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喝酒的女人喝什么茶?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42岁的三婚男人?
经常熬夜喝酒的女人喝什么茶?
熬夜养旰茶(清旰败火,护眼明目)
食材:菊花、决明子、枸杞、金银花、牛蒡根、桂花
适合:经常熬夜追剧、打游戏、刷手机的人!
熬夜后口臭上火长痘,面色暗黄,甚至有时候还会情绪暴躁烦闷,这时候一定要来上一杯熬夜茶!
适合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有驱除瞌睡、消除疲劳,增进活力,集中思维的作用,而且是茉莉花茶花香四益怡人。
还推荐一种绿茶,拥有很好的防辐射功能,同时也提神醒脑,也很适合夜班人群。
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42岁的三婚男人?
说到这件事,必须提及一下知名度颇高的张爱玲,她的祖父叫张佩纶。李鸿章将小女儿李菊耦许配给张佩纶,李菊耦为张佩纶生下的儿子叫张廷重,张廷重就是张爱玲的父亲,所以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太祖父。虽然这个家族关系谱看似合理,但李鸿章嫁女儿时,张佩纶已四十岁,且是丧偶续房,当时李鸿章怎么说也被称作中堂,为何为愿意将千金作为张佩纶的填房呢?
(张爱玲)
张佩纶乃同治十年进士,当时的他只有23岁,也算是青年才俊,由于写的一手好文章,且是个典型的愤青,敢于直言弹劾,故而深受慈禧青睐,前期仕途较为顺利。他的人生转折是中法战争,当时慈禧、守旧派、洋务派几乎都是主和的,而张佩纶是清流派,他慷慨陈词主和的弊端,提出主战思想。所以在守旧派、洋务派的推动下,那些清流领袖被推上了中法战争的前线,其中就包括张佩纶。
(张佩纶)
张佩纶等于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他被授予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说是会办,其实就是钦差大臣,福建巡抚张兆栋、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州将军穆图善、闽浙总督何璟等当地官员哪敢不唯命是从,所以这也是张佩纶的人生巅峰期。但慈禧再三交代“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如有违抗,虽胜尤斩”,本来就是一介书生上前线,再不掌握主动权,哪能打的赢?
光绪十年(1884),法军率先开炮,向马尾军港猛攻,随即重创马尾船厂,一战几乎将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好在陆军顽强抵抗,抵挡住了法军的登陆。当时的张佩纶再无纸上谈兵的那般豪迈,据《中法兵事本末》记载,炮声一响,张佩纶吓得连鞋子也顾不得穿,由亲兵拖着逃跑,一同逃跑的还有船政大臣何如璋,致使海陆两军都处于无人指挥的境地。所以此战过后福建当地就流传民谣“两何没奈何,两张没主张”,讽刺张佩纶以及张兆栋、何如璋、何璟的战争表现。
“马江战败,罪在微臣;船厂幸好,功在诸将”。——张佩纶奏
清政府对这四个人也分别做出了处罚,四人被交部严加议处,本来过多处罚张佩纶实在是打老佛爷的脸,所以起初只将张佩纶革去三品卿衔。但翰林院闽籍编修潘炳年,给事中万培因等二十八人联名上奏,认为办得太轻,说张佩纶与何如璋“翫寇弃师,偾军辱国,朋谋罔上,怯战潜逃”,张佩纶作为钦差大臣必须得有个合适的说法。张佩纶倒也敢作敢当,上奏折揽下所有责任,既然责任重大,那就不该轻罚,随即张佩纶失职一事交由左宗棠,杨昌浚等再次查办。最终这四个人的处理结果是,张佩纶与何如璋两人被革职并发往军台效力,何璟及张兆栋两人革职。
(清流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
传言张佩纶的这个人生拐点的背后有一重大推手——他未来的老丈人李鸿章!前面说了,张佩纶在中法战争前是个风头人物,与张之洞,陈宝琛,吴大澄等时人目为清流,言论风采,倾动朝野,一纸纠弹,百僚震恐,可以说朝中老臣对张佩纶等又恨又嫉妒。中法战争前夕,因中越关系紧张,朝廷打算派左宗棠主持福建军务,漕督杨昌浚充帮办。但二人未到任时,又以吴大澄会办北洋,陈宝琛会办南洋,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皆准专折奏事,也就是说这些“青年俊杰”的风头甚至压过左宗棠。
(李鸿章)
