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是怎么吃饭呢?米露游戏盒
皇帝都是怎么吃饭呢?
皇帝贵为天子吃饭当然得讲究排场,每顿饭几十道菜甚至上百道菜,当然也不都是这样奢侈的,因人而异。但是最肥的差侍还是皇宫里的御善房,这里的学问深多着呢:
先看看明朝万历年间御善房的食料清单。皇上一天要吃的食物:126斤猪肉,5只鹅,33只鸡,60只鹌鹑,10只鸽子,20斤香油,22斤面。另外还有其它的各类食材:糖、醋、油、各种调料等等,但是皇帝不可能一天都吃掉,剩下的都让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御善房的厨子们吃了。
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近20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几千块钱不超过一万元。钱虽然在皇宫里不算什么,但是落实到猪肉、鸡鸭鹅鱼和各种食材和调料上面,那数目就很多了,最主要的是御善房的采购人员贪污和吃回扣占了很大的部分。
到了清朝的时候,变化也不太大。清朝的宣统皇帝在位的时候,回忆御善房的消费:一年吃掉一万多斤猪肉、鸡鸭鹅将近3000多只。
除了清单里的日常食物外,皇帝吃腻了还会想吃一些特别的食物。皇帝的信口开河,就会给御善房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比如明朝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有爱吃驴板肠的嗜好,虽然皇帝不一定天天点驴板肠,但是御善房还是每天都会宰杀一头驴时刻准备着。如果皇帝异想天开要吃一些实在弄不到的,就得弄一些皇帝不认识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来应付一下。
鉴于皇帝的伙食标准不能搞的太低,所以御善房经常采购一些天上的飞禽、海里游的各种海鲜,就是让皇上、皇后换着口味的吃,这样负责采购的太监和御善房的大小主管才能大肆贪污和中饱私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皇帝吃饭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就看看溥仪。
溥仪回忆:御膳房太监把成桌子的菜都摆在许多盒子里,一齐地端上来,再由小太监接过来给摆在桌子上。菜共有二三十种,点心有四五种,粥类有四五种,咸菜之类有十几种。
这些菜都是皇帝一声令下以后,要迅速搞定的,对于厨师的要求很高。
但即便厨师再牛,也不可能10分钟内搞定几十道菜,多以相当一部分菜是提前就炖好的。
这些菜类似于摆设,因为每天都上,其实溥仪是绝对不会动一动的。
溥仪真正吃的菜,主要是隆裕太后和四个太妃送来的菜。
这5个人地位极高,都有自己的御厨房,有一套班子,厨师水平极高,他们雇佣的厨师就有几十人。
她们的厨房每顿都会给溥仪送来五六个经典菜,总数至少二三十样。
溥仪主要就吃这些菜。
根据皇家习惯,再好的菜,溥仪一般只能吃三筷子,再多不行。
这主要是古代医疗落后,人比较容易得肠胃病,所以皇家流行吃得少,要尽量空腹。
甚至孩子也不给吃饱,溥仪认为自己几个夭折的叔叔,可能就是被饿死的,甚至一个虾米都分三截吃。
虽然每道菜最多吃三筷子,因总数是二三十道才,每样吃一点也就足够了。
溥仪自己从不端菜,也不夹菜,都是太监负责。
他最多端自己的碗而已,菜都是太监夹来的,之前还要由专门的太监试吃,防止有人下毒。
这个饭来张口的习惯,溥仪一直维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才逐步改掉。
对他来说,不端菜,不夹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至于所谓不夹很多筷子,只是一种习惯,并非每个皇帝都要遵守,很多皇帝根本就不这么做。
人家是皇帝,就下令一直吃一个菜,谁敢阻止?
这是《甄嬛传》不懂历史的编剧胡咧咧,不存在是怕被人下毒才这么做,这是无稽之谈。
皇家防止下毒,有一整套的制度,有专门负责检验和预防的太监,和每样菜少吃没有任何关系。退一步说,人家真的要下毒,你吃三筷子一样中毒。
同时,皇帝每天吃了什么主食和菜色,都是有相关记录的,太监还会向皇太后每天去报告。
溥仪回忆:就是每天在我吃完每顿饭之后,我那里带班的太监,还得照例向太后——后来则须到四个太妃处去报告我的进餐状况。照例是太监到了太后或太妃处双膝跪倒,跪在地上说:“奴才报告,万岁爷进了一碗白米或老米膳(就是白米或老米饭),半个馒首或是一个烧饼,一碗粥或是半碗汤。”最后还得附加上一句“进得香”(就是吃得好)。
想要搞清楚皇帝吃什么,一点也不困难,三筷子根本没意义。
其实,三筷子主要还是显示皇家的富裕、奢侈,每样菜吃几口也可以饱了。
至于对于不允许年幼的皇族成员吃饱饭,尤其是曾经有过肠胃病的孩子吃饱饭,是满清王府和皇宫的规定:6岁那年,我连续吃了一个月左右的糊米稀粥,把我饿坏了,饿得像是一只饿狼似的。一次,我在宫中西大街散步时,看到由各王府贡献给太后的节礼,都是装在食盒之内,大大小小地陈列在那里。我就本着人类生存的本能,闻到了肉的香味,掀开一个食盒,抢了一个肘子拼命地往嘴里填。跟着我的太监发现我偷吃,吓得魂飞魄散,拼命追过来抢。我也奋力抵抗,可惜力量太小,最终还是被他们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