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木牧童游戏
《村晚》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物以及骑牛回家的牧童。当然不只是这些细节,下面为您具体解答:
一、诗歌释义
先来看一下原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先来看几个比较关键的词,理解了它们的意思,有助于把握全文:
1、陂(bēi):水岸,水边。
2、衔:口里含着。在这首诗里是形容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是被山轻轻含在了口中。
3、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
结合这些词义,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池塘里水草丰茂,一直延伸到水岸边上,草下的水也满满的,几乎快要流溢出来。太阳快要下山了,惨淡的影子映衬在带着寒意的水波里。牧童放牧完毕,准备回家的时候横跨在牛背上,悠然自在,而他手中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着没有腔调的曲子。
二、作品欣赏
这首《村晚》,以白描般的手法,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了村居生活恬淡、悠然、安宁、闲适的美好。
诗前两句写背景。首句“草满池塘”是说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化用了灵性派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之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替换了“生”字,表明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与谢灵运描述的节令之间的差异。“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池塘里蓄满了波纹粼粼的水。次句写远山的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将落未落的情景。随后用一个“浸”字,写落日和青山倒映在带着寒意的水波里,形成若有似无的暗淡倒影。这两句以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晚景在读者面前徐徐铺开。
在这样安静恬淡的背景中,牧牛归家的牧童登场了。只见他横跨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奏着短笛,全然不顾有没有成腔成调。如果说前两句大体上是静态的描写,那么这两句由静转动,显得生动活泼,把牧童天真率性的一面活生生地体现了出来。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的画面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截取了一个场景:将笔力集中在池塘周边,写人则聚焦在牧童身上。虽然场景不大,但却与标题“村晚”紧紧相扣,以文字营造出的独特情趣,把人引入到一幅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让人不觉心生向往。
三、写在最后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其生平不详,大约是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的进士。从你这首诗的风格看,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在田园乡村之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一首诗文。
许多写景的文章,其实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都是写情。俗话说的“情有景生,境由心生”便是这个道理。我们除了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其实也应该拓展思维,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志趣或是情绪。
但就这首诗而言,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在年老之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这首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作者用短短的28个字,将幽雅美丽的村景描写生动活泼:池塘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因为雨多,池塘里的水都快溢出来了,夕阳西下,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山腰,好似被苍山含在嘴里一样,池塘的水面上倒映着夕阳西下的景像。放牧归来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出不成调的乐曲。整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