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奶头乐”理论?“奶头乐”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自主游戏的看法
如何评价“奶头乐”理论?“奶头乐”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婴幼儿哭闹,可能太冷或者太热,或者饿了,又或者想睡觉。
很多家长选择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一个安慰奶嘴,暂时先稳住孩子的情绪。
所谓新名词“奶头乐”,跟孩子含着安慰嘴有异曲同工之妙。
“奶头乐”之真正含义
1966年,“奶头乐”一词最早出现于《明镜》杂志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合著的《全球化陷阱》一书,原译为“靠喂奶生活”。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主旨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依据未来全球经济化过程中的“二八现象”,提出“奶头乐理论”。
此理论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奶嘴对于婴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养成的惯性思维,即使吸不到奶水,依然能够让婴幼儿获得某种“满足”。
而在现实中,贫富差距加大,富人自不必说,穷人时间久了,可能穷人阶层就会反抗,这是富人阶层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富人阶层就需要想一个办法,既能保住自己现有的状态,又让穷人安于现状不做反抗,“奶头乐”理论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孕而生。
“奶头乐”简而言之就是“精神麻痹”
穷人阶层可以理解为婴幼儿,富人阶层可以理解为成年人,而一些娱乐化的东西,就可以比作是“奶头”(安慰嘴)。
这样理解的话,可以说“奶头乐”毒害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
远的不说,就从上世纪末说起,网络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延伸。
诚然网络带给了人们诸多的便利,可同时带来的也有诸多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网络游戏的诞生。
2000年开始,网吧行业火爆,几乎每个网吧全天都是爆满状态,有时候想要上网还要排队。
而这些上网者可不是查阅资料浏览新闻,更多都是玩游戏。
现实中做不到的,在游戏中可能会实现,现实中不敢做的,游戏中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这就是虚幻网络的“魅力”,也使得无数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再有就是层出不穷的娱乐节目,形式新颖,明星辈出,让一些追星族不能自拔。
还有网络购物,网络订餐,网络……便利是便利,但是也造就了大量的“懒人”,有些人甚至可以几个月不下楼。
所有这些,都使得部分人安于现状,进而丢失了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像不像一个哭闹的孩子被塞了一个安慰嘴,然后就变得安静起来?
需要警惕毫无营养的“奶头乐”
“精神鸦片”一词近几年时常被提及,实际上“精神鸦片”和“奶头乐”本质上并无区别。
当一个国家的人都以不再思考现实,而是沉浸于虚幻的“精神安慰”中沾沾自喜时,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怎样。
“文化入侵”也会被提及,文化之所以能够入侵,除了外在原因,还有更重要的内在原因:缺乏文化自信。
当一些地方出现的日本风情街,一些女子穿着和服招摇过市的时候,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觉得不可接受。
前者很明显就是“奶头乐”的毒害者,而后者才是理智的清醒着。
有人可以常年不看娱乐节目,不玩游戏,有人却对此乐此不惫,甚至不能自拔。
后者也是“奶头乐”的中毒者,他们在安慰嘴的安慰下,变得安静,不再吵闹,也不再思考问题,只是安静地吸吮着。
实际上这两年国家对于网络游戏以及娱乐节目的整治,都有在进行,为的就是避免娱乐至死,避免更多人变成婴幼儿。
说毒害的,先想想怎么解决生产力提高带来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解决,就别整天这个毒害你那个毒害你,没有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什么的,也没见你能有啥发明创造。整天跑村口树底下吹牛还差不多,村口那棵树还毒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