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人?
跋扈将军梁冀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
梁冀是东汉历史上最跋扈的权臣,其统治下的那段历史,是东汉最黑暗的时代。下面,我就来说说梁冀都干了什么事。
第一,梁冀为什么能当上大将军?
梁冀能在东汉上崛起,得益于两个人:父亲梁商与妹妹梁妠。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年仅十三岁的梁妠被选入宫中,封为贵人。四年后,梁妠成为汉顺帝的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梁氏外戚集团开始以火箭速度蹿起。梁皇后的父亲梁商权势扶摇直上,出任大将军,权倾天下。不过,梁商为人谦虚谨慎,名声不错,得到朝野的一致好评。公元141年,梁商因病去世,他留下遗嘱,要求葬礼要简单。无论生前的谦逊或死后的节俭,他美好的名声给儿子梁冀撑起一把保护伞。
与父亲的低调完全不同,梁商的儿子梁冀为人嚣张残暴。他先后担任执金吾、河南尹,仗着出身名门,官运一路亨通。梁商死后,梁冀从河南尹跃迁为大将军,父子两人先后成为大将军,在东汉历史上属首例。梁氏外戚集团的势力一举超过之前的诸家外戚,一枝独秀。然而汉顺帝真的看走眼,梁冀后来差点成了皇室的掘墓人。
第二,外戚擅权
公元144年,时年三十岁的汉顺帝病逝。顺帝一死,梁皇后成为梁太后,梁太后没有儿子,以虞美人所生的皇子刘炳为皇帝。该年刘炳才两岁,太后临朝,必然只能依靠自家兄弟,于是外戚擅权的情况又一次出现,东汉历史进入最黑暗的“梁冀时代”。
小皇帝刘炳五个月后死了,死时不满三岁。太尉李固认为,不应当立小皇帝,应该在诸王之中挑选一个年纪大且品行端正者为皇帝。当时呼声最高的人,是清河王刘蒜,他老成持重,待人接物端庄严肃。
梁冀显然不愿立刘蒜,只有立一个小皇帝,他才能独揽大权。渤海王刘鸿八岁的儿子刘缵被立为皇帝,史称汉质帝。这个结果,令李固十分失望,他与梁冀的矛盾日益恶化。
第三,打击李固
在梁冀看来,李固是他独裁之路上的绊脚石,是眼中钉肉中刺,必得拔除而后快。李固为人清正廉明,公忠体国,深得梁太后的信任。
梁冀指使人写了一折奏章,弹劾李固。
弹劾的内容,归结起来有几点:第一,李固是伪君子,表面上很正派,暗地里结党营私,离间外戚与皇室的感情,居心叵测。第二,汉顺帝去世后,大家都痛哭流涕,李固不仅不哭,还举止轻浮。第三,先帝刚过世,李固就迫不及待地改变各种规章制度,明显是在指责先帝的种种错误。第四,把先帝的旧臣驱逐一大批,自己作威作福。
这些都是什么罪状呢?把白的都说成黑的。李固力矫顽弊、重振朝纲的努力,居然被别有用心地说成是对先帝不敬。梁冀向妹妹梁太后施压,坚持让有关部门调查李固。只要司法机构介入,就算不置李固于死地,至少也要让他丢官。梁太后还算理智,毕竟李固的许多政策都是经她同意的,遂拒绝梁冀,李固侥幸逃过一劫。
第四,毒杀汉质帝
与李固相比,刚满九岁的小皇帝刘缵更令梁冀不寒而栗。
当初梁冀坚持立刘缵为皇帝,就是认为小孩子容易摆布。刘缵年龄虽小,却能明辨是非,只是未能深谙人事的他还是少了谋略。在一次朝会上,刘缵在群臣面前,指着梁冀,突然说了一句令所有人都震惊的话:“此跋扈将军也。”这个过于冒失的举动,要了他的小命。
梁冀意识到自己小看小皇帝了。虽然皇帝还小,总有长大的一天,他心里已经埋下一颗仇视的种子,日后会开花结果。既然如此,不如干掉皇帝。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的第一天,质帝刘缵吃了一个饼,不一会儿的工夫,突然觉得腹疼难忍,唇焦舌燥。这竟然是个毒饼,而毒死皇帝的人,正是梁冀。
汉质帝之死,说明梁冀的势力已是一手遮天。弑君事件,把梁冀与李固推到摊牌的边缘。
第五,立君之争
有一件事情更为迫切,就是谁来当皇帝。
