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公交车上大吼大叫,家长非动手不可吗
小孩子在公交车上大吼大叫,家长非动手不可吗
家长一定不要动手。难道动了手,小孩子就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了吗?动手只能反映家长的无力,与教养孩子的暂时性失败。
在公共场所,小孩子的感受容易被大人忽略,他们会通过大吼大叫,引起家长或周围人的注意。
而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动手打孩子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觉得孩子丢了人。
1
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吼大叫,吸引更多人关注
出门在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家长省心省力。可家长真的理解孩子的心情与心理需求吗?
小孩子的自我意识,从2岁左右开始萌芽,同时,通过数以千次哭啼练习,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一哭,就会有人来关注他,陪伴他,哄他玩耍。
如果家长没有有效的制止孩子需求性的哭闹,孩子则会在以后的成长中,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只要家长一时没有关注他,他就会大喊大叫,吸引家长的关注。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恰恰是家长的教育缺失。
2
家长动手,是在掩盖自己的无用,需要反省自已
家长错过了教养孩子正确树立“自我意识”概念的阶段,现在就要费些力气,才能纠正孩子过于自我的想法。
而家长动手,只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的大吼大叫的无力与无助。
同时,不知家长是否反省过自己的行为。
你在与孩子出门坐公交车时,是否一直陪着孩子说说话,聊聊今天发生的事,或者发生在孩子身上有趣的事;
还是把孩子凉在身边,自己专心致志、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呢。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小孩子的世界里,没那么多的想法,他们只知道没人关注我,家长不理解,我很无聊。
而过渡的自我意识,让孩子采取大吼大叫的方式,来提醒一下父母,或身边的看护人:我需要你的关注。
3
如何应对孩子过度的自我意识
如果错过了孩子自我意识初期的教养,等孩子长了,那就要多费一些心力,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多给孩子一些关注,让孩子与家长建立长久的互信亲子关系。
给孩子一些耐心,要知道,不可能马上把孩子的不良习惯纠正过来,必须养成这种习惯的时候,是用年为单位来养成的。
多多反省自已,是否因为太忙,或者因为过于专注自己的事,再或者太着迷于手机,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给孩子立规矩,不管费多大力气,多少次重复,都要让孩子知道,他的不合理需求,求过渡的自我意识,有些时候是不合理的,不礼貌的,并不是他的每一次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不要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时间长了会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