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我推荐一本您最喜欢的书吗?鄙人肯定会看的
可以给我推荐一本您最喜欢的书吗?鄙人肯定会看的
我说中国最有价值的书是老子的《道德经》,可能会有人怀疑。为什么不是孔子的《论语》,不是四大名著,不是尼采的《道德谱系学》,不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所有被誉为经典的书都是值得推荐和认真品读的,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峰,都是人类的共同精神食粮。但是,一本书好不好,价值高低,影响大小,要从各方面综合评价,比如大部分的书籍限于领域,有的书限于地域,有的限于某方面的特定读者群,而《道德经》是一本含盖万有的综合教科书,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语)。
就拿欧洲来说,欧洲人骨子里流淌着一种欧洲中心论的血液,对以中国等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思想文化有着一种天然的蔑视,但唯独对《道德经》例外。我们拿欧美国家和日本人为例,列举几个科学界、哲学界、文化界、政界的代表人物对《道德经》的评价,来看看《道德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先举几个诺奖获得者的评价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说:“道家思想是一切科学思想的基础”。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说:“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
两次诺奖得主李约瑟博士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说:“老子是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欧洲学者普利高津说:“道家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再以哲学界翘楚为例
德国是哲学的国度,是一个盛产哲学家的国家,我们熟知的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尼采、叔本华等等,哪一个都是学界坐标式人物,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老子及其《道德经》的。
黑格尔,他的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
黑格尔把老子与孔子并列评价:孔子是世间的智者,而老子和他的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谢林: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
尼采:《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伯特·曼纽什把老子、庄子这对师徒与西方哲学教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相提并论: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是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
最具颠覆性的评价
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说:我们可以焚烧人类所有的书籍,而保留一部《道德经》(包括他的世界文明史)。
美国学者蒲克明说:当人类和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每个家庭必备之书。
再看看其他名流的评价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孟思想影响大些,而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
德国诗人柯拉邦德崇拜道家思想,号召欧洲人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每个德国家庭都要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
孔子是中国的圣人,他增数次问道于老子,他对弟子们说:老子“其犹龙耶”。
汉代历史学家班固:道家……此君王南面之术也。
几句题外话
有人习惯于将学术意识形态化,将西方推崇老子理解为某种阴谋论,这实在是不靠谱。
以美国为例,美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正式成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还是一个藉藉无名之辈。而早期的西方哲学家们对中国文化做出评价的时候,美国尚未出生,或者尚处婴幼期,比如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出生,他在评价老子时,大约在1817年,美国南北战争还没开始,他有机会和能力对别的国家实施阴谋吗?
文化侵略,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其他国家或民族进行的思想文化改造,以达到征服的目的,但至今,关于这个词的概念依然没能成为普世认同,精神文化是一个各民族共通的文化产品,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但当一个文化产品被世人推崇的时候,一定会自然流动的,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2016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道德经》在西方的销量首次超过《圣经》,位居世界各国经典之首,这个事实说明,不加行政干预情况下的读者认可,正是《道德经》强大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再一次证明。还是相信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的话:老子没有地域限制,他是国际的,他的思想属于全人类。
不能以某一地区、某个群体的热度来衡量一个人或一部书的全部影响力,更不能动辄上升到意识形态,给涂上“颜色革命”的标签。
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27.—1854.8.20日)
小结
上述所举世界各国对老子及其《道德经》的评价,是全部评价的冰山之一角,网上随时点击,俯拾皆是。但一斑窥豹,足见《道德经》地位之尊,影响之大。所以,《道德经》是一本值得一看,并且可以终身伴随的好书。就像马云,他的包里经常更换其他书籍,唯有《道德经》永远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