矛盾激化。段祺瑞将其手下十几个督军拉倒北京组成督军团,逼黎元洪就范,黎元洪借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将其免职。

1917年7月,黎元洪邀请督军团团长张勋赴北京调解府院之争,结果张勋在入京后,不仅没有参与调解,反而解散了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拥立满清末帝溥仪复位。

“张勋复辟”很快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也因邀张勋入京而引咎辞职,冯国璋接替黎元洪出任大总统。由于国会在之前的复辟闹剧中被张勋解散,段祺瑞在北京成立新政府,并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意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再造共和”,实现个人独裁统治,很快引起全国反对。

7月17日,孙中山返回广州,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的口号,号召国会议员南下,一同对抗北洋反动政府,因反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被称为“护法运动”。

不过,这时候的革命党人力量还十分弱小,孙中山不得不依靠地方军阀的势力。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任军政府大元帅,云南督军继尧、广西督军陆荣廷为元帅。然而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并不愿意屈居在孙中山的名下,各自组建的护法军、靖国军,自己当老大,拒绝出任军政府职位,孙中山这个军政府大元帅变成“光杆司令”。

唐继尧、陆荣廷、李烈钧

护法军各自为战,北洋政府同样内斗不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两大派,开始了明争暗斗。在对待广州军政府的态度上,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借此讨好西南军阀,保护直系的利益;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借此扩张皖系势力。

10月3日,护法军和北洋军在湖南正式开战。由于南北双方的内部不和,战争刚开始没多久,各种“怪事”不断上演。

首先是直系将领王汝贤、范国璋擅自停战议和,撤出湖南前线,导致护法军轻松攻取长沙;长沙失陷后,隶属直系的湖北、江西、江苏三省都督联名通电,主张和平解决南北问题,冯国璋借机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下令停战。

孙中山反对调和,坚决将护法进行到底,但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在取得四川和湖南后,已经实现了自己扩充地盘的目的,直接无视孙中山,继冯国璋后也下令停战。

冯国璋和西南军阀议和后,段祺瑞不甘失败,鼓动张作霖、阎锡山等十三省督军联名通电,强烈要求冯国璋明令讨伐西南。冯被迫被迫让步,命直系将领曹锟、吴佩孚南下进攻湖南。

直系三大将,曹锟、吴佩孚、张敬尧

1918年4月底,曹锟、吴佩孚等收复了长沙并占领了整个湖南,然而段祺瑞却将湖南督军兼省长的位置给了皖系自己人,前线作战的曹锟、吴佩孚等人索性与桂系陆荣廷签订停战协议,公开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的政策,直皖两派彻底走向分裂。

与此同时,西南军阀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发酵。5月,西南军阀操纵非常议会通过修改军政府组织的法案,废除大元帅一职,改组为以唐继尧、陆荣廷等七人组成的政务总裁,实行合议制,各凭实力说话。被排挤的孙中山黯然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南北各系军阀浮出水面。

军阀割据

护法战争后,北洋军阀彻底分裂,西南军阀及其他地方军阀也实力大涨。

北洋军阀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分别为:

直系军阀,头领为冯国璋,主要将领有曹锟、吴佩孚、冯玉祥、李纯、孙传芳,控制直隶、江苏、湖北、江西

皖系军阀,头领段祺瑞,主要将领有徐树铮、靳云鹏、吴光新、段芝贵、傅良佐、卢永祥等,控制安徽、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份,内蒙及西北省份依附于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头领张作霖,主要将领有张宗昌、郭松龄、马占山、李景林等,控制东北三省。

地方军阀中,以滇、桂两派实力最强。滇系军阀,头领唐继尧,主要将领有顾品珍、赵又新、龙云、朱培德等,控制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桂系军阀,头领陆荣廷,主要将领有陈炳坤、谭明浩、沈鸿英等,控制广西、广东及湖南南部,这一时期的桂系称为旧桂系。

此外还有自成一派,偷摸发育的阎锡山晋系;盘踞河南、陕西的刘镇华的镇嵩军;于右任、井岳秀的陕军;割据新疆,“天高皇帝远”的杨增新。四川和湖南两省,是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交战的前线,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直皖战争前,熊克武暂时控制了四川,皖系军阀吴光新控制了湖南大部。

直皖战争

1919年,冯国璋病逝,曹锟称为直系大统领。为扳倒段祺瑞,曹锟与张作霖达成秘密合作,南北夹击段祺瑞。1920年7月17日,直皖战争爆发,前后不过5日,十万皖军备吴佩孚轻松击溃,张作霖的部队甚至还没来得及入关。直皖战争后,直系取代皖系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吴佩孚也凭借在此战跻身为直系的二号人物。

再来看一下其他军阀的。

直皖战争后,西北军阀逐渐脱离皖系,抓紧形成了“五马”割据的形势。滇系的唐继尧联合川军实业团系军阀发起驱逐熊克武之战,川军实业团系控制四川。孙中山重返广东,联合粤军陈炯明驱逐了霸占广东的桂系军阀,赵恒惕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湘军总司令,驱逐了吴光新,在湖南搞起了联省自治。

