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中,让你想起就亲切的方言有哪些?农村留守妇女,一起打麻将,动辄输赢上千元,你怎么看?
老家中,让你想起就亲切的方言有哪些?
谢谢邀请!
我的老家是四川泸州。
舒服――巴适。讲故事――摆龙门阵。加油――雄起。占便宜――占香应?谈恋爱――耍朋友。偷懒――梭边边。孩子――娃娃。阿姨――嬢嬢。吃肉――吃嘎嘎。……等等很多吧,家乡永远都是我的思念。我爱我的家乡。四川泸州市。
我是徐州的,苏鲁皖豫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历来是军事重镇,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400余次,战争浸润了徐州的地域文化,映射在语言上,也使徐州方言充满了“火药味”。
徐海方圆几百里一带的方言,耿直、豪爽、硬气,方言用语简短、有力、刚劲。
体现了“ 徐州性格”的词语:
1.我们说的“喝水”,就是“喝生水、井水“;把”“喝煮熟的白开水”,称之为“喝茶”;外地人说的“喝茶”,我们叫”喝茶叶茶“。就这么硬气。
2.如两人一言不合动手,我们说“把他办了!”
3.朋友有事拜托自己时,答应帮忙时就一个字“ 管!”
4.说别人水平不行,用瓜“瓤”的“瓤”,反过来,不瓤就是水平可以的意思。
5.扑克牌游戏“ 八十分”中,有一项规则,南方人叫“ 改主”,徐州人直接叫“ 反了”。大概和徐州方圆百里出了近10位开国皇帝有关。
徐州方言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复合形容词,也能反应地域性格:
1.胶粘、风脆、瞎黑、滚热
2.透胖、透欢、透精、透恣、踢圆、踢亮、踢滑、焦干、焦脆、焦黄
3、扁窄、窝憋、妖孽、痰迷、勤利、敞快、硬邦、钻晕
4.冰砸凉、滚烫热、麻利快
5.死不残生、蔫不打鼓、憨不楞登、瞎不日眼
徐州方言有趣的单音形容词
1、绕:调皮,这孩子太绕了。
2、毁:出了差错,还真毁了,少了一样东西。
3、喜:高兴,看把你喜的。你瞅瞅,他喜得不得了。
4、管:能干,有本事:他真管,学什么会什么。
5、溜:熟练,他毛笔字写得真溜。
6、欢:①活跃: 这些小鱼儿真欢。②起劲:孩子们玩得正欢,他不让玩了。
7、搜:小气吝啬:你真搜,一分钱也不舍得出。
8、很:非常多,这个专业户家里的钱很了。
徐州方言中,面对生老病死、丧葬等,有一些语言禁忌,需用委婉词语替代
1、老年人去世,一般称“老了”、“走了”、“不在了”。
2、老年死者装的寿衣,叫“装老衣裳”、“喜衣”。
3、盛殓死者的棺材,称“禾(he)”通作“和”。
4、生病,称“不出坦”、“不如适”。
5、排泄大小便,“解手”、“净手”、“上茅厕”。
6、怀孕,“有喜了”、“双身子”、“四眼人儿”。
7、缺德,省称为“缺”、““绝”。
最能代表徐州方言的几个字:“尅”(“kēi”)、挒(lie)、躖(duan)
“尅 ”是徐州方言常用的一个口语词,一般做动词使用,有“快速做某事”或“凶猛野蛮地做某事”的意思,比较符合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如:(1) 他俩怎么又尅架了?——意思是打架,粗鲁凶猛的行为,感情色彩比较恶劣。
(2) 这小家伙饭量见长 ,一顿能尅两大碗米饭!——吃饭的意思
(3) 晚上去哪尅酒?——喝酒的意思
“挒(lie)”:这个字含义极其广泛,可以作行动、打架、吃饭等解释,一直觉得这个词很彪悍,曾看到一专业文献,说应写为“犬文旁”的“犭列”,这个更彪悍,表现了徐州一带的民风。
“躖(duan)”:急赶,急追。方言里好多这种词,翻翻字典还真有这字。
农村留守妇女,一起打麻将,动辄输赢上千元,你怎么看?