李固已经铁下心,无论如此也要制止梁冀专权,必须选择一位成年且贤明的王子。他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写信给大将军梁冀,强调选帝必须征求三公及诸卿的意见。
面对三公的施压,梁冀不得不召集公卿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梁太后、大将军梁冀、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以及九卿及诸位侯爵,讨论皇帝人选。
在这次会议中,梁冀与李固的冲突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以李固为代表的三公及以大鸿胪杜乔一致推荐清河王刘蒜。面对李固等人的攻势,梁冀难以招架。一来李固选贤立能的原则站得住脚,难找到反驳的理由;二来梁冀还没想清楚立谁为皇帝,提不出具体人选。这一天在激烈的争吵中过去,李固占了上风,可是结局未定。
然而,这时宦官势力卷了进来。这天晚上,大太监曹腾夜访梁冀,外戚与宦官联手抵制李固等人的主张。无论是梁冀或曹腾,都希望立一个可以玩弄于手心的皇帝。两人商议结果,决定立年仅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
第二天,公卿会议继续召开。梁冀抬出皇帝人选刘志,当然遭到李固的激烈反对。这时,梁冀露出凶残的本性,言辞强硬,充满威胁的语气。
在梁冀的淫威之下,李固阵营开始动摇。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大为恐慌,临阵倒戈,其他公卿大夫也纷纷反水,最终李固一败涂地。在梁冀的怂恿下,太后下达懿旨,将李固免职。三天后,刘志登基称帝,史称汉桓帝。
第六,处死李固、杜乔
李固无固被免职,一时间朝野哗然。梁太后安抚士人之心,遂由杜乔出任太尉。杜乔在当时与李固齐名,正直的性格,注定他不可能与梁冀同流合污,于是一场新的政治斗争又展开了。
梁氏集团权势炽热,梁冀的弟弟梁不疑、梁蒙,儿子梁胤等人皆受封为侯。杜乔不畏强权,上书据理反对。梁、杜的矛盾激化,正面交锋不可避免。在梁冀眼中,杜乔已是李固第二,不可不除。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帝国首都洛阳地震。梁冀乘机以“灾变”为由,归咎于三公,罢免杜乔太尉之职。
这时,清河国出了件大事。这件事,可帮了梁冀大忙。
一年前,李固、杜乔强烈要求立清河王刘蒜为皇帝,最终没成功。有两个热血青年怀着对梁冀的仇恨,搞了一次鲁莽的冒险。他们打算劫持刘蒜,逼他称帝。这场政变闹剧很快失败,两人被捕处死。清河王刘蒜受牵连,被取消王号,贬为侯爵,放逐桂阳,最终自杀身亡。梁冀乘机扩大打击面,称李固参与策划政变,要求给予治罪。就这样,李固莫名其妙地卷入所谓的“谋逆案”,被关入大狱。不久后,李固在狱中被秘密处决。李固死后,梁冀一不做,二不休,把杜乔逮捕入狱。入狱当晚,杜乔也被杀害。
李固与杜乔都曾担任太尉,位列三公,他们是唯一敢于挑战梁冀的人。李、杜死后,梁冀更是一手遮天,不可一世了。
第七,骄奢淫侈
由于所谓拥立之功,梁冀受封食邑超过三万户,他的老婆孙寿也封为“襄成君”,阳翟一县的田赋租税都归她所有,每年就有五千万钱之多。
梁冀与夫人孙寿,分别筑起两座巨大的豪宅,一座大将军府,一座襄成君第。两大豪宅只隔着一条街,内部装潢极尽奢华。宅内有崇台高阁,飞梁石磴,有园林假山,山上罗列草木,驯放鸟兽,可谓是应有尽有。宅第着实太大,梁冀要走上一圈,都得乘马车,其豪华程度,不逊皇宫后院。梁冀与孙寿在两座大宅内日日欢娱,夜夜笙歌。官员前来拜访时,得先被门房勒索进门费,时间一长,看门人都成了暴发户,竟然拥有数万两黄金的家产。