李鸿章乃洋务巨头,且在战前主和,怎么能放任这些小年轻冒头?所以形势所迫下,是李鸿章力荐朝廷,将这些年轻人送往一线。这里可能是李鸿章欣赏张佩纶的才华,也有可能是让他有去无回,或者背上战争不力的黑锅,毕竟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数年,战争打得赢打不赢心里还是有数的。所以后来嫁女儿一事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李鸿章欣赏张佩纶,当年推荐前线未能建功立业,以嫁女作为补偿;二是张佩纶后来怀才不遇,主要是因为李鸿章的这次暗黑推荐,所以嫁女儿算是一种赎罪。
这两种说法都源于张佩纶的那次人生拐点,而李鸿章嫁女儿是在1888年,是张佩纶没落之后的事,所以李鸿章嫁女儿还有一个说法。
张佩纶的元配是大理寺卿朱学勤之女,朱女死后,张佩纶继娶了闽浙总督边宝泉之女,可见张佩纶的前两任妻子都出自名门。边宝泉的女儿是张佩纶配充谪戍第二年去世的,当初慈禧就不想严惩张佩纶,所以张佩纶被配充关外游荡了一圈后,很快就被准予纳赎。回京后的张佩纶一无老婆,二无官职,幸得李鸿章赏识而入幕。
“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儒长揖傲公卿;论才宰相笼中物,杀敌书生纸上兵。宣室不妨虚贾席,玉阶何事终请终缨;豹冠寂寞丹衢静,功罪千秋付史评。”——《咏马江战事》
就在给李鸿章做幕僚期间,有一天在与李鸿章谈话时,看见桌案上有一诗作,诗中充满了对张佩纶人生遭遇的同情。此诗乃是李鸿章幼女祖玄小姐所作,这个祖玄小姐为李鸿章继室赵夫人所生,年方二十,善于作诗,张佩纶既然看了此诗,李鸿章便顺口请张佩纶帮忙为女儿择婿。张佩纶见李家小姐如此学问,便问了句择婿的才学地位有没有要求,李鸿章则随口回了句“如你便可”。张佩纶顺势跪倒在地,向李鸿章求娶小姐,李鸿章毫无防备,只得当面许下这门婚事。
(赵夫人与李菊耦)
“戊子十一月七日,合肥使幼女嫁张佩纶。张年四十,已三娶;幼女年二十,敏而能诗,合肥爱之。张入合肥署用二品顶带,合肥行数万金请于奕譞,谋以道员简放。”——《越缦堂日记》
赵夫人知道此事后力持反对,大骂李鸿章老糊涂,并言自己的女儿才貌双全,怎么可以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囚徒”。当李鸿章与赵夫人争执不下时,祖玄小姐主动来劝母亲,表示择婿才学第一,官职次要,自己愿意嫁给张佩纶这样的才子。赵夫人眼看拗不过女儿,便也松口,二人成婚后,李鸿章为张佩纶捐了个三品道职。但李鸿章之子李经方,李经迈都看不上这个上门女婿,时常排挤张佩纶,而且还曾托人弹劾张佩纶“居北洋幕中,妄干公事”。所以张佩纶后来到了南京,由李小姐出资购下一处房产,夫妻二人在此久居。
这段婚姻在我们看来很是奇怪,李鸿章时称中堂大人,要说张佩纶有才,也不至于以女儿相托。后来李鸿章邀其东渡日本马关谈判、前往北京商讨庚子赔款,张佩纶也都不愿出仕。老李的这桩买卖好像是赔大发了,可李鸿章一辈子老谋深算,哪里做过赔本买卖呢?求婚传闻若为真事,那肯定也是老李特意安排的,他这么处心积虑不可能是为了做个赔本生意吧!
其实要从政局来看,张佩纶还真是个宝贝!慈禧太后的父亲名叫惠征,张佩纶的父亲名叫张印塘。张印塘与惠征是上下级关系,二人还是征剿太平天国的老战友,两人都是先后死在了安徽战场,这种出生入死的交情可不是朝廷政客拉帮结派能比的。在慈禧的眼中,张佩纶跟自己的亲弟弟没什么区别,所以张佩纶能够用十年时间跻身三品大员行列,所以他能先娶大理寺卿之女,再续闽浙总督之女。所以张佩纶的侄儿张人骏能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能与袁世凯成为亲家,他的侄孙张允言能够成为大清银行首任总办,试问这样的人脉老李陪个女儿还亏吗?
古代男人娶个隔代的小娇妻,很司空见惯,可是当李鸿章把20岁的女儿李菊藕,嫁给40岁的三婚男张佩纶时,却引得舆论界一片哗然,各种批评和讽刺的文字花样百出。今天的人也不解:以李鸿章的权势,什么样的乘龙快婿找不到,为何如此作践女儿?
不管当时的人如何冷眼看待这段婚姻,但有一点很幸运,李菊藕与张佩纶的后代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女作家。
李鸿章43岁时,才生了李菊藕这个唯一的女儿,因此他拿“小棉袄”当宝贝,在手上捂了二十年都舍不得撒手。张佩纶不光年届四十,还连“克”两位夫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年张佩纶只是一个白丁,既无显赫家世,也无个人荣耀。
按常理,李鸿章择婿,要么找一个有前途的年轻后生,要么找一个显贵家族的子弟,即使要求两个条件必须都满足,以李中堂的身份,门外也可以排长队。张佩纶居然同时满足两个“反条件”!
