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盖肉是什么肉
猪盖肉是什么肉
猪盖肉就是猪后腿骨上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猪盖肉要斜切,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变得凌乱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来又不塞牙;猪盖肉不宜长时间泡水;盖板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
六七十年代,冬天都是用什么过冬
六七十年代,这个问题勾起人的回忆啦!先说年代的远近吧,说它远,是挺远,毕竟到如今,已是半个多世纪。说它近,真是不算远,人生一共才几十年,六七十年代,那不就像昨天一样吗…。
那时用什么过冬呢?我说就两样:一是木头草,二是煤和粪。先说木头草吧:一九六七年我中师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嫩江县嫩北农场工作,嫩北农场离嫩江县一百里,我被下放到三分场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我二十二岁,三分场离嫩江县一百零四里。嫩北农场是个寒冷的地方,北纬49度,纬度越高越冷对吧!这里的人冬天烧什么?烧秸杆,烧树枝,烧拌子,就是不烧煤,为什么呢?离县城那么远,运输不好解决呀,哪有那么多汽车呀,像今天似的?汽车快赶上人多了!另外煤也贵呀,二十来块钱一吨,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农场主要是种小麦和黄豆,家家都有大柴禾垛,麦秸和豆秸,麦秸分的多,豆秸分的少,因为豆秸有油火还硬,是上等燃料。除了麦秸垛和豆桔垛,家家还有树枝树干木头垛。嫩北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农场的东西南北都是矮山和丘陵,那各种树木十分茂密,并且有大片大片的灌木丛,典型的北大荒景象。密林有人管,县里的林业部门在农场和分场设立林业站,每年冬天都组织人员上山清林,好保证树木茁壮成长成材。清下来的树干树枝就按车分配给职工做烧柴,用拖拉机拉着板车拖车,装满一大车桦树杨树柞树…的树枝树干,往职工家里送,一年一送,一年一车,四块钱,从工资里扣。麦秸和豆秸是一年一分配,不要钱。在三分场,很多家里的半大孩子,都跟着大人上山坡和丘陵去割灌木枝子,那玩意遍地都是,烧火特别愿意起火。家家都有拐子锯,那半大孩子在木头垛旁脚踩拐子锯,把细树干锯成一尺来长的木段,好烧火墙取暖,要是炖鸡炖肉炖魚,就用木段烧火,烧炕用豆秸和灌木枝子。到了冬天,家家屋里的火墙热得烫手,家家的炕热的满屋子温暖。
再说煤和粪。我家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在县城里住,烧火炕,烧煤炉子,烧灶坑。六七十年代,县里都有燃料公司,就是卖煤的。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没有"市场"那一说,啥都是公家的,煤不能随便买,有煤本,按量供应,一年最多可买两吨,二十多元钱一吨。鹤岗煤双鸭山煤鸡西煤,那都是上等煤,一家一年连一吨都不能买,只供应几斗(一斗一百斤,还有二百斤的),这种煤27元一吨。内蒙丶大兴安岭那边出产的褐煤丶大头煤,不是上等煤,这个一年一家最多能买一吨半,2o元~22元一吨。光说二十多元一吨听着不贵吧,那时候挣的少啊,一个月开工资才二三十元哪!我们家烧煤,到冬天屋里烧炉子时,用几块上等煤块点着火,烧旺了以后就添稀煤,用水和少量黄土掺到碎煤里掺和好,烧炉子,炉子连着炕,炉子火旺了,炕
也热了。我上大道上去扫马粪沫子,那时候都是马车在路上跑,道两旁的边上都是碎马粪,扫回来掺上大头煤烧灶坑,做饭,有时候能捡到干牛粪,更好烧。夏秋时候,我上城外的河边草甸子去打草,割蒿子杆,挑回来码成垛,一年一年的都成了干柴干草,用来烧火。
在农场,在县城,泥草房,砖瓦房,一到早上,一到傍晚,在晨雾中,在晚霞下,家家炊烟袅袅,木头味树枝子味马粪牛粪和煤味,便弥散在院子里,久久不消…。
(图片来自网络,有小狗回家的那幅是自己画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