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麦克为什么?普通的七品知县,地位并不高,每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
疯狂的石头麦克为什么?
好多人认为是bug,其理由是麦克既然能找到那个光头老板,为什么最后还会按照名片打电话。其实影片中有交代,麦克是在收购石头、兼并工厂的发布会上听到“以850万的高价收购石头”,这才跟踪而去。之前,他应该没有看过名片。
普通的七品知县,地位并不高,每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
七品芝麻官就是七品知县,知县大家都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一县之长。古代是县级政府的一把手,掌管县里的一切行政事务,也就是县衙门里面的县官。
七品知县算是古代官职品级最低的一个国家公务员,那么这样一个地位并不高的县令,他的年薪是多少呢?
古代随着朝代的不同,官府对于知县的俸禄发放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就以清朝七品县令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他们一年拿多少薪水。当然了在清代的工资并不叫薪水,那会叫俸禄。
清朝给官员发放的俸禄包括俸银和禄米两种,按照官职的等级划分为八级,清朝的俸禄不是每月发放的,而是分为两季发放,也就是说春天一次,秋天一次。清朝官员的基本俸禄算起来算是比较低的,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银也就45两。说实话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平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更何况那时候每个县衙里还要自己花钱请一个师爷。这不就是更亏大了吗?
其实不然,清朝除了按季发放俸禄以外,还格外颁发一种“养廉银”给官员们。什么叫“养廉银”呢?顾名思义,清政府为了避免官员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就把从地方财政收缴上来的苛捐杂税,说白了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发放给这些官员。清政府是这样考虑的,拿钱养活你们这帮地方官员,有钱了你们就会好好的过日子,为朝廷效命。也就不会再去贪污受贿啦!
养廉银比俸银要多得多,一般是俸银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不等。按照地方的财政收入多少而定。养廉银也是清朝特有的官员俸禄制度,这个制度创建与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目的就是为了借高薪制度,来鼓励官员为官清廉,杜绝贪污腐败发生。所以这种为了鼓励官员特别发放的俸银就叫做“养廉银”。
上面这张图是清朝八个官员等级的俸禄和养廉银发放列表。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七品知县的俸银是45两,禄米是45斛,养廉银是1200两。这样我们来计算一下,禄米不算的话,只算俸银和养廉银我们来看一下是多少,俸银45两加上养廉银1200两,合计就是1245两。折合成现在人民币的话,清朝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300元左右人民币。这样1245两银子就是373500元人民币。这就是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收入。
当然了这个数目对于一个清正廉洁的县官来说是足够用啦,可是对于那些大手大脚,胡作非为的贪官污吏来说根本就不够花的!所以历史上的贪官层出不穷,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啦!
古代专制社会,由于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所以权力没有监督,只要官员能够买通上级,那么贪污腐败的情况就会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即便是县令也可能会有大量的收入,下面咱们就来谈谈古代知县的收入。
先说一下,“知县”的称呼开始于宋朝,称为“知[主持]某县事”,意为中央选派到该县的代理官员,明、清两代知县才成为了正式官员。
宋朝知县
宋朝官员工资普遍偏高,知县每月的正俸为20贯钱、5石米。宋朝时,一石米价值600文钱,也就是0.6贯。折算下来,宋朝官员每月正俸为23贯钱。除了正俸之外,宋朝官员还有各种补贴和奖励,比如各季节做衣服的布匹,以及柴米油盐和喂马的草料等等,有人做过计算,这些额外的收入是正俸的两倍。
以此计算,一个知县每月的收入在69贯钱左右,一年的收入为828贯钱。
828贯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以粮食计算
宋朝粮食0.6贯一石,宋朝一石约等于今天的120斤。这样算下来,一贯钱可以买200斤粮食。刚看了一下某宝的大米价格,普遍在5元左右。以此计算,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1000元,828贯相当于如今的828000元。
以工资标准计算
宋朝士兵以身高定工资,五尺二[1.64米]到五尺六[1.77米]的人月俸为0.5贯,年俸为6贯。以此计算,宋朝知县的工资是普通军人的138倍。
2018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6万元,以此计算,138倍等于828万元。
多说一句,宋朝的士兵的收入比老百姓收入高,所谓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朝代,说的只是官员富有,普通百姓生活在宋朝是非常煎熬的。所以宋朝的情况属于制度剥削、贪污,这也导致了宋朝三百多年间发生了400多次农民起义,创造了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记录。
明朝知县
明朝时期,由于“反贪克星”朱元璋的铁腕手段,明初官员工资不仅非常低,而且大部分人也不敢贪污。
以粮食计算
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钦定官员每月的俸禄,七品的知县月俸为7.5石米。明朝一石米等于185斤左右,还是以每斤米5元计算的话,7.5石接近7000元,一年算下来等于84000元。
以工资计算
明朝初年,普通士兵月俸一石,骑兵月俸两石。以平均1.5石估算,知县的收入是普通人的5倍。
清朝时期
清朝是一个相对奇葩的朝代,他既不像宋朝那样高薪养廉,也不像明朝那样遏制官员贪污。他采用的办法是陋规,即官员通过各种成型的法律漏洞贪污,清政府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了。
清朝有一个七品的御史李慈铭,他在日记中写到,一年的俸禄为135两白银。实际上这个收入还可以,毕竟清朝百姓的年收入也不过二三十两。但李慈铭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官员,他虽然不会贪污,但也靠着陋规收入了很大一部分财富。
在他的日记中,他一年的开销最低也在两千两以上。甚至有些时候,他一出手就是千两白银。
清朝时期,御史是京官,他们的收入远远不如同级别外放的知县。在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南海有一个知县叫杜凤治,他的日记中就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收入。
当时清朝摊派给南海县的税收是4万两白银,可当地官员收上来的却是15万。另外,南海县经常派人禁赌,但赌博永远也抓不清。原因在于各大赌场都有官府背景,他们每年都会孝敬一定的白银,有的赌场甚至和知府有联系,南海县衙也靠着孝敬年入万两以上。
除了这些陋规之外,南海县还管辖着广州西关,每年靠着西关的烟馆、赌场、妓院等场所的孝敬收入7万两。
仅仅这几大项收入就有将近20万两。当然这些钱还需要孝敬上级,以及为县衙的工作人员开工资等等,具体他能剩下多少并没有记录。
不过,几年之后,杜凤治卸任。卸任前他还清了曾经的欠款,为儿子和侄子花钱买了官,买了房,自己还留下了几万两白银的存款。
从杜凤治的经历来看,区区一个县令,不靠贪污,仅仅靠着已经成型的陋规就能轻松达到十万。所以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确实太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