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F-1000x降噪豆实际体验怎么样?洛达1536u吃鸡有延迟吗?
索尼WF-1000x降噪豆实际体验怎么样?
在2017年IFA展期间索尼发布了一系列音频产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拥有全球首款主动降噪功能的真无线耳机WF-1000X,在同一时间B&W、Bose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真无线耳机,在早些时候的上海CES Asia上缤特力、Bragi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真无线耳机,并开始在市场铺货。
真无线耳机将渐渐替代主流消费级的传统有线耳机,包括传统耳机和蓝牙绕颈式的耳机,除了小巧的体积和充满科技感的收纳方式,摒弃线绳之后完全和“听诊器”效应说再见了,有些真无线耳机甚至还加入了感应器和陀螺仪让其应用场景变的更丰富。
借着索尼在北京召开音频秋季媒体体验会的机会,我在WF-1000X真无线耳机体验区停留了大概半小时,这款被用户称为“降噪豆”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逻辑上是成熟的,尺寸适中的可充电收纳盒、一对供真无线耳机收纳的凹槽、底部提供NFC快速配对接口,“降噪豆”也被誉为全球首款主动降噪的真无线耳机产品,种种技术参数都表明索尼第一幅真无线耳机就是革命性的,在我半个小时驻足体验的过程中,对比我现在正在使用的Bragi The Dash Pro真无线耳机进行了简单的体验,我将通过收纳盒、收纳、佩戴、操作、主动降噪、场景应用等方面来表述我在实际体验过后的感受。
收纳盒—材质应用合理
索尼“降噪豆”采用铝制金属附以磨砂包裹,在触感上是非常棒的,而在长时间使用中如果你经常将降噪豆的收纳盒和其他金属物体放在一个空间内,很可能会刮花磨砂层露出里面的金属材质,因此建议如果背包有足够空间的话,还是能尽量将降噪豆的收纳盒单独进行存放。
收纳盒底部拥有NFC模块,尝试了多台拥有NFC配对模块的手机和walkman之后,在连接逻辑上非常清晰而且高效,这点不得不佩服NFC近场通信模块的响应速度,怪不得索尼的手机和walkman始终不肯放弃NFC模块。
收纳—采用扣入式收纳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真无线耳机中有一部分腔体收纳采用磁吸方式,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的将两个端之间的金属片精确的进行校对位置,索尼降噪豆采用的是扣入式的收纳方式,把两个腔体放入收纳盒中,往下按压听到“哒”一声并且指示灯亮起则表示已经开始进行充电。
两种方案各有所长,磁吸式会有一定的金属触片位移的情况发生,吸住了但是触片并没有完贴合。扣入式目前我看到过的真无线耳机产品中索尼降噪豆是一个采用这种收纳方案的,虽然缺少了磁吸的那种科技感,但是的确每一次收纳都能非常精确的让端到端的触片精确的触碰到,实现充电效果,LED指示灯也能帮助用户确认是否正在充电状态。
佩戴—偏运动的佩戴设计
佩戴上索尼降噪豆采用了较为成熟的运动类耳机的佩戴设计,通过音嘴和类似于“鳍”的硅胶材质来固定耳机,佩戴效果熟悉牢固但是显得略有限突兀。另一种真无线耳机的佩戴更趋于人体工学设计,整个腔体更贴服于耳廓,佩戴后整体性较为出色。
索尼降噪豆采用的这种运动类耳机的佩戴设计,从实际应用上来说牢固也能带来舒适的佩戴感受,但是从真无线耳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更贴合耳朵构造的腔体可能更受用户的欢迎,毕竟在目前这个真无线耳机成长和普及的阶段,佩戴这种回头率极高的产品的用户并不希望让别人误以为正戴着一对蓝牙通讯耳机。
操作—简单的两个实体按钮
索尼降噪豆腔体底部各有一个按钮,分离式的耳机腔体以左腔体作为主要的信号接收部件,右腔体所有信号接收都需要通过左腔体来实现,所有的操作都通过耳机两侧的按钮来实现,包括开关机、配对、降噪模式、助手唤醒、切歌等功能。
目前真无线耳机还有一种将为直觉式的操控方式,就是通过触控和动作来进行操作,包括在腔体表面前后滑动来实现音量大小的调节、轻触两次切歌,甚至有些真无线产品通过内部的传感器和陀螺仪实现类似4D Menu设计,用户只需要通过抬头、低头和点头就可以通过耳机内的语音指令实现功能操作。索尼“降噪豆”采用实体按钮有着诸多的考量,包括耐久度、上手度等,在未来镇无线耳机普及之后,相信直觉式的触控方式将成为主流操作方式。
主动降噪
在体验索尼”降噪豆“之前,我就了解到索尼WF-1000X采用的是单麦克风拾音,也就意味着没有内部电子电路降噪处理,通过单麦克风拾音采集外部声音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因此在主动降噪方面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索尼”降噪豆“充满着期待。