于是,天下舆论大哗,各色口吐莲花,骂人不带脏字的“妙语”,甚至胡编滥造的东西,都蜂拥而出:
“有爱女年近不惑,犹闺中待字,因使执贽焉......张乃剃须纳采,由西席为东床。”——老李家老姑娘年仅四十,嫁不出去,老张刮光胡子装小伙,摇身变李老头的东床快婿。
“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未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幼樵即张佩纶,西席、西床,是指张佩纶弟子的身份。
“篑斋学书未学战,战败逍遥走洞房。”——暗指张佩纶在中法战争中吃了败仗。
原来张佩纶也不是个等闲人,人家进士出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早年曾入李鸿章幕府。中法战争前夕,他主张对法国用兵,援救越南,并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
可是朝中的反对派多方掣肘,导致海防不能按张佩纶的意图布置,结果福建海师全军覆没。张佩纶成了战争失败的背锅侠,他被罢职流放。
在他被流放的第二年,第二任妻子病故。遭遇人生重大打击的张佩纶,结束四年的流放生涯后,得到了恩师李鸿章的温暖,再次得入幕府。从那以后,张佩纶对李鸿章以师礼事之,情同父子。
李鸿章为何将女儿嫁给张佩纶呢?
首先是李鸿章对张佩纶的欣赏
张佩纶虽然很落魄,可是李鸿章对他很欣赏。张佩纶此人一身刺,特别反感那些空谈的清流派,他十年间上疏127件,三分之一是弹劾奏章,多人倒在他的奏章下。因此张佩纶在朝中深受嫉恨,多次被罢职。
张佩纶每一次倒台,都是李鸿章伸出援助之手。其实在外交上,他们俩人的思想存在很大分歧,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高度一致。比如反感清流派,李鸿章就公开骂翁同龢之流,说他们空谈误国。
李鸿章也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替张佩纶谋求复出的机会,将他招为女婿,很可能也是想借自己的影响力,为他铺路。
其次是李鸿章不想让女儿嫁入豪门
政治生涯中轰轰烈烈的李鸿章,骨子里却非常希望回到普通人的安静生活。张佩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了李鸿章的一次“生日宴”。
李鸿章66岁生日那一天,到场给他祝寿的只有三个人:夫人赵氏,女儿李菊藕,女婿张佩纶。李鸿章称之为“躲生”,不给外人参与他生日庆贺的机会,躲在家里与最亲的人,一盏清茶话情长。
人们都以为,豪门之间的婚姻,逃不掉利益的交换。恐怕就是出于害怕婚姻被利益绑架,李鸿章不愿意自己的独生女,纠缠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场,想让她活得更纯粹一点。
李鸿章39岁领养了侄子李经方,41岁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李经述。人到中年才尝到人伦之乐,常年浸淫在权力场的李鸿章,对亲情的理解,比一般人更深刻。
最后李菊藕对张佩纶的认可
别人眼中最委屈的李菊藕,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呢?她非常满意!
李菊藕面对外界“门当户对”的质疑,她第一个站出来,借批评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嫁娶说”,力挺张佩纶,她说:
“这不是圣贤之言,按他的说法,贵家女无人可嫁,寒士只能娶乞丐女了,哪有这么荒唐的事?嫁女必须嫁给比自己高的,娶妻当娶比自己低的,胡瑗表面上防止男人“骄而亡”,防止女人忘了“三从四德”,看着高深,其实鄙陋!”
李菊藕不愧为才女,她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不囿于世俗,真是时代新女性。
婚后的李菊藕,与张佩纶谈史论今,赏鉴书画,品茗赏月,甚至相互给对方起昵称,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丝毫没有外人担心的“被老牛啃了”的感觉,更没有“白富美”掉进“穷屌丝”陷阱的哀怨。
李鸿章将张佩纶招为女婿,希望能给自己赏识的弟子以帮助,可事实上起了反作用。张佩纶曾跟好友说:“不婚犹可望合肥(李鸿章)援手,今在避亲之列,则合肥之路断矣。”
果然,李鸿章再举荐张佩纶,连对他信任有加的慈禧,都置之不理,甚至有朝臣弹劾李鸿章“容留罪臣”,张佩纶也因此终生未能复出。
李菊藕给张佩纶生了一子一女,男孩叫张志沂,女孩叫张茂渊。李菊藕对张志沂的教育极其严格,也用自己的诗书才华,熏陶出一个书香门第。
李菊藕去世后八年,一个女孩出生在张家,她就是张志沂的女儿,名叫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