要维持这么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连梁冀都觉得入不敷出。三万户的采邑与一个县的税赋,竟然还不够花。怎么办呢?梁冀有办法,他先派人暗中调查各地的巨富,罗列一个名单,然后随便给他们找个罪名,抓入监狱,严刑拷打,逼迫其家人出巨资赎罪。许多富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被杀头。比如扶夫有一位富人,名叫士孙奋,非常富有。梁冀为夺其财,竟将他抓住监狱,折磨致死,全部家产没收,总共有一亿七千万钱。
梁冀统治的时代,是东汉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在梁氏夫妇大肆挥霍、生活奢靡的同时,国库却一日日地空虚。国家没钱,政府的机构还得正常运转,于是所缺费用就转嫁到百姓身上。朝廷下达命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了凑足征收款,对原本生活穷困的百姓采取压榨手段。民不聊生,每天都有大批的百姓或死于官府的棍棒之下,或走投无路选择自杀,一了百了。
第八,独断专行
梁冀虽然拥立汉桓帝刘志,实际上对他严加监控。皇帝身边的人,多数都被梁冀给收买了,每天密探们都要把皇帝的一举一动向梁冀汇报。他说过什么话,见过什么人,甚至吃了什么,梁冀都了如指掌。就算在皇宫内院,汉桓帝刘志也没有自由可言,皇后梁女莹是梁冀的妹妹。皇后控制欲极强的女人,她自己没有生育,若有妃子被皇帝临幸而怀孕,无一不惨遭毒手。
至于朝中大事,完全是梁冀说了算。
当外国或地方政府向朝廷进献贡品时,最好最贵的,先送给梁冀,皇帝收到的仅是次品。想要升官发财的人,排着队去梁冀家中送礼,没人来求皇帝。已经升了官的人,要先去梁冀家中谢恩,然后才能放心上任。
辽东太守侯猛看不起梁冀,升迁不肯去送礼谢恩,结果被梁冀找了个罪名,处以腰斩酷刑。荆州刺史吴树曾查办梁冀宾客门人十余人,在赴任之前被梁冀毒杀。郎中袁著年轻气盛,在皇宫门外上书抨击梁冀擅权,被梁冀派人逮捕乱鞭打死。袁著的好友胡武几乎被杀光全族,死了六十多人;另一位好友郝絜不愿连累家人,在梁冀家门外服毒自杀。文人崔琦文章讽刺梁冀,被梁冀免职,遣回老家,后逮捕处死。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
第九,梁冀之死
梁冀的独断专行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桓帝刘志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
一件事,终于让恒帝决心与梁冀摊牌。
公元159年,梁皇后死了。谁来顶替梁皇后呢?梁冀相中一人,她就是选入宫中的邓贵人。为了继续控制汉桓帝,梁冀打算把邓贵人认为干女儿。但是他却干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派人去刺杀邓贵人的母亲邓宣。然而,刺杀行动意外失手,刺客竟然被擒获,把幕后主使梁冀给供出来了。
汉桓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铲除梁冀。朝廷内外都是梁冀的亲信,皇帝能依靠的只有内廷的宦官。于是恒帝秘密与五个宦官歃血为盟,组成一个反梁集团。
梁冀耳目众多,觉得皇帝与五宦官行迹诡秘,便派中黄门张恽入宫宿卫,暗中调查皇帝与五名宦官。汉桓帝豁出去了,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
宦官具瑗率领宫廷卫队,逮捕梁冀派来的张恽,罪名是“无故入宫,欲图不轨”。另几个宦官拥桓帝上殿,召尚书火速入朝。皇帝发布诏令,派尚书令尹勋持节前往各要害部门,勒令丞、郎以下官员,一律全副武装,守住自己的地盘。同时,把各部门的印绶符节,全部收缴。桓帝仍然十分小心,没有冒冒失失地调动皇宫之外的军队,他以守卫宫廷的虎贲战士、羽林军为主力,拼凑一支武装,人数不够,就把马夫也派上用场,总计一千余人,在宦官具瑗、司隶校尉张彪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梁冀的大宅。
