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理小说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诡案谜船游戏
中国推理小说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就说说近代吧,二十一世纪初期,网络手机皆不发达,基本上获取新鲜读物大部分要通过期刊,当时也有很多的恐怖期刊,大部分能被称作有一些侦破内容的短篇都起源于此时.
此时最火爆的基本还是武侠类和奇幻类的小说。
04 05年左右 最火爆的恐怖推理小说冤鬼路四部曲出现了,火爆校园,直到今天,你也可以买到全套,但是这只能说是个很好的结合品,恐怖故事中寻找真想,基本勉强也能算作推理了。
此后里面的时间里,中国的小说恐怖以及推理小说基本都是这个套路,在恐怖事件或者杀人中寻找真相,包括此后火起来的的蔡骏,庄秦等。
直到10 11年左右,南海出版社和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日系推理小说,受此影响,个人认为,中国再次刺激此类小说的鼻祖,便在此时出现了,那就是诡案组(知道最近 ,第二季的大结局才刚刚出版)以及中国版百鬼夜行,异闻录。PS.个人认为还有一部很好的类型小说 医生杜明 只是生错了时代。
受此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几年后的时间里中国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部火爆程度很高的此类小说,十宗罪系列,法医秦明系列,心理罪系列,到近几年的高智商犯罪,犯罪心理档案,独白者,尸案调查科,法医禁忌档案等等等等(只列举了一些知名度较高和优秀的名字,剩下一些一般的就略过了)
再到近几年受到网剧火爆影响,此类IP容易大火,所以也有了原创剧本先于书籍出现的白夜追凶。
至于以上能不能被称为推理,只能说见仁见智吧,但是至少目前为止,据我所知,中国还没有特别好的本格推理作品,这样的推理作品才应该是推理的原始形态,在原始形态完善之后,才可以变换套路。
只能说中国的推理道路依然在高速发展之中,起步没多久而已,但我相信国人的创造力如果能不浮躁,必定能赶上日本。
近几年在我看来,国外又兴起了新一类的近推理小说,如忒修斯之船,双峰山奇案,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如此类型的,当然,可能和此类作品定价成本都很高,国内作家号召力度不够,导致出版社比较谨慎的原因。
就说说当代。
当代中国推理小说,是在2008、09年左右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此之前,90年代开始,中国推理小说阅读和写作圈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小众群体,通过早期的“推理之门”等网站论坛聚首在一起,其创作的营养资源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奎因、横沟正史等早已译介的外国作品。这些作家的社会土壤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私家侦探,因此跟中国本土的公安小说、刑侦小说,也就是栖息于《啄木鸟》杂志的那种套路完全不同。而那时中国的推理发烧迷们,对于本土的“刑侦公安”并不满意,他们写作起来,多是模仿外国作家的“侦探推理模式”,写作不重视文学性情节的组织,主要在于构思有趣的案件和谜题。
因此,他们为中国本土推理起名为“原创”推理,就是因为背后一个巨大的“西方源头”的阴影。
而,2009年,由吉林文学出版社和新星出版社联合掀起了侦探小说出版热潮,大量引入欧美和日本作品。一百多年的侦探小说消弥了时差,同时成为读者的一时之选。——你注意看,自那以后,各大实体书店、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图书网站,小说类第一位就是“悬疑推理”了。推理戏剧和影视作品亦纷纷出炉,军事、科幻、言情、武侠,纷纷与侦探小说相结合,在大众文学市场掀起了热潮。尽管二十年前的先锋文学、现代派等早已借鉴了侦探小说的叙事形式,这批小说的引入却仍引发了读者“小说还可以这样写!”的惊叹。
于是,之前推理迷的小圈子也迅速扩大了。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现在中国的“原创推理”已有了一大批新的作家,如紫金陈、陆秋槎等人,都是十年之内冒出来的新人。
我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过:
侦探小说是以智力的名义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侦探文学的弱势常常与其“文化贫瘠”的“无趣”印象结合起来。十年之前,一些推理小说资深爱好者常常叹息:我国作家永远写不出像阿加莎·克里斯蒂或京极夏彦那样“富于智慧、趣味和文学性”的小说。他们戏谑地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原创推理小说的现状用“命案现场”来形容——惨不忍睹,“难道中国足球的命运就是原创推理小说的明天吗?”
这不同于文学研究者提出传统中国为何没有长篇史诗的问题,因为,对这些读者来说,“纯文学”的定位方式始终是有效的,他们希望最好的推理小说能够同时具备本格的华丽和社会派的“厚重”,以及“纯文学”的深度。
现在这批新作家,可以说正在拼命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但是。。。。其实说出来也是很伤感:他们真是很努力了,但每一部作品你都会挑出硬伤。
并不是他们写得比外国作家差。而是,推理小说是真的难写;更可怕的是,今天,我们已经读过太多太多的推理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