在实际体验后,我可以用降噪等级来表达我对索尼”主动降噪“能力的判断,如果将主动降噪等级进行十个等级的划分,在飞机上的主动降噪等级为10的话,索尼”降噪豆“的等级颗粒理解为3,降噪等级3的概念也就是可以过滤办公室空调和空气产生的噪音,在我的理解中索尼”降噪豆“之所以被称为首款拥有主动降噪的真无线耳机是因为,索尼”降噪豆“的确符合主动降噪耳机所应具备的所有硬件条件,拾音麦克风、主动降噪开/关、环境音增强,索尼”降噪豆“从其主动降噪等级来看更适合在一些较为安静的办公室、咖啡馆和图书馆使用。
场景应用---真无线耳机的优势
真无线耳机本身因为小巧的体积,可连续充电的收纳盒、手机端APP支持等,索尼”降噪豆“是一款非常适合日常通勤的耳机,虽然我没有机会在地铁上体验其降噪的能力,但是从其参数配置来看至少不会让深处地铁里的你内心有”焦虑“的感觉。
长续航时间对于高频使用的用户而言2-3天的充电周期还是较为合理的,小巧的体积、环境音增强等功能就能覆盖日常通勤大多数的场景。
真无线耳机目前仅仅处于成长阶段,年初捷波朗推出的”臻跃“真无线耳机其主要重点在于个人运动教练系统、Bragi作为一家新兴的智能硬件品牌旗下的The Dash Pro更多的是为了布局下一代计算平台,真正称得上将音乐品质作为重心并且拥有一定研发底蕴的品牌中索尼”降噪豆“算是一个,之后的两个月陆陆续续的B&O BeoplayE8和Bose SoundSport Free陆续开售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真无线耳机市场份额的抢夺战,索尼”降噪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意义深远,同时也代表着主流音频品牌正式开启真无线耳机在中国市场的新一轮争夺。
索尼 WF-1000X 的出现给人带来了不少新鲜感。作为第一款带降噪功能的全无线耳机,可以算是索大的又一大创举。
索尼是在 MWC 2016 上推出的 Xperia Ear 上,才首次尝试了“Earbuds”全无线式耳机这类设计。不过,Xperia Ear 只用上了单边的设计,虽然体积减少了,但技术突破还不算大。
这次,索尼将降噪也塞进了一副小体积 Earbuds 中,在技术上再来进一步的突破。比起 WI 和 WH 这两款“理应做好也必须做好”的产品,这款娇小的“降噪豆”更有探讨的价值。
吞下线材和降噪,小体积下的精致
说实话,如果要把造型作为卖点的话,体积绝对是第一个要说的事情。
抛开那些在众筹平台中未量产的方案,目前已经出货的完全无线耳塞,基本都不会搭载降噪模块。而按照之前推出的产品来看,有线降噪耳塞基本上都要挂着个“降噪模块”在线上。
要把降噪模块和无线模块整合到一个这么小的机身上,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索尼在“体积压缩”这一点上,还真的是做得不错。6.8g 的机身能够容纳这些东西,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另外,大部分完全无线的小型耳塞都会采用完全贴耳的设计,通过耳朵的造型提供的压迫力和摩擦力来固定的耳机。这样的做法能够牢牢固定耳机,降低丢失几率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听诊器效应”对听感的影响。
但索尼并没有走这条路,WF-1000X 还是用着传统的入耳耳机的佩戴方式,机身会外露在耳朵外面。为了让机身看起身更加小巧,索尼没有在 WF-1000X 上加入耳挂结构,而是靠一个拱形橡胶结构来固定耳机。
对比那种压迫来固定耳机的佩戴方式,索尼这种会舒服很多。对于大部分可佩戴入耳式耳塞的用户来说,这个方式引发的胀痛感会比单靠压迫力维持佩戴的方式低,舒适度会更高。
毕竟,通过相反声波实现的“主动降噪”技术,本来就是增添疲劳度的东西。如果耳机再从佩戴上增加压力,那显然是自讨没趣的做法。索尼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要做的是降噪,所以才会有这样处理,从方法上还算是聪明的。
实际佩戴方面,WF-1000X 的稳定性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它这个造型会让耳机多出不少悬空的位置,这样的话会有被外力打落的危险,这点用户佩戴出行时是需要注意的。
要谈其他佩戴感受的话,WF-1000X 的还是不错的。耳机的紧配度能够满足步行需求,听诊器效应也得到有效抑制。再加上仅有 6.8g 的重量,带着走路还是感觉还是可以的。
外观方面,WF-1000X 的造型风格是走“耐看”的路线。除了体积控制得不错的机身,机身表面的处理效果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它只有黑色和香槟金两种选择,两种颜色的机身都采用镜面处理,平时也会泛出相应的色彩。但这个亮面比较容易沾指纹,纠结的用户还是最好经常擦拭下会好些。
