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哄睡两个月的宝宝
如何哄睡两个月的宝宝
满两个月时,宝宝应该达到以下标准。
1、看着母亲时会微笑。
2、清醒或浅睡时,对铃声有反应:惊跳、闭目、皱眉、哭泣、停止吃奶、呼吸节律 改变等。
3、能发出声音,如:咿、呜、啊。
4、目光随前方物体移动(20厘米左右的物体)。
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刺激,宝宝可以达到:
1、俯卧抬头,下巴离床;竖抱头竖立;扶腋能迈步。
2、仰卧时伸手到眼前观看;将物品放入手中,能紧握达1分钟以上。
3、高兴时能发出元音:啊、咿、呜等。
4、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画会笑;追视红球(25~30厘米):向左右追视可达180°(头眼同转;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头)。
5、逗笑,他能笑出声。
要想哄两个月的宝宝睡觉,首先要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光线合适的环境,其次,也可以用清柔优雅的乐曲给宝宝催眠。 1、睡觉前可以适当的抚摸宝宝的身体,比如:摸摸宝宝的手心,给宝宝唱唱摇篮曲,这样宝宝很快就会入睡了。 2、宝宝睡觉的时间应该相对固定,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 3、要避免抱着摇着宝宝入睡,更不能养成宝宝含着奶嘴或者是乳头入睡的习惯。 4、睡觉的时候,宝宝被褥的厚薄要适宜,避免过热或者是过冷引起宝宝难入睡或睡后易醒。
首先要有耐心 会观察孩子一有困的信号比如揉眼睛 打哈欠 闭眼睛哭闹成长的问题可以通过成长解决,但很少有宝宝能自动学会科学有效的睡觉。睡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越小开始,效果越好。
2、重视白天小睡。把小睡放在这么前面说,因为这个问题太容易被忽视。
基本上亲朋好友邻居大妈的观点都是“白天让他好好玩,玩得累了,晚上就睡得好了”“白天不睡就不睡吧,留到晚上睡”,现在很认真地告诉你:这些说法统统不靠谱。
正解:白天小睡和夜间睡眠是由大脑的不同机制控制的,各行其道,白天小睡不影响夜眠。
相反,白天睡好了,晚上才能睡好,睡眠才能催生睡眠。白天充足的休息能让宝宝处于一个比较愉悦的安静觉醒状态,利于宝宝探索和学习。
同时要说的是,小睡时间不能太短,早上和下午的小睡应该在1.5~2小时左右,傍晚的小睡需要40分钟。
短于45分钟的小睡应该尽量接觉,否则修复能力非常有限。但无论如何,睡了二三十分钟,肯定比没睡要强。小月龄(3个月以内)宝宝要根据宝宝的清醒时间长短来安排小睡。
4个月以后的宝宝比较适合的小睡安排是:晌午和午后各一觉,1.5~2小时;傍晚40分钟左右。
9个月以后第三次小睡会逐渐3、避免过度疲劳,把握入睡时机首先什么是过度疲劳呢?觉醒时间太长就是过度疲劳。
宝宝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的精力无法支撑长时间的觉醒,通常月子里的宝宝醒半小时就困了,两个月内的宝宝能醒1小时左右,三个月以上的宝宝能醒1.5~2小时。
4个月以后的清醒时间一般为2~3小时。而且,这个清醒时间要包括哄睡的时间。“特别闹”、“不肯睡”的孩子,要么是长期缺觉导致睡眠体系崩溃,要么就是家长错过了哄睡的时机。当孩子表现出困倦了,就要算算他已经醒了多久,得留20分钟左右的哄睡时间,并且睡前半小时不能玩得太high,要让孩子逐渐平静下来,才能顺利入睡。
在正确的时机哄睡、放床很重要,妈妈最了解自己孩子,根据平时的观察可以总结出自家孩子的睡眠信号,根据信号行动是最容易成功的。在孩子完全不想睡的时候强行哄睡的效果通常不好,小孩狂哭,大人烦躁,搞得一家子都很崩溃。在入睡前,会有一个“窗口期”,这个时候哄睡最容易,一旦错过,孩子体内让机体兴奋的化学物质会发生作用,再哄睡难度明显增大。
如果不小心错过了,就安静陪伴一会,不急着放床。入睡的秘诀是“安静”,想办法让兴奋、烦躁的孩子安静下来,不多久下一个“窗口”就会到来。实战技巧:每次醒来,我都会留意时间。
喂奶、陪玩一段时间后,小朋友就会从愉悦欢快的状态转为安静、略烦躁、揉眼睛、打哈欠,看看时间差不多都是一个多小时。
这个时候我就把他抱起来,不再逗玩,在屋里走走,让他安静下来。等他发出哭腔了,就带到卧室,放床上,包襁褓 给奶嘴,拍拍,入睡。第一部分是各位爸妈比较容易做到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收到较好成效的三条建议。