梁冀做梦也想不到,他苦心经营十几年,党羽遍布,竟在一朝之间被皇帝成功翻盘。这一天,梁冀与夫人孙寿,双双服毒身亡。梁氏帝国之梦,就此破灭。
外戚是东汉帝国最牛气的一个群体,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一个阶层,他们大多是当年的开国功臣之后。东汉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之后,每一位皇帝即位时都未成年,皇太后依托娘家势力代行皇权。这种格局周而复始,直到东汉帝国灭亡。
梁冀是东汉开国功臣武威太守梁统的玄孙,汉顺帝皇后梁妠的哥哥。专横跋扈,几乎是东汉外戚的共同标签,可是被皇帝“钦赐”为“跋扈将军”的,唯有梁冀一人。
奢侈无度
本人生活的长春市,有一句著名的调侃:“长春市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校园内。”以此形容吉林大学的庞大。用这句话形容梁府相对于洛阳,恰到好处。
惜墨如金的《后汉书》,整整用了二百字描写梁府的奢华,说府中光堆起来的人工假山就有九座。各种亭台楼榭的装饰竭尽奢华,上有桥梁沟通,下有暗道连接。梁府内奇珍异兽俱备,连汗血宝马都有。这么大规模的建筑,府中的奴婢不下三千人。
这仅仅是梁府的居住区,梁家花园更吓人,从弘农郡至荥阳先,方圆千里,到处都是他们家的林苑猎场,连皇家园林都要逊色一筹。
梁冀被清算后,他的家财被充公拍卖,得钱三十亿。
肮脏梁府
梁冀的父亲梁商,曾经向汉顺帝进献了一名美女,叫友通期。此女因为犯错,被汉顺帝赐给了梁商。皇帝的女人梁商哪敢碰,于是就将她远嫁。
梁冀得到消息,半路拦截,把友通期夺回来。巧得很,梁商正好去世了,梁冀居然不顾人伦,守孝期间与友通期同居。
这件事被梁冀的妻子孙寿得知。孙寿号称“猫步”的发明人,这是一个以病态美著称的女人,是东汉帝国的“时尚先锋”。好玩的是,凶悍的梁冀居然最怕这只“病猫”。孙寿经过暗中侦查,一举捣毁了梁冀的“小金屋”,她把友通期捆绑上一顿毒打,还弄花了她的脸。
这还不算,孙寿发誓要把梁冀的丑行,告发到皇帝那里。梁冀万般无奈之下,跑到老丈母娘跟前跪倒,痛哭流涕地卖惨。在丈母娘的协调下,梁冀躲过一劫。不过,梁冀色心不死,依然悄悄往小金屋跑,后来还跟友通期生了一个儿子。
孙寿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她派儿子梁胤,把友通期和她的家人全部杀光。
表面病怏怏,内心狠毒的孙寿,跟梁冀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梁冀有一个很得宠的私奴叫“秦宫”,孙寿居然跟他勾搭成奸。这位秦宫狗仗人势,连二千石的高官,都纷纷拜倒在他门下。
巧取豪夺
梁冀累计获封三万户,官居大将军。虽然租税收入和工资都很丰厚,可这么大的开销,这点死钱对他来说肯定是九牛一毛。
一般贪官无非靠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对梁冀来说,这都算毛毛雨,一点不解渴,人家的敛财手段听得你冒冷汗。
梁冀手下有一个庞大的“暗网”,他雇佣了一大批探子,专门替他收集整理全国富商资料。当然梁冀不是为了做“福布斯排行榜”,而是有大用处——讹诈!
《后汉书》记载了一则故事:扶风县有个叫孙奋的富豪,以放贷为业。某一天,梁冀拿了一辆马车作抵押,要从孙奋那里贷款,张口五千万!孙奋惹不起,又心疼钱,打了个折扣,给了梁冀三千万,满以为可交差了。
梁冀勃然大怒,什么,五千万都舍不得给?你等着!不久,孙奋吃官司了,梁冀一纸诉状,说孙奋的老妈是梁府管仓库的奴婢,她监守自盗,偷走了梁府“白珠十斛、紫金千斤”。
这么悬殊的地位,结果可想而知。孙奋兄弟被拷打死在狱中,他的家产全部归梁冀所得,折合铜钱一亿七千万!
