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从1383年沐英镇云南开始,直到1661年沐天波遇害,沐氏世代镇守云南,历15代近280年。
由于世代镇守云南,威权日盛,尊重拟于亲王,因此,虽然沐家的爵位只是黔国公(首代沐英去世后被追封“黔宁王”),但百姓也把他们的府邸称为“沐王府”。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族,可以镇云南如此之久呢?
沐英的崛起
沐英本是个苦命孩子,早年父母双亡。
流浪时,恰好被朱元璋发现,被收为义子。
当时,朱元璋和马皇后还没有儿子,除了亲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朱元璋没有其他亲人,因此,朱元璋让他改姓朱,对其都非常上心,彼此感情极深(后来马皇后去世时,沐英悲伤到咳血,太子朱标去世时,沐英也悲伤至病)。
沐英随军长大,耳濡目染,学了一身本事。
十八岁,刚成年,沐英就成为帐前都尉,后又成为指挥使,开启了名将生涯。
从征讨福建陈友定开始,沐英开始独当一面,成为重要将领。朱元璋也让他复沐姓。
此后,沐英征甘肃、青藏,出漠南,击漠北,四处征战,战功卓著。
朱元璋收了20多个儿子,但只有沐英战功最为显赫(朱文正、李文忠本来就是侄子、外甥),得到格外信用。
如果一切正常,沐英或许会和其他明初开国功臣们一样,享短暂的荣华富贵,然后,或被晚年朱元璋,或被朱棣收拾掉。
然而,出征云南,改变了沐英及其家族的命运。
必须久镇的云南
由于民族众多、地处边陲,古代云南一直不稳定。
南诏、大理,常年脱离中原王朝。
由于地方僻远,古代交通不便,因此,统治难度非常大。
蒙哥时期,蒙古军曾攻灭大理国,但是,当蒙古征南军离开云南后,各地酋长“杀守将以叛”。
忽必烈再次派兵消除叛乱后,意识到:必须由于信任的人物长期率军驻扎才可能稳定该地。
因此,忽必烈任命了云南王(后来变成梁王),世镇昆明。
到元末时,云南地区有3个系统:1、以昆明为中心,直属于元帝的梁王;2、以大理为中心,虽隶属元但享有内部主权的段氏(原大理国统治者后裔);3、即便如此,仍有许多少数民族独立于两系统之外。
为了维系云南地区的稳定,朱元璋原本是想采取和平招降的方式解决。
元梁王不降,朱元璋采取的方略是:以元梁王、大理段氏为主要攻击目标,其他地区以遣使招降。
攻灭梁王,攻取大理,都十分顺利。
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泰山压顶,仅仅五个月就搞定了,云南各地也都全部归明。
然而,要稳定云南,却十分困难。
原本,朱元璋迅速推进了各种稳定云南的政策。
1382年二月,战事还未结束,朱元璋就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云南都指挥使司,管辖、指挥云南军队,又设置布政司,管理云南行政,并将云南划为58府、75州、55县和6个蛮部,并于要害处设立卫所,屯兵驻守并令当地土司攻击粮食。
然而,云南的叛乱仍然此起彼伏,规模大得惊人。
1382年七月,沐英等人率军进攻乌撒等地,昆明空虚,当地迅速土官以为明军远去,迅速组织了20万人围攻昆明!
刚离开一下,就有20万人围攻!
这还只是昆明周边地区,要知道,云南各地可能叛乱的势力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麓川地区,实力雄厚的麓川思氏控制了缅甸,兵马强盛,危险极大!
如果算上云南各地,一般的军政系统根本不可能应付得了!
显然,必须留下重将,长期治理,随时迅速反应,才可以维系云南的稳定。
沐英是稳定云南的最佳人选
开国众将中,沐英是稳定云南的最佳人选。
首先,人家和朱元璋一家的感情基础在那里,别人比不了。
在沐英驻云南前,二子沐春积功任官,群臣请试职,朱元璋说:这是我家人,不用试了!
有明一代,朱家人屡屡搬出家族之间的特殊关系,表彰、安抚沐家。
其次,明初开国武将中,武将能征善战者不少,但能统筹军政钱粮者不多。
或许是因为早年在朱元璋身边耳濡目染,沐英的征战、统筹能力非常全面。
他在担任大都督府同知期间,“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其决断、统筹能力使朱元璋、马皇后也赞许不已。
留镇云南,既要能征惯战,更要统筹规划各种经济、政治,甚至外交资源。
沐英是稳定云南的最佳人选。
稳定形势
事实证明,确实需要沐英这种级别的将领才可能稳定云南。
沐英一面平定各处叛乱,一面积极驻军屯田,又开筑道路,路宽10丈,60里为一驿,设驿站,以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加强兵马钱粮的运输效率。
1387年,麓川叛乱,思伦发率号称30万大军进犯定边。
形势紧急,等调大军再来,定边失守,门户洞开,各地群起响应,形势会进一步恶化!
沐英只能率3万骑兵火速驰援,展开大战。
沐英以“有进无退”的气概,以创新型的“三段击”战法,打破敌军,斩首四万,大获全胜!
