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队的时候,农民冬天都在干什么
在生产队的时候,农民冬天都在干什么
在生产队的时候,农民冬天在干什么?在昔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时候,农民一旦该种的(油菜、小麦)种了,该收的收了,包括该犁的板田(收割稻谷后的稻田称为板田)犁完了,就是集中所有劳动力,开垦荒山,改河造田,兴修水利等大型工程。
首先说说兴修水利(水库),从六十年代末期到整个七十年代,在毛主席他老人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重要指示指引下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各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到处都是。我所知道的有县级水利工程,有公社一级的水利工程,还有大队一级的水利工程等。县一级的水利工程或者水库,就是集中全县劳动力进行修建,公社一级的水利工程或者水库就是集中全公社的劳动力进行修建,而生产大队一级的水利工程或者水库就是集中全大队的劳动力进行修建。当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下级必须在完成上级所下达的劳动力人数和出工天数或者工程量的基础上去考虑本级的水利工程修建任务和进度。那时的口号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说实话,那时候的水利工程建设,完全可以达到“水不下山”的程度,几乎是能修建的都会修建,而且全部靠人工,靠肩挑背扛。
其次说说改河造田。在七十年代,那时粮食产量底,由于粮食欠缺,绝大多数农民是吃不饱,穿不暖。虽然在我们淮河一线种植了双季稻,但依然不能从根本解决吃饭问题。改河造田就是为了扩大田地面积,能多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具体办法就是用人工的办法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将弯曲的那一部分改造成田地。那时有句口号叫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再来说说开垦荒山。开垦荒山就是把那些没有树木,只生长杂草的荒山野岭,把他开垦出来,挖成梯式的山带,然后栽树,头几年在树木没有成林以前,可以间作种植高粱、玉米、小米、芝麻等农副产品作物,用以增加粮食收成,来弥补粮食欠缺。在开垦荒山里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修造平原,修造平原就是把那些高低不平的山地或者几块坡地给他挖平,连成一片,统一平整。我们这里最早改造的平原种植的都是玉米。
而作为生产队而言,就像我们山区农村,生产队到了冬天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程任务外,最多的就是开垦荒山,挖梯带。今年冬天挖这座山,明年冬天挖那座山。
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人们是起早贪黑,每天都是天还没有亮就要赶到工地,夜晚等到满天星星才能回家。有的农民在这种起早贪黑的劳动中,还调侃说:如此这般,时间长了,家里的小孩都不认识父母了。说得也是,早上天没亮就要出发,孩子还没有醒,晚上满天星斗才能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根本就没见到父母的面。时间长了,不认识父母也在情理之中。
说实话,如今社会发展了,国家强大了,农民也富裕了,他们终于从过去那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民依然还是原始式的耕作,有些地方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导致很多过去农民们用血汗换来的良田撂荒。起码,像我们这一代人看着确实有点心痛。
其实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现象,最终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的,我们丝毫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