仗势弄权
梁冀之所以作恶多端,无非是因为有权势。他依仗妹妹梁妠手上掐着玉玺,在朝中不可一世。汉冲帝驾崩后,以太尉李固为首,提出立成年的清河王刘蒜为帝。这个提议显然不符合梁氏的利益,梁冀坚持立清河王之子刘志(即汉桓帝,刘志的嫡妻是梁冀的另一个妹妹梁女莹)。
大殿之上,梁冀不顾三公的集体反对,对他们进行语言恐吓。李固依然坚持己见,梁冀愤然劝说妹妹梁妠,下旨免去李固的太尉之职,强行拥立刘志为帝。
梁冀掌权期间,完全把三公和尚书台当摆设。政治讲究的是平衡,梁冀完全搞成了霸道的一言堂,以至于京城出现了怪现象,官员任命和赴任前,不是先去拜见皇帝,而是先跑梁府。
排除异己
梁冀为了擅权,前后诛杀了几百名反对派官员,这在有汉一朝无出其右。
与梁冀同录尚书事的李固,因多次违逆梁冀,两次下狱,最后父子三人都被冤杀。与李固一起被杀的还有光禄勋杜乔,梁冀将他们的尸体曝晒于太阳之下,禁止收尸。
梁冀杀人手段卑劣,实在找不到理由就暗杀。崔琦出于好意多次提醒他注意收敛,被他毒杀。宛县县令吴树因为处罚了他的党羽,被毒杀。郎中袁著上疏得罪了梁冀,被他暗中用竹板活活打死。太学生们因发表不利于梁冀的言论,多人被杀,有个叫胡武的,一家六十多口被杀害。
总之,梁冀打击政敌,明的暗的,各种上不了台面的卑劣手段都用上了,俨然是黑老大。
弑杀皇帝
梁冀最令人发指的是,他毒杀了刚刚即位仅一年的汉质帝。
汉质帝即位的时候只有七岁,汉顺帝唯一的儿子汉冲帝两岁早夭,汉质帝刘缵以藩王身份即位。这位小皇帝年龄虽小,但很有志向,他看不惯梁冀的专横跋扈,再一次朝会上,公然称他为“跋扈将军”。
因为这句话,汉质帝上了梁冀的死亡名单。某一天,梁冀指使爪牙,给汉质帝上了一碗汤饼。汉质帝吃后,腹中如刀绞,想以喝水呕吐解毒,被梁冀生生拦住,很快毒性发作驾崩。
梁冀毫无顾忌的弄权,肆无忌惮的杀戮,终于让自己走向了覆灭。
汉桓帝即位后,韬光养晦十二年,一直等着机会除掉梁冀,他悄悄地在宦官中培植势力,暗中策划,静等时机。终于,汉桓帝等来了一个机会。
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有个曾孙叫邓香,邓香不幸早逝,他的妻子“宣”,带着女儿邓猛女改嫁给一个叫梁纪的人。梁纪就是“病猫”孙寿的舅舅,邓猛女因此经常出入于梁冀府中。
邓猛女是个小美人,梁冀就把她送到宫中,很得汉桓帝宠爱,被封为贵人。梁冀动了心思,邓猛女要是我家的人多好,妹妹梁妠是太后,梁女莹是皇后,“梁”猛女后备皇后,梁氏一族不就更稳固了?
于是梁冀提出收邓猛女为自己的女儿。把舅舅的继女抢过来做自己的女儿,梁冀脑洞大开。没想到邓猛女的妈“宣”不干,“宣”的姐夫邴尊也反对。梁冀一怒之下,使出惯用伎俩,暗杀了邴尊,又想刺杀“宣”。
没想到刺客比较笨,从房顶入屋时跑到了邻居家。这个邻居很牛——中常侍袁赦,计划就这么败露了。
汉桓帝得到消息勃然大怒,竟然暗杀我丈母娘?早想办你了!汉桓帝亲自布置,由羽林、虎贲和司隶校尉,合兵一千多人,突然袭击包围了梁冀。梁冀跋扈惯了,完全没想到汉桓帝会来这一招,大将军印被迫上交。知道大势已去的梁冀,当晚就与“病猫”一起自杀了。
跋扈二十余年的梁冀,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人?
