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为什么会宠爱大他17岁的万贵妃?尽头游戏秃
明宪宗为什么会宠爱大他17岁的万贵妃?
中国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数之不尽。在这样的环境下,按理说,皇帝不太可能专情于某个女人。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漫长的帝王史上,还真的出了一个用情专一的皇帝,这一专就是一辈子,而且这位皇帝专情的对象还是一个大他17岁的女人。这个皇帝就是明宪宗朱见深,那个他一生宠爱的女人便是万贵妃。
于是有人便问,万贵妃会让皇帝为之神魂颠倒,那她定是国色天香了!事实上,历史上的万贵妃非常的普通。有些史书这么描述她,“貌雄声巨,类男”。一个容貌像男人,嗓门又的女人,根本就与天生丽质绝缘。连她的出身,都可以用卑贱来形容。史书上说,万贵妃原名万贞儿,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县衙小吏,后因犯事被发配边防充军,家人没入官府为奴,万贞儿被送到宫中当奴婢。这样的人,居然被皇帝宠溺一生,别说现代人无法理解,就是当时的太后、大臣也大惑不解。因此,要解释为什么明宪宗会一生钟爱大他十七岁,且相貌品性一般的女人,就得从万贞儿自身的素质及她与明宪宗结缘的故事说起。
史料显示,万贞儿为人十分机灵,谲智善媚,善迎帝意。《万历野获编》说她“丰艳有肌,每上出游,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上每顾之辄为之色飞”。这样一个灵敏机智的女人到明宪宗身边时,正是明宪宗最无助、最孤寂的时候。明宪宗贵为太子,本来应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他的父皇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了,他的叔叔朱祁钰在众大臣的拥护中登上了皇位。登极后的朱祁钰想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于是明宪宗就被逐出了东宫。在这样肃杀的宫廷斗争中,小小的明宪宗孤苦伶仃,没人照顾,也没人关心,他生活的唯一安慰,便是奉孙太后之命来照顾他的万贞儿。即便如此,明宪宗的童年依然无法平静。随着朱祁钰儿子朱见深的突然逝世,围绕明宪宗的“复储”风波时时冲击着他。长期生活在危险、孤寂、抑闷的环境中,明宪宗落在了口吃的毛病。
幸运的是,在他人生最苦难的时候,大他十七岁的万贞儿悉心地抚慰了他。明宪宗在万贞儿身上得到了既似姐姐,又像母亲的双重爱抚,从小就对她产生了特殊的依赖心理。这种在特殊环境产生出的特殊感情,维持了宪宗对万贞儿一生的爱。尽管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地位的升迁,万贞儿在变老、变狠,但宪宗对她的恋情却始终如一。
(一)先从明宪宗母亲的角度来说
说到“恋母情结”,先须从明宪宗的母亲说起。
从心理学上来说,一般只有从小缺乏母爱的人,长大后才容易陷入“姐弟恋”或爱慕年长的女性;反之,恋父情结也是如此(然而,从世情来看,似乎“恋父”者多,“恋母”者少,恐怕未能简单地将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与“恋情”挂钩吧?我不是心理学家,对此也就不多说露拙了)。
明宪宗名叫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庶长子。朱见深的生母是周贵妃,嫡母是英宗的钱皇后。钱皇后是个老实人,周贵妃母以子贵,颇为骄横无礼,和没有孩子、地位比她尊贵的钱皇后的关系也不大好,对老实皇后常取一个欺凌的架势。这还在英宗活着时就看出来了,为此非常担心,生怕他死后,钱皇后的日子更不好过。英宗在立遗诏时,特地交待儿子,要他好生赡养嫡母钱氏。
英宗死后,钱皇后和周贵妃都被尊为皇太后,然而作为皇帝生母的周太后享尽荣华富贵,钱太后却如处冷宫,在无尽的孤寂中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年。待她死后,周太后甚至打算不许她与英宗合葬,只是在群臣的反对和坚持下,才准许钱太后入葬英宗裕陵,但将停放钱氏灵柩的墓穴通向主穴的通道堵塞(详情可见我写的“大明揭秘”系列之《大明后宫有战事》)。
在后宫纷争与内斗中,朱见深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主见,但宫廷之势利冷暖,他必然为其所动。朱见深并非没有立场,好比母后禁止钱后入葬裕陵,他就不敢苟同,但他没有同母后力争,而是将母后的意见下发廷臣讨论,他知道廷臣一定会极力反对,待外廷闹得沸沸扬扬,他再顺水推舟,让母后做出让步。
就这些事,我们没法判断朱见深与他母亲关系的好坏,但从他不苟从母后的无理要求来看,他不是糊涂人!然而周太后为人如此骄横自私,她对儿子的关心一定是非常淡薄的。
朱见深不和母亲亲,他和谁亲呢?
