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人偶心理游戏疗法

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人偶心理游戏疗法

misa2 02-20 4次浏览 0条评论

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只是根据这样简单的描述,我们并不能确定是否是有心理疾病。一般去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病态的,主要还是看这个人的这些行为有没有危害到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因为在不同的文化当中,同一个行为可能会被赋予截然相反的标签。比如说,在中国古代表哥表妹的近亲结婚是喜上加喜,大家都认为是好事情;但是,放到现在,如果谁家还这样搞近亲结婚,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近亲结婚,由于基因问题,会非常容易生出怪病宝宝),就会背上“乱伦”的罪名,还会让大家怀疑这两家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不正常了。再比如,有个有名的电影《充气娃娃之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整天抱着一个充气娃娃,他把这个充气娃娃当做真实的女朋友,给她洗澡,和她说话,带她逛街。因为这个主人公性格极度内向,无法融入社会,没有朋友,所以,他爱充气娃娃的这种行为就是健康积极的,因为和充气娃娃之间的感情是可以帮助他排遣孤独、制造美好的。虽然我们不能够判断题主这一行为是否属于心理疾病,但是依然可以对这一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动力来进行一个解释。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过渡性客体”。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不能忍受离开妈妈的煎熬,但是,妈妈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孩子,总是要离开那么一小会儿的。那这时候怎么办呢?用什么来抚慰孩子呢?很多大人会拿一个空的奶嘴放到孩子口中,孩子会很开心的吮吸着,虽然什么也吸不到,但是也能很大程度的安慰到孩子。这个时候的空奶嘴,就是一个过渡性客体。在很多成年人的世界里,“睹物思人”是一个常有的生活方式,比如,最近很火的游戏“旅行青蛙”中,妈妈看不见青蛙的时候,就去看青蛙寄回来的照片,也会觉得特别欣慰和开心。这个时候的照片,就是一个过渡性客体。也就是说,过渡性客体并不是指单一的一个物件,它可能是单一的物件如婴儿的空奶嘴和题主的玩偶、可能是一系列有共同特征的物件如青蛙的照片,也可能只是一种气味、一种声音、一个角落。过渡性客体本身无好无坏,它只是一种安慰人的方式而已。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赵咪咪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从小到大,玩偶、毛绒玩具都是女生的最爱。特别人在女生受到挫折的时候或者非常无助的时候,更需要玩偶,这个时候玩偶能够给她们勇气、给她们安全感、缓解她们的不安以及焦虑。

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人偶心理游戏疗法

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这一行为如果是发生在儿童时期,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因为:在儿童期的时候,对着玩偶、毛绒玩具说话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个体的思维在认识事物上:并不能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常会把自己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即:把玩偶、毛绒玩具当成有生命的“个体”来对待。

这个时候,儿童常常会把对父母的“怒火”发泄到这些玩偶、毛绒玩具上。

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人偶心理游戏疗法

但是,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就要给予重视了,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分两种情况:

一、在受挫和无助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个体的自我防御机制。

在外界压力下感到无助或者生活受挫的时候,出现这一行为的话,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被称为“退行”。就是个体的在焦虑、无助或者受挫的时候,个体放弃现在已经习得或者熟悉的行为技巧,而选择使用早期儿童式的行为模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减轻焦虑。

二、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有意、无意的出现这种行为,这是心理发育迟滞的现象。

这是一种个体在心理发育上的一种停滞状态,这种心理发育停滞状态的特点就是行为、思想模式一直停留在以前的某个状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把玩偶当成活着的,并习惯性跟它讲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人偶心理游戏疗法

针对这种情况,在精神分析里面有一个“认识领悟疗法”,这个疗法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知能力,引导求助者去认识到自己心理发展的停滞,以及认识到这种停滞造成的心理、行为等特点,让个体去领悟这种行为与年龄的不符,使个体达到自觉的矫治,从而恢复到对应的行为。

人偶心理游戏疗法
有什么好玩的单机游戏吗?单机游戏可以联机 有哪些反复看几遍都不会腻的小说?关于学雷锋的小游戏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