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个对四川老百姓很坏的人。
对于四川老百姓来说,刘璋是比诸葛亮要仁慈许多的统治者。
因为刘璋统治四川时期,刘璋至少做到了“轻徭薄赋”。
就连诸葛亮都认为刘璋对四川人实在太好了:
刘璋暗弱,自刘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法规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纵,君臣之道,渐已无序。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蜀书五·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番话,总结下来就一个意思,就是刘璋作为统治者对四川人太好了。
而刘璋比刘备、诸葛亮更得四川人拥戴的例子是刘备打到成都的时候,成都虽然是孤城,但是 周围蜀人“咸欲死战”,再看看邓艾入川后,还没有打到成都,所有四川籍大臣都劝刘禅赶紧投降。
为什么?就是因为刘璋治理四川宽仁。
这一点《三国志·董和传》里也提到了刘璋治下四川有多么富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就连刘备都以“打下成都,子女金帛与诸君共享”为激励手段,鼓励手下将士奋勇作战;如果刘璋把四川治理的天怒人怨,民有菜色,成都能那么富庶吗?
很多人说诸葛亮治理四川是“乱世用重典”,这我同意,但是史书上都说诸葛亮治蜀,四川人是很不满的: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而刘备死后,诸葛亮理财的手段无非就是重新捡起“盐铁专卖”的办法,诸葛亮任用的人都是以盘剥四川老百姓为己任的,比如负责盐政的王连,史料上说他:
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而贵州、云南这样的“南中地区”,因为诸葛亮对南中地区老百姓盘剥,使得诸葛亮时代,南中起义不断:
南夷复叛,杀害守将。
(刘胄)扰乱诸郡。
牂柯、兴古獠种复反。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晋书》,看看东西晋时期为什么云南、贵州没有什么大的叛乱,原因很简单,晋朝不在南中征税。
诸葛亮治理下的四川又如何呢?
根据《张翼传》记载,诸葛亮才率大军到汉中,距离成都三十公里的广汉就立刻出现可以劫掠“军民”的大型盗贼团,要张翼去讨伐;
《吕乂传》则记载,在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四川各州能做到“征兵不逃亡”就可以升官的地步。
如果诸葛亮真那么得四川人的心,为什么这些四川人宁愿大规模逃亡,也不给诸葛丞相当兵?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希望做到的三件事。能同时做到这三件事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很显然诸葛亮都做到了。
- 诸葛亮的德行,绝对是三国翘楚。历史上的任何君臣托孤,都比不上刘备对诸葛亮的托付。诸葛亮是用生命在践行自己的诺言。
- 诸葛亮的功劳,其实只完成了一半。诸葛亮没出山之前,刘备一文不名,穷得叮当响。诸葛亮出山以后,辅佐刘备夺取了荆州、益州、汉中、上三郡,陆续有了三足鼎立的资格。可惜刘备中道崩殂,而诸葛亮北伐无望,所以立功这一块,只完成了一半,不算完美。
- 诸葛亮的文采,也是响当当的。一篇《出师表》,不仅感人肺腑,而且文采斐然,绝对堪称典范文章。此外诸葛亮的作品还有《马前课》、《后出师表》、《诫子书》、《兵法二十四篇》、《便宜十六策》等。
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是后世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榜样。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立德,诸葛亮吃了不少苦。
很多人觉得立功最难,其实真正难的,那是立德。因为立功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立德这件事过分虚幻了,拿不出多少实际案例来宣讲,所以诸葛亮在立德方面相当不容易。
第一,没有辜负刘备的托孤。
诸葛亮的德行,我们从刘备托孤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这位老兄算是着了刘备的道,自从接受托孤以后,昼夜冥思苦想,就想着完成刘备的大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结果只干了12年活,54岁的时候,诸葛亮就把自己给活活熬死了。而他也不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培养自己的子侄,他去世的时候,儿子诸葛瞻才8岁,几乎没有得到诸葛亮的任何教育。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真的一心为公,绝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第二,洁身自好。
此外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家里压根就没什么家产。除了吃穿用度的开支外,剩下的就是刘备和刘禅赏赐的那点东西了。可谓是相当廉洁了。
第三,公平公正治理蜀汉。
在刘备去世以后,蜀汉乱成一团,南方多地发起叛变。诸葛亮夙兴夜寐,好不容易把蜀汉的烂摊子给收拾好了。紧接着又有人开始说他权力太大,想要分他的权力。
你说做人难不难?诸葛亮废了李严以后,没有人觉得不服气,甚至李严的儿子李丰依旧心甘情愿为诸葛亮效力。
其实不光蜀汉的人服气诸葛亮的管理,就连东吴和曹魏,也对诸葛亮的公正无私竖起大拇指。大家敬佩的是诸葛亮的德行。
李严犯了错误,自然是要被惩罚,可李丰又很有能力,自然可以代替李严,继续为蜀汉效力。马谡跟诸葛亮关系很好,但是他丢了街亭,诸葛亮只好斩了他。
正如诸葛亮所言:宫中府中具为一体。这就是诸葛亮的办事准则,不偏不倚,一切以法度来处置。只有做到公平公正,那些敌对者才能对你服气。可这个过程中,有多少苦,也只有诸葛亮自己心里明白了。
二、立功,诸葛亮把自己给熬死了。
不少人看了点专家的介绍,就觉得诸葛亮是个后勤部长,压根就没什么作用。你要是这么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啥萧何能成为大汉开国第一功臣?为啥李善长能成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们不都是搞后勤的嘛!