那便是他从小的伴侣万贞儿,史称万贵妃。
(二)再从朱见深从小的生活环境来说
朱见深是英宗妃子所生,他虽为长子,却未必得到父亲的宠爱。这从英宗一直没有立他为太子似可推断。
不料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之变,父皇被俘,皇位落到他叔父郕王(景帝)手里,作为交换,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可是太子做了不到三年,因为叔父景泰帝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做皇帝,竟将朱见深废了!朱见深被废为王后,与父亲一起被软禁在南宫,做了几年囚俘。
此时朱见深尚在年少,宫廷的波澜与变故给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很难说,但个人遭际的巨大变化、没有自由的生活,以及身边人的刻意冷淡(一个典型事例是,他父皇生病了,问御药房要药,势利眼的太监竟然不给!),一定使他在精神上遭受到较大的困扰和压抑;说不定他爱虚荣爱浮华的生母周氏,耐不住这种苦闷的生活,每天唠叨不停,对着孩子发牢骚。
此时的小王爷朱见深,倍感孤寂。身边能和他说两句心里话,真正能给予他慰藉的,只是从小照顾他的侍婢万贞儿。
万贞儿原为英宗之母孙太后宫里的人,七岁就入了宫,因为干练乖巧,深得孙太后喜爱。孙太后派她照顾幼年的朱见深,从此开始了二人一生的情缘。
明代宫廷,有一个很不好的制度,就是皇子生下来,不由母亲奶他,而到外头找奶子进宫哺乳,也不由他生母亲自抚养,而将皇子交到宫女和太监之手。这使得皇子与宫人的感情甚至要盛于自己的母亲。朱见深与万贞儿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万贞儿从朱见深幼年就照管他的生活起居,二人形影不离,尤其是在南宫的那些日子里,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悲喜共同度过。对朱见深来说,万贞儿绝不仅仅是他的侍女,也是他的密友和心灵的寄托。
性格软弱的朱见深对做事干练有主见的万贞儿形成了极大的心理依赖,凡事他没法主断时,总要听取万贞儿的意见,久而久之,他们是两个人,但在心灵上却共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朱见深与万贞儿的关系,基于深厚的情感,而非“性”。朱见深做了皇帝,要什么美女没有呢?然而他终身依恋万贞儿,那不是“偏溺”“专宠”,而是深深的爱恋。他一生独爱此一人,以至于在精神上形成了彼此交融无法分离的关系,所以当成化二十三年万贞儿去世后,朱见深叹息道:“万侍长走了,我也活不成了!”不久他竟然也崩逝了!
朱见深不称呼万贞儿贵妃或爱妃,而是喊她“侍长”,说明他虽然纳万贞儿为妃,但在他心里,始终是将万贞儿当作陪侍他的亲人来看的。
朱见深与万贞儿关系的本质,是亲情,而不是爱情。他娶她为妃,可能只是用爱情给予这个孤独不幸女人一个实实在在的回报吧!(胡丹/皇帝不称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