此战后,不但各地震服,而且,缅甸也拜托了麓川的控制,遣使纳贡,泰国北部的“八百媳妇国”也遣使纳贡。
如此,云南地区才基本稳定下来。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说,尽管洪武时期人才荟萃,但真正能处理如此复杂的局势,稳定云南的,恐怕除了沐英也没有几个人了!
沐英去世后,其子沐春袭其爵。
沐春也是随父征战成长起来的,也具备比较全面的军政才能。
他多次平定境内叛乱,并“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帖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
可以说,沐英父子稳定云南、开发云南,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独老朱家要感谢他们,后世也应铭记他们。
黔国公
朱元璋封功臣时,沐英被封为西平侯。
尽管沐英去世后,被追封为“黔宁王”,但世袭的爵位只是西平侯。
沐英的长子沐春去世后,沐春无子,沐英的次子沐晟承爵。
沐晟时,明成祖令他与张辅一起讨伐安南。
平定安南后,明成祖因其功,封他为“黔国公”。
此后,沐家世代为“黔国公”,直到明亡。
世守边疆,不辱使命
“黔国公”世镇云南,不辱使命。
从沐晟开始,各代“黔国公”,有的恪守本分,有的贪污腐化,有的压榨百姓、多行不法。
不过,在讨伐叛乱、维系稳定、守卫边疆上,沐家是什么含糊过的。
历代“黔国公”,对叛乱,无不是“擒之”、“讨之”,对进犯的缅人,无不是“却之”、“破之”,对诸蛮南中,“用兵辄胜”,各地土司见沐家,都说:“此令旨也”。
地方与朝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作为地方势力,其与中央的关系不可能一点矛盾没有。
而且,自沐晟开始,历代“黔国公”日益骄横,多有不法。
因此,参劾沐家的奏折,也是很多的。
对此,朝廷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早在沐晟时期,岷王就弹劾沐晟,举报他。
朱棣一面以岷王的话来“诫晟”,提醒他,一面又告诉岷王:沐晟的父亲功劳大,“毋督过”。
此后,历代“黔国公”,都受到过“混占岷田”、“凌逼母嫂”、“远近骚动”、“夺兄产囚其嫂”、“虐害地方”等各种弹劾。
事实上,大多数弹劾都是实事求是的,沐家许多人物在云南确实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甚至发生过第十二代“黔国公”被自己亲娘毒死的奇事。
然而,朝廷一般都是“小事化了”。
历代明帝,无不是“推诚待之”、“切责反省”、“宥而不问”,基本上不给予实质性惩罚。
而对于一些原则问题,朝廷一般也是“大事化小”。
比如,第九代“黔国公”沐朝弼曾用朝廷的调兵火符到朝廷刺探情况。
任何时代,这都是大罪呀!就算能活命,爵位就别想要了。
朝廷的处置“大事化小”:张居正施计,把沐朝弼软禁在南京,罢其爵位,由其子沐昌祚袭爵。
只是限制沐朝弼的活动,其他一切不问。
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形势有关。
对朝廷来说,云南是肯定要让重臣世守的,你把沐家换掉,还要换上其他人。如果你不换上其他人,地方土司你又压不住。
沐家虽然多行不法,但基本能稳定云南的形势,而如果你要把沐家逼反,以沐家在云南的根基,也不好办呀!
而且,云南僻远,沐家真的打探一下朝廷情况,难道真的能造成伤及根本的危害吗?
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你不造反,其他都好说。
与明同亡
清军入关后,末代“黔国公”沐天波面对南明朝廷“助饷”的要求一毛不拔,但也组织军队抗击张献忠的进犯。
后来,滇南土司沙定洲趁机夺了沐府,沐天波逃到滇西。
孙可望、李定国进入云南,除掉沙定洲,请出沐天波,以他号令各地土司拥护永历帝。
沐天波一面拥护永历,一面将儿子送到交好的土司处,希望留下种子。
清军攻入云南后,沐天波献策:先出走缅甸,然后回到大理割据。
永历采纳其言,遁入缅甸。
最后,吴三桂给缅甸施压:把永历帝交出来,把跟随永历的臣子全部杀掉!
于是,“咒水之会”,沐天波等人全部被杀,永历被送回云南。
此后,沐天波入赘的儿子沐忠显起兵反清,兵败被杀。
镇云南两百多年的沐氏家族,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多年间,沐氏家族确实有过大量欺压百姓、剥削人民、贪墨腐化的事情。
不过,沐氏家族对稳定云南、开发边疆也是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值得铭记!
山河剑心实力排名
第二名 雪印法师
在天邰宗第一高手,其实力超越大部分高手,无人抵挡他的佛手印掌,佛光普照的金身,施展佛手掌也让对手接下这一掌很吃力,于晏无师交手旗鼓相当,不上相下。
第一名 沈峤和晏无师并列
此二位是好基友,如果二人对战可能会打成平手,也许沈峤能胜出点,毕竟沈峤受了伤只有三成功力,也能硬硬的接下晏无师好几掌,有巅峰的时候,再加上剑意应该是能胜出晏无师,晏无师的春水指法也是无人能够匹敌,实力没有人能够留住他的去处,相当于想走就走,没有人能留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