这次爱范儿手上的是香槟金配色的 WF-1000X,机身的金色会比充电盒的再淡一些,仍然保留着索系设计的优雅。
充电盒用的是长条形设计,索尼在盒子内部的固定结构上加入了二段式卡扣。耳机装上去的时候会有“啪”一声的触感反馈。用户知道了就不会因盲目用力损坏耳机。
收纳难度也会比之前测评的 Jabra Elite Sport 要低。Jabra Elite Sport 那种弹性结构,有时候真的让心急的人无所适从。
另外,充电盒与 WF-1000X 还有另一种操控联动。当 WF-1000X 完全嵌入二段卡扣的时候,耳机会自动关机进入充电状态。这个设置是为了防止误操作而做的,用户只是简单放在上面的话,并不会关机。只有真正让卡扣锁死了,才会进入充电状态。
总的来说,索尼 WF-1000X 的佩戴和外观都是走稳定为先的路线。它不需要用夸张的外观去吸引眼球,佩戴的稳定性、舒适度,机身上镜面处理以及吸纳完全无线设计与降噪功能后的小机身,才是它最大的武器。
索尼选的是一条很均衡的路,有一种让你舒服的细腻。
生于豪门,但稍未圆满
索尼还是跟着自己的高品质传统,来打造这款 WF-1000X。
从配件到配置,你会觉得这降噪豆虽小,但还是装满了索系良心。但如果听惯了索尼无线耳机而且还有接触 WALKMAN 的用户,会觉得 WF-1000X 的配置其实还不够。
配件方面,WF-1000X 还是跟着索尼的传统,附带两组长度不同的耳胶塞,佩戴时用来固定机身的耳翼配件也有两个大小尺寸供用户选择。鉴于 WF-1000X 原本已经有充电盒的设计,所以索尼并没有为其加上收纳包。
既然是是出自 1000X 系列,那 WF-1000X 自然也配置这个索尼旗舰系列的相应降噪技术。
WF-1000X 搭载 SENSE ENGINE 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检测环境,并通过内置算法提供相应的降噪方案。此外,索尼还提供了 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这个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调整降噪和声音风格,将它控制在合适的阶段。
而且,WF-1000X 还保留“环境声”这个设计。
我最初接触这个设计,是在 WS410 推出的时候。在引入 1000X 系列前,这项技术是用在 WALKMAN 的 WS 系列中,主要是因为这类耳机的紧配度非常高,隔音性很强。要是用户带着它在户外跑步,会有一定的危险。引入环境声模式可以让用户听到环境声,从而确保安全性。
而 WS 那个隔绝外界声音的设计,跟今天搭载降噪的入耳“降噪豆”很相似,所以“降噪豆”WF-1000X 也搭载了这项技术。用户只需要按右侧的按键,就能够呼出环境音模式。
在默认状态下,WF-1000X 的降噪效果应该用“自然”来形容。在无播放的状态下,WF-1000X 的底噪有点明显,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还好的是,这个主动降噪的“压迫感”不算很强,不会有那种被降噪声波完全封在一个空间的窒息感。
当然,WF-1000X 的降噪强度也不高,你不可能和大体积的头戴式降噪耳机去比较。它只不过是能够让身边的环境稍稍清净一些而已。就降噪强度而言,这个能算是够用吧。毕竟,这样受制于机身体积和电池等因素。
对于 WF-1000X 来说,能够结合手机传感器来识别环境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处理也能够看出索尼的产品思维。在他们的计划中,WF-1000X 就是一款专门针对手机日常使用的产品。所以你能看到,WF-1000X 的连接技术也是跟着手机的方向走。
充电盒子配备了 NFC 模块,这个能让 WF-1000X 与手机和 WALKMAN 家族配对时方便些,这也可以算是针对手机群体做的优化。如果用的是 iOS 设备,那就只能够跟着传统方式来连接了。
但可能也只是为了应对手机群体,WF-1000X 并没有配备 aptX 和 LDAC,接上 WALKMAN 时也是只有 SBC 模式。虽然作为一款针对日常出行的耳机,没有 LDAC 也可以接受,能吃上 LDAC 的手机也不多,但从索尼整个 1000X 系列去考虑,我依然希望 WF-1000X 能够支持 LDAC 的。
从配置而言,WF-1000X 还是带着满满的索系风格。从配件到新加入的 SENSE ENGINE,都能够看到索尼的用心。可能基于定价策略和差异化部署,WF-1000X 没有吃上 LDAC 和 aptX 是一个遗憾。
但从实际体验上看,没有 LDAC 的影响并不大,毕竟 WF-1000X 对接的是手机群体,用 WALKMAN 来应付它的并不多。这里索尼的考虑,还算有它的合理性吧。
平稳饱满的声线,不太“索尼”
索尼只强调 WF-1000X 用的是 6mm 发声单元,主要风格还是纯净清晰的声音,并没有再提到些什么。
