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制作成功,要经过几个阶段?70周年阅兵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游戏制作成功,要经过几个阶段?
游戏制作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一个游戏正式上线之前往往要经历2-3年不等,以前做PC游戏时间会更久,大约在4-5年,制作一个游戏需要经历这些阶段。
demo期
这个阶段是非常灵活的,往往一个新奇的想法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游戏的开始。有可能是玩到了什么特别好玩的游戏,有可能是小组讨论碰撞出的火花,也有可能是看到相关的游戏资讯,总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想法,一个有意思的想法。
自己光有一个想法是很难完整的传递给其他人的,dem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你的想法通过游戏小样传达给其他人,让别人看到的你创意。此时不需要很多人,拉上程序哥哥,使用一些商业软件将你想到的玩法最快的搭建出来。例如你想到可以将很多人投放到一个无人岛上,让这些人相互竞争,最终活下来的可以吃鸡。此时你只需搭建一个简单的场景,配上一把必须的枪,让大家可以进去感受到你所提出的玩法即可,至于美术、特效、场景丰富度等等全部不需要。
预研期
当你的demo获得了大多人的肯定,你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你的想法。此时会有少量美术加入,团队大约会扩充到10人,他们会根据你的想法制作模型,让最初的那个demo尽可能还原到你所想的地步。
这个时间是非常有激情的,因为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冒出来,团队小也更容易交流,很多想法能快速实现。而你手中的游戏正向一个慢慢成长的孩子,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测试期
当团队打磨出一个能让陌生小白上手的游戏时,就要进入漫长的测试期。
游戏上线之前可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测试。最基础的就是自测,开发人员会定期测试自己的游戏,发现BUG,优化流程,其次就是找其他项目的开发人员测,力求给到客观的评价。然后就是玩家测,线下约不同类型的玩家小规模测,直接和玩家交流,收集玩家反馈。最后就是大规模的线上测,让更多人检验游戏的问题。
测试往往和预研交替进行,研发一点,测一点,开发人员会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想法,让整个游戏能更贴合市场。如果测试数据好的话,每一次测试团队人数都会得到一次扩充。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测试数据有问题,开发人员会一次次推翻之前的想法,有可能很多次测试之后会发现游戏又回到了原点。
不删档测试期
如果一个游戏到了这个阶段,那真的可就要恭喜了。这意味着游戏真的要上线了。此时团队会加入各种人员,运营人员会准备游戏内的活动,市场人员会给游戏造势,专业测试会保证游戏上线的稳定性。不删档测试其实就是正式上线,只是还给了项目组一个说辞,如果上线数据不好,还有机会能够补救。
很多时候,不删档测试也许是被动的。例如,游戏研发时间过长,成本过高,已经不能再继续打磨下去了。例如,竞争对手马上就要上线,一定要抢在对手之前上线。总之,这并不总是一个欢乐的过程,很多时候显得非常悲壮,明知道不行,可是依然要上。
运营期
就算游戏上线数据非常好,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网游还要持续对游戏进行运营,这个阶段和之前的预言阶段是一样的,一边开发一边运营。不同的是,游戏上线之后任何时候都有很多在线玩家,将新的游戏更新至现有游戏时一定要非常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害到玩家的利益。
停服期
这个是所有游戏都不想看到的结局,可是很多游戏又必须面对。当一个游戏已经入不敷出时,就会逐渐撤出游戏的开发人员。到实在不行的时候会准备停服。这个并不是简单的关掉服务器就可以,因为游戏中还是有少量玩家,有很多人还是在游戏中花了钱。会象征性的给一些补偿,将这些玩家引导向其他游戏,然后再正式停服。
一个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大体就是这样,单机游戏也大体类似,只是少了运营阶段,很多单机游戏只需要上线就OK了。
脑洞期-确立用户画像及核心玩法,demo期-完善玩法,美术介入,制作成品切片,立项开发期-正式立项,预算,火力全开,内测期-最小完整版本进行玩家留存测试,及调整修改,不删档内测期-正式运营保留玩家付费账号,公测期-噱头,产品定型正式上线,要么活,要么跪。
70周年阅兵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答:满目亮点、感动不已……
1、国外媒体报道 —— 绝无仅有!绝无仅有啊!!拟似高科技刻板一样精准👍
2、✈️时差使游子熬着夜、擦着泪、吻着旗🇨🇳不停地呼唤:“祖国母亲,母亲祖国,祝福您我亲爱的母亲……”
3、我们的战士 “百米不差分毫,百步不差分秒”,还有那个国家能够做到?!
4、女将军挂帅的方队平均身高达到了1.7米,来自各军种的一线,受阅距离96米,走128步,66秒通过,分秒不差、毫厘不错、声音洪亮、目光坚定、整齐划一。
5、学霸方队探索模型、研究公式、用了多普勒效应,实在太震撼!
6、祖国的含义在于经受一次次的屈辱后的抗争;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后的奋起;是战士手中的枪,志士颈上的血,是胜利后的狂欢,是史书上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东风-17呀,它是最快的!要问是否全球最快,暂时不能确定,看它这长相,尖锐的弹头,就知道它飞得够快。此前几年,美国三军打造了众多高超音速导弹,如“乘波者”等,长得够科幻,那时就有人口角流涎等,还是美国呀,高科技,无与伦比,“一小时打遍全球”,好像就要实现,只不过实验了十来年,至今停留在纸面上。俄罗斯高调祭出“先锋”时,美国的《外交》杂志,就有分析东风-17的文字,说是实验了七次之多,到底是七次还是几次,也不够确定,语焉不详,就因为它飞得太快。说是飞了1400多公里,与滑翔器分离以后,还带拐弯的,云云。飞得这么快,还能分析这这多细节,不能不说,啥事都瞒不了人家,看人家搞情报的能力,真是刚刚的。
都盯得很紧
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成功,带来的动静,着实不小。分析文章遍地飞,我们有点装备,此前几年,多有大量分析。什么“萨德”难防,“爱国者”枉然等等,东风-17未出,被指颠覆性的新概念武器,主要是超出了现有反导系统技术的范畴,飞得快,还能机动,就不得了。以为金政委的话靠谱,20马赫,我军现役最快者。《南华早报》分析,飞行时可以转换目标。对岸的《中国时报》,东风-17实现了两项技术,高超音速和可变弹道。有好装备,可见都认得十分真切。有媒体说,只是可惜,错过了2017年的沙场点兵。吸睛的装备,是要留待盛典的一刻。
成龙配套
与东风家族射程可以相互衍接,目标选择各有分当。维护核心利益,战术打击更加灵活,不管1400公里,还是1500公里,要在对中近程目标可实施最为精准的打击,对战略空军没能打到的目标,如基地、机场、指挥机关等等,随时可以呼唤东风-17点穴,飞得快,来得猛,一枚的战斗部就是1吨,对闪躲不及相对固定的目标,一打一个准儿,威力大,自然无坚不摧。主要是兼顾了各种导弹的优点,说白了吧,都是我们技术自主下的产物,想造什么装备,可以根据自家作战思想来打造,想有便能造出来,不得不说,正是典型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