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有哪些有意思的风俗习惯?珠玛游戏
内蒙古有哪些有意思的风俗习惯?
内蒙古幅员辽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从游牧民族遗留下的民俗民风,更是被人称为彪悍的代名词,市民的话不必说了,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最有特色的,当属内蒙古的游牧民族,马背上的人家风俗是最有特色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蒙古人款待宾客是热情的,而款待贵宾则是更丰盛的,为什么这么说,你想想牧民给你呈上整羊整牛的吃食,你就明白了,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玛、整羊三种,主要取其完整、齐全之意。等到祝酒的时候你就更了解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了,祝辞人用无名指蘸酒弹酹,将祝福送给被敬之人,献上的哈达是忠厚诚心和纯洁的标志,是至诚心意的象征。而且这个酒喝起来,那叫个喝倒为好,所以参与过的人都了解内蒙古人的好客。
民俗风情之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语译音,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民俗风情之鄂伦春
春节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日,日子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
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然后再到其他家。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完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民俗风情之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民俗风情之敬献哈达
哈达,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颜色很多,与办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吉祥图案。
民俗风情之蒙古族服饰
蒙古民族服饰,蒙古族服饰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样式,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关于内蒙古的民俗,还有很多,我没有说到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互动。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到西绵延两千多公里,疆域辽阔,各民族在这里杂错聚居,繁衍生息。各个盟市因为历史发展和地域间隔的原因,风俗习惯不尽相同。最具特色的,当属具有蒙古风情的民俗活动、饮食习惯和出行方式等。
民俗活动,较大型的有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等传统节日。祭敖包,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动。敖包常设在较高的土堆或丘陵上,是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实心塔。蒙古族崇拜天地,以敖包为象征,通过祭拜敖包来祈求风调雨顺、水草丰美。在祭祀活动结束后,蒙古族的同胞们就会聚在一起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那达慕大会。这两项活动一般在每年七八月举行,为期5天,大会上有赛马、射箭、摔跤、歌舞表演、套马等许多精彩纷呈的活动。
饮食习惯上,蒙古族的饮食以肉食为主,鲜美醇厚的手把肉、喷香诱人的烤全羊都是有名的特色饮食。此外,用砖茶和牛奶熬制成的奶茶、皮薄馅厚的呼市烧麦、多种多样的莜面等,都是内蒙最具特色的美味。
出行方式上,如今在较为传统的牧区,交通不够便利,牧民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骑马放牧。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闻名,但其实,这种传统的出行方式已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部分牧区和前面我们说到的那达慕大会上,还能一见这个骁勇民族的骑马风采。
还有更多有意思的风俗习惯,欢迎生活在大内蒙的兄弟姐妹们前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