第一,后勤到位。
其实古代打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后勤。只有粮草供应准时充足,前线才不会出现混乱。诸葛亮在这件事上,绝对做到了顶级水平,刘备出去打仗从来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能搞定一切!
比如说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集团才刚刚拿下益州,刘备就要求诸葛亮赶快组织送士兵和粮食来。你要知道,人家益州人还充满怨气呢,凭什么给你打仗,再给你送粮食?
结果在诸葛亮的协调下,这帮人中,男子立刻参军上前线,女子则立刻负责运送粮草。为刘备赢得汉中之战,扫除了后顾之忧。
第二,天才战略。
隆中对绝对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战略构思,当时诸葛亮还在隆中耕地,刘备三顾茅庐前来拜见。在草堂之中,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未来的规划:
曹操强悍,暂时不可与之争锋。江东经历了孙家父子三人的耕耘,已经牢不可破,只能作为援助,不能作为外敌。刘备应该先夺取荆州,再攻占益州,横跨两州以后,等到天时有变,一支人马从益州北上,一支人马从荆州北上,天下就能够平定了。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很多专家将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做比较,这简直可笑。鲁肃为孙权谋划天下时,孙权已经有了江东的地盘。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天下时,刘备有个啥?啥也没有啊!
这就是诸葛亮的天才之处,能将啥也没有的刘备,谋划成为三足鼎立的诸侯之一。最可怕的是,他们还真的做到了!
第三,收拾蜀汉烂摊子。
很多人说,诸葛亮就是第二个曹操、司马懿,说这种话一点责任都不负。你以为刘备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完整的蜀汉?
其实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已经濒临崩溃了。
- 刘备带走的十多万大军,基本毁于一旦,老本都给折光了。
- 此外南蛮孟获开始起义,云南的雍闿也起兵谋反。
- 蜀汉内部三大势力: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本土派离心离德,蜀汉随时有崩盘的危险。
这些都是诸葛亮需要处理的烂摊子,结果我们知道,诸葛亮处理得很好。不仅平息了这些内乱,还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曹魏军队,稳住了刘禅的皇位。
三、立言,这是诸葛亮的短板。
按照《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桥段来看,诸葛亮一向瞧不起著书立传的人。因为他觉得这帮老学究把精力都花在了做学问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很差。
虽然诸葛亮说这话有点儿讽刺了,可毕竟也是这么个道理。喜欢著书立传的人,自然没工夫处理问题。而诸葛亮就是一个擅长处理各种问题的人。
由于诸葛亮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处理问题上,所以自然就没有太多时间去写书立传。但是诸葛亮的文采,我们也能从《出师表》、《诫子书》等文章中看得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如果诸葛亮能一门心思扑在做学问上,肯定也能成为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不过实话实说,诸葛亮的作品并不多,这算是他的短板。
总结:古今完人并不多,诸葛亮比较接近了。
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有,那么这个人肯定在撒谎。包括诸葛亮在内,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诸葛亮做事过分谨慎,所以导致魄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北伐的胜负,这就是他的缺点。而且他寿命太短了,司马懿活了73岁,诸葛亮才活了54岁,多出来19年能干多少事情啊!
可是相对来说,诸葛亮这个人已经比较接近完美的那种形象了。他的品德没话说,办事能力没话说,文学素养也没话说,立德、立功、立言全都做到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