农村留守妇女,一起打麻将,动辄输赢上千元;我觉得这样的留守妇女大多不是很正常的女人。试想,农村留守妇女的老公都是在外打工的,不是老板,也不会是挣大钱的人;反之也不会让老婆留守在农村了(儿女有出息的除外)。
我老家也有不少这样的留守妇女,她们有的孩子读初中、高中住校了,有的孩子已成家立业,她们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就邀约着一起打麻将,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的玩玩,动辄输赢上千是常事。
我家邻村的留守妇女阿英就是最典型的一个;阿英的老公原来是一个小包工头,长年在外地;她们的孩子已经成家,家里有一个老母亲需要照顾,所以阿英就名正言顺的在家成了留守妇女。
这阿英可不得了,长期在我们街上茶馆打麻将,打10元都是最小的了,一般20元、50元还要加彩头,(老家是打的两门的麻将牌,只有条子和筒子),一场麻将打下来,输赢上千元是很平常的事。
当然人家老公愿意拿钱给老婆打麻将旁人无可厚非;可这阿英不同,据说她的老公早就与她因为各人都有外遇而离婚了(真假不确定);但这不影响阿英对麻将的偏爱,照打不误。
一次有同学约阿英玩,就打了会儿麻将,同学条件一般,就开口说我们就打5元好了;最后阿英赢了钱,招待几个同学吃饭,并脱口说到:哎呀,打5元麻将,都是陪你们小耍。那语气就像是大款对穷人的口气,把那同学气得发誓再也不与她来往了。
其实阿英家里的情况我是比较了解的,要说她没离婚前老公要拿好多的钱给她打麻将,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已经离婚了;(但也许是她儿子给的钱也说不定)。
可不管怎么说,农村留守妇女,一起打麻将,动辄输赢上千,她没有欠人分毫,也不管她的钱从那儿来,有人愿意给她,那就是她的本事和福气了;(只要我老公不给她钱,就不关我事[呲牙])。
此文为本人杜撰,请勿对号入座。
我是喜欢唱歌的大姐姐,欢迎朋友们阅评+关注,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事。既然是留守妇女,也就意味着丈夫不在身边,心中空虚无所事事。不象城市里的妇女,要么到广场去跳舞,要么或牵或抱狗娃子游走在大庭广众面前。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单调,不就是约上几个麻友坐在一起,开始垒起长城,不带金钱刺激,玩得没有兴趣。小打小闹为了娱乐未偿不可,动辄上千元的输赢,其行为已经不是娱乐了,涉嫌违法的活动。
麻将牌,这种用于游戏的工具始于清代。由“马吊牌演变而成。牌分万、索、简三门,每门自一至九,各四张;另加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后又增加花牌和白搭。四人同玩,每人十三张,以先合成四组另一对牌者为胜。
打麻将作为游戏,原本是为了调节人们紧张工作之后,用于放松身心的一种休息方式。大家为了能够显每个人的打牌水平,表示输赢多少,用少量金钱作为标记。输赢结果一旦超出某个数额其娱乐性质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娱乐方式已经超出了法律所不允许的范围,较真对待就是赌博的行为。
前些年民间曾流行一句话说得非常形象:十亿人口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这句话未免夸大其词,但只少说明一个问题,人闲生是非。农村留守妇女赌博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只要稍有文化的留守数妇女不会整天沉浸在牌场上,地要种,上学的孙子孙女需要接需要送,当然还有留在家中人们的一日三餐生活的安排。
能够一场牌下来输赢在千元左右的留守妇女,还是少数人。这种人文化不高,缺乏知识,趁着丈夫不在身边没人去约束,及时行乐,忘乎所以乐不思蜀。反正钱不是她挣的,赌输了也不心疼。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农村所独有的吗?也未必。全国打麻将的地方多的是,最著名的非成都、重庆两市莫属。本博出差成都,从当地电视新闻中了解到,市长出面劝阻市民打麻将不要)妨碍交通,可以想象出那种场景是多么令人吃惊。
还是老话:见多不怪,见多了也就麻木了。农村留守妇女打麻将输多输少关路人何事?她钱输光了,自然就没有人再和她玩了。(原创于: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