直奉战争

段祺瑞下野后,直奉两系联合控制北京政权,但奉系在直皖战争中未出一力,却又在战后肆意抢夺皖系遗产,导致直系大为不满,新一轮的军阀斗争就此展开。

直皖战争后,张作霖在北京顺承郡王府前合影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率12万奉军与吴佩孚的7万直军在山海关一带开战。在这次直奉大战中,吴佩孚再一次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仅用了七天,就以少胜多,击败张作霖,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张作霖不甘失败,联合孙中山以及皖系残党浙江督军卢永祥,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4年9月3日,隶属直系军阀的江苏督军齐燮元与卢永祥之间爆发江浙战争,张作霖于次日调军入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奉战争中的奉军坦克

这此直奉大战,双方共计投入了40万大军,海陆空齐上场,规模远超以往。但吴佩孚终究还是吴佩孚,占尽优势的张作霖竟山海关都打不出去。10月,随着直系福建督军孙传芳北上入浙,卢永祥在南北夹击下全面溃败,潜逃日本。

就在直军节节胜利之时,直军第三军司令冯玉祥,趁直奉双军大战山海关时临阵倒戈,连夜回师北京,囚禁了直系头领曹锟,并宣布解除吴佩孚一切职务,史称“北京政变”。

冯玉祥倒戈后,吴佩孚急忙率军回援北京,奉军则趁机猛攻山海关,前线直军全面溃败。战至11月,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从天津乘船南下,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成立国民军,并将势力向西北扩张,也称西北军,麾下有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等十三太保。奉系军阀也大肆扩张,将地盘扩张到长江流域。孙传芳在直奉战争中,收拢直系败军,称雄东南。

孙中山这边,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不久,陈炯明背叛革命,驱逐了孙中山。经历过这一变故,孙中山终于明白靠军阀搞革命是行不通的,于是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苏联的帮助下,重返广东,组建国民革命军,驱逐陈炯明。

这一时期,滇系、黔系、桂系都发生严重内斗。滇系将领顾品珍、朱培德、杨希闵等相继脱离唐继尧,黔系军阀也脱离滇系独立;桂系新秀李宗仁、白崇禧崛起,与陆荣廷的旧桂系军阀开战。

国奉战争

奉系扩张太快,尤其是将手伸到了长江流域,这里一直是直系军阀的地盘,孙传芳又和冯玉祥组成反奉同盟。1925年10月,孙传芳自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兵分五路进攻奉军控制的上海、南京等地,随后又击败从山东南下的奉军张宗昌部,控制了安徽、江苏二省。

奉军被打个措手不及,冯玉祥又暗中联络奉军五虎之一的郭松龄,约定共同讨封。11月23日,郭松龄率部反叛,猛攻奉系东北老巢,秦皇岛、山海关、锦州等要地迅速被郭松龄占领。在张作霖忙于平叛之时,冯玉祥趁机夺取了奉系在关内的地盘,几乎将整个华北据为己有。

《少帅》中的郭松龄

为了报背刺之仇,张作霖联络也曾遭到冯玉祥背叛的吴佩孚,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对抗冯玉祥。

1926年1月11日,重整旗鼓的张作霖再次挥师入关,吴佩孚也在武汉联络旧将挥师北上,此外张、吴二人还拉拢了一向以固守山西为原则的阎锡山,组成50万联军共同讨伐冯玉祥。而孙传芳忙着巩固新地盘,对老盟友冯玉祥弃之不顾。

1926年5月,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在北京西北的南口展开最终决战,冯玉祥败退西北,张作霖、吴佩孚重新掌控了北京政府。至此,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大北洋巨头各据一方的局面形成。

北洋军阀混战的同时,西南军阀也经过新一轮的洗牌。六镇之乱后,龙云取代唐继尧成为滇系新头目,周西成取代袁祖铭成为黔系首领,李宗仁的新桂系击败旧桂系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北伐战争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东征,击败陈炯明残部,统一广东。随后吸纳广西的李宗仁、湖南的唐生智,成功建立起以广东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

北伐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策略,首先消灭盘踞在湘鄂的吴佩孚势力,而此时吴佩孚的主力还在华北和冯玉祥大战,以至于北伐军在两个月之内连克湖南、湖北。

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后,北伐军与孙传芳在江西、福建等地开战,相继攻克南昌、福州等地,并于1927年3月23日攻克孙传芳老巢南京,孙传芳败逃。

就在国民革命胜利在即的时候,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屠杀中国共产党人。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北洋军阀已经崩溃在即,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看准时机,纷纷响应北伐。1928年1月,完成内部整合的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二次北伐,很快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残余势力,张作霖则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战争结束。

同丰游戏
英魂之刃里有和英雄联盟亚索劫瞎子这样的英雄吗?游戏花仙劫 有哪些来自动漫和游戏中,真正让你热血沸腾的瞬间?驭尸游戏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