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脑波音乐怎么听
阿尔法脑波音乐怎么听
选择其中一张阿尔法脑波音乐碟片用CD机进行播放,一张播放两个礼拜再换另一张。播放的音量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音量,家长指导孩子有意识地去听;另一种是很小的音量,人听着感觉舒服,让孩子在游戏、学习时无意识地听。
如果有音响设备,建议用音响,效果更好。
因为那些波浪声、海鸥的叫声和心跳的声音,是从很小的声音慢慢变大,甚至在第1张的开始有50秒钟是没有声音的,从51秒开始你会听到很轻的波浪声,然后声音慢慢变大,这是作者肖黛雅特意设置的。当然这两年新买的电视机里的音响都比以前好多了,也完全能听到这些声音的变化。
AR游戏,VR游戏,脑电波控制游戏,未来哪一种会占据主流
这要看你指的“未来几年”具体是多少年。脑波控制技术听起来当然很sexy,但短期内,这项技术离真正落地还有不小差异,而且会涉及到一系列伦理的问题。如果是未来2-3年呢?
笔者本人从事VR、AR等相关技术研究多年,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和东方视界科技研发过不同种类的各种游戏。接下来,我将结合一些经验判断与见解简单比较一下。
VR游戏及VR
HTC、Oculus等推出的VR游戏确实精彩,然而这些VR游戏真是VR吗?
这个反问有点出乎你意料吧。然而严格的说,VR确实已成为一个被商业微妙篡改后的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VR,VR= VR头显(或者说VR头盔)吗?换句话问,我们戴上了头显就是VR?不戴头显就不是VR?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
不过,大家要注意,VR有三大特征:
•沉浸感Immersion
•交互性Interaction
•想象力Imagination
具体解释一下,VR是要通过视、听、触、嗅、味觉等多方面高度逼真的计算机模拟环境,让用户能以尽可能自然的方式与这个环境交互,从而产生置身于相应的真实环境中的沉浸感,并最终激发想象。它的目标便是要创建一个酷似客观环境又超越客观时空、能沉浸其中又能驾驭其一的和谐人机环境。
这三个特征的英文都以‘I’打头,所以合起来称为VR的3I特征。换句话说,我们判别一个产品是否为VR的标准,便是看它是否符合3I特征。
从这个角度出发,市面上的很多标以VR的产品,严格来说都称不上真正的VR,比如VR全景看房和VR直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满足交互性的特征。同理,部分VR游戏也因不满足交互性,而称不上真正的VR。
另一方面,VR头显(HMD,俗称VR头盔、VR眼镜)只是众多VR外设中的其中一种以显示(视觉)输出为主的设备。
除了头显,还有裸眼3D、环幕、球幕、全息、CAVE等多种显示设备。而视觉只是VR的其中一个输出通道,除此之外,还有听觉、触觉(包括力反馈)、嗅觉、味觉等。而输入设备更是丰富多样,包括位姿跟踪(机械式传感器、磁场式传感器、超声式传感器、神经/肌肉跟踪、光学式传感器、惯性式传感器等)、空间定位、语音识别与交互,以及以脑电波控制为代表的意念操纵等。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脑电波控制事实上是VR的其中一种前瞻性的输入技术。
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VR系统的系统架构中输入与输出设备所占的作用。从中可知,除了设备,内容在VR系统中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VR游戏亦然,不管什么形式的游戏,内容始终是灵魂!
AR游戏及AR
那么AR游戏呢?
首先来看看AR的概念。AR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景物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即把数字想象世界加在真实世界之上,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我们同样也见到过各种各样的AR游戏及相应的技术,让人眼花缭乱,从AR卡片游戏,到微软的Hololens、苹果的ARKit、谷歌的ARCore,以及前段时间赚足我们眼球却终让我们大跌眼镜的Magic Leap等等。
然而我们心中却或多或少有个问题,VR与AR都带有一个R,这两种事物看起来也总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到底两者有什么区别?
有一个段子,说VR就好比见到了鬼,而AR则是大白天见到了鬼。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区别AR与VR?
首先,两者技术本身有差异;更重要的,这是行业垂直细分的需要。
先来对比两者的概念:
- 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上,即把数字想象世界加在真实世界之上;
- VR是创建一个酷似客观环境并能沉浸其中的和谐人机环境,以实现真实的体验和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
在此基础上,笔者有一个观点:AR和VR,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 AR包含了VR
•VR提供了AR所需的虚拟景物,并实现了三维实时渲染;
•但AR还包括三维配准和融合显示。
- VR也包含了AR
•VR的定义里从来没有提出过隔断现实;
•AR是实现VR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力重要手段,目前行业中的AR还缺乏在自然交互方面的内涵。
当然,笔者这套观点,是从从业者角度提出的,因为,VR与AR的交集,很大程度上便是内容。同一套内容,可以通过衍生,这两者之前复用,从而降低开发成本。
脑电波控制
脑电波控制,是一种新兴技术,可以通过意念来控制人们正在做的事情。因此,一旦该技术走向成熟之后,可以作为一种自然程度极高的交互接口,即脑机接口(BI,Brain-Computer Interface)。
正如问题中所述,脑电波控制技术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比如马斯克的Neuralink,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向前踏出了一大步。
然而,脑电波控制技术距离真正落地民用,还有很大的距离。此外,还面临着伦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挑战。
关于一种新兴技术是否成熟,我们可以参考著名的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这是对技术趋势进行分析必看的重要参考,从每一个时间段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可以看到哪些技术已经成熟,或者正在走向成熟,以及它们在市场上预计可盈利的时间。
从2019年的曲线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AR和VR已经摆脱新兴技术的轮回,成为成熟的技术。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回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3年内,笔者对AR游戏更看好,因为当前AR的技术基础——CV(计算机视觉)及相关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对AR的效果及性能提升比较有利,也有利于降低其使用门槛。仅供参考。
后续,笔者会结合自己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和东方视界科技研发各类AR、VR、光机电一体化的影视游戏,在相应专栏中将相关技术及经验与各位分享,敬请期待!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