它跟 WI-1000X 和 WH-1000XM2 不同,被称为“降噪豆”的 WF-1000X 主推是小体积与降噪,基于产品差异化等原则,索尼没有把最主要的着墨点放在声音上也能理解。
不过,这并不代表 WF-1000X 的声音不好听。在声音风格上,WF-1000X 确实是和其他索尼耳机有点差异,不是主打解析力和高频表现的它,用的是一种平稳万用的声音风格:
(歌手:C ALLSTAR | 专辑:《Loveholic Vol.01》| 文件:CD 转录 FLAC)
WF-1000X 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均衡,声音也很饱满。它的中高频表现不算突出,人声在环境做好包裹的状态下没有出现干涩的情况。面对这种组合表演时,它的人声分离度尚可,你能够听清几个人唱歌的声音。
敲击低频是我感觉最为惊喜的地方,WF-1000X 的鼓点饱满而且圆润,整个声音也会受到这种风格在里面。它虽然不会有某些表现很突出,但整体饱满的声线就已经满可以满足大部分流行乐了。
(歌手:林奕匡 | 专辑:《3》| 音乐格式:Hi-Res FLAC | SBC 音质优先模式连接)
在单人表现时的人声细节(如口水声等发声时产生的小细节),它处理起来就稍稍有些粗糙。这个跟传输有关,没有 LDAC 的 WF-1000X 信息量还不够。
定位感方面,它大概是在 MDR-EX750AP 的水平,不会像 XBA-A 和 XBA-N 系列那样咬得那么死,但也不会有松散感。
(歌手:AGA | 专辑:《GINADOLL》| 音乐文件:CD 转录 FLAC)
WF-1000X 的最大优势就是体积够小,这也限制了它的声场表现。你不会从它身上听出现场表现的那种空旷感,声音的延展其实也受到了限制。当然,你不会从这个声音上听出压迫感,但就会有种“在大一点的录音室唱 Live”的感觉。
掌声的话也回到上面提到的问题,WF-1000X 会把这个做得很饱满很平稳,但要听细节的话还是有点糙。这里还是有上升的空间的,通过传输把信息量提上去的话,WF-1000X 的细节处理还能上一个台阶。
不错的起步,仍需不断进步
WF-1000X 这个体验,确实给了我不少的惊喜。
首先,在这么小的机身里面做无线耳机还要兼顾降噪,这个对于大厂们来说也算是一个创新。毕竟要在这里考虑降噪和处理连接能力,要弄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索尼官网也针对 WF-1000X 的连接问题,在官网中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实,只是需要通过 Headphones APP 将连接模式设置为“连接优先”,不稳定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一大半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 WALKMAN 来连接 WF-1000X,这样也省心很多。要怎么做,还是需要看用户的取舍。
至于另一个的惊喜,就是声音。
WF-1000X 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就是它那饱满的声音输出,对于一个集中于粤语流行乐的 CD 用户,WF-1000X 已经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了。我也承认,它的延展处理、细节还有进步的空间。
最后还是价格,抛开那些仍在众筹的方案,WF-1000X 那 1599 的售价属于一个很平衡的价位。
对比那些主打功能或超高续航的 2000 元档产品,它有着 500 元的差价空间;面对 AirPods 这种千元附近的产品,索尼在功能、声音上也有它的吸引力。
1599 虽然不算便宜,但它也有值得尝试的点。
洛达1536u吃鸡有延迟吗?
关于华强北洛达1536u.在华强北市场版本多不胜数,洛达只是一家方案公司,什么产品都是先入为主,我们当从外观看很难判定,这个耳机是什么芯片的,山寨产品一般都是这样生产的,向方案公司购买方案,由方案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然后像壳料厂商,配件厂商购买这些需要的配件,然后都是由小作坊组装生产的,在我眼里没有规模的厂家都是小作坊,然后通过网络各种炒作什么版本是最好的?其实这个高仿耳机价位很多。价位从25到200多,都说是洛达方案,并非山寨的不好,产品也有好的,就是价位在那里,在华强北最好的复刻版本,基本是没有延迟,当然也要跟你的手机配置有关,还有的商家以次充好也是存在的,不过华强北的耳机很棒,没出来时只能买一千多的原装,现在买华强北复刻版,没有太大区别,一样支持改名定位,原喇叭。
淘宝上买了一个200多的,微信上也买了一个200多的,朋友索尼1699的降噪豆也借过来试了几天,都在吃鸡的训练场里面试过,感觉不到延迟。但是连接的稳定性另说。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