当你清楚自己孩子的睡眠特点,致力于安排好宝宝白天的小睡,在他需要睡眠的时候哄他入睡,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哭闹会显著减少,晚上的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哦。
入睡方式、睡前程序和睡眠联想入睡,就是宝宝从清醒到睡着的过程。
抱睡、奶睡、拍睡、自行入睡,都是入睡方式。奶睡是比较自然的方式,抱睡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健康的入睡方式。
奶睡有很多缺点:把“吃”与“睡”联系起来,对喂养和睡眠都有影响;如果总是靠奶睡入睡,夜醒的时候,他会希望再次通过吃奶入睡,可能造成潜在的频繁夜醒;宝宝出牙后,发生蛀牙等口腔问题;含着奶头入睡增加妈妈乳腺炎的风险;增加断奶难度和过度喂养的可能。但奶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抱睡一般会发生在白天小睡(夜里抱睡的我只能说膜拜了。。。),宝宝月龄小的时候,在床上睡不踏实,不能自行入睡,手上睡着了一放就落地醒,老人过分宠爱,多重原因造成了抱睡的普遍性。在手臂上睡觉的宝宝实际上不能进入真正高质量的深睡眠,而且太多的先例都已经告诉我们“一旦抱睡成习惯,就只能一直抱睡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看护人的“手废掉”。
在推车里睡、在摇椅里睡、在汽车上睡、在背袋里睡,跟抱睡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些都称为非常规入睡方式。为什么不建议采取这些入睡方式呢,因为对大部分宝宝来说,在怎样的环境中入睡,也希望在怎样的环境中醒来。从手臂转移到床上的宝宝会半路醒来大哭,就是抗议“咦,我怎么在这里?我不是应该在妈妈手臂上吗?”用睡眠圣经上的说法,成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床被搬到了花园里,这显然是一种糟糕的感觉。让宝宝学会自行入睡(在清醒或者昏沉的时候被放到床上),是最理想的模式。
当然,这个学习过程会有哭闹,会有抗议,会有不忍,大部分天使宝宝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你愿意从小就逐渐培养孩子自行入睡的能力,会比月龄大了再纠正,要容易的多的多。
接着来说下睡前程序。晚上到点儿睡觉了,我们会洗个澡、敷个面膜、换睡衣、躺到床上,看一会书或者玩一会手机,然后关灯睡觉。为睡眠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就是睡前程序。养育宝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律,让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可预期的安排,会让宝宝有安全感,能减少哭闹、规律作息。特蕾西的《实用程序育儿法》中的4s法就是典型的睡前程序,包括布置环境(Setting the stage),裹襁褓(Swaddling),坐着(Sitting),“嘘-拍”法(Shush-pat method)。布置环境:走进房间,拉下窗帘,关掉大灯,放点音乐,总之是能让宝宝安静、避免刺激的环境。这个妈觉得很有用,环境有强大的暗示作用,也是无声的宣告:你的睡觉时间到了。
小朋友不想睡的时候,进房间就会哭,我就抱着他再到客厅溜达一圈,然后慢慢向房间靠近,等他放松戒备了再进房间。裹襁褓:适用于3个月内的小婴儿,理论依据:小婴儿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舞动的双手会干扰他的睡眠,襁褓能够减少惊跳和环境刺激。
要强调的是,襁褓不是蜡烛包,是上紧下松,手包住,但腿脚依然可以活动。裹襁褓应该从月子里就开始,我们开始的比较晚,年糕已经习惯手放在被子外面,完全包不住了。大月龄宝宝可以用穿睡衣/睡袋来代替。坐着:特蕾西的说法是抱着宝宝在床边静坐约5分钟,不能走动和摇晃。年糕妈操作后表示这样安抚一个哭闹、不想睡的宝宝简直天方夜谭,还是需要抱着走走,坐下来稍微拍拍,以帮助宝宝更好的平静。如果宝宝本身性格非常温和,或者当时已经很安静,可以尝试静坐。
嘘-拍法:一边在宝宝耳边发出“嘘,嘘,嘘……”的声音,一边轻拍他的背部。理论依据:3个月内宝宝的脑子里不能同时有3种想法,有2件事情吸引了宝宝的注意力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哭闹。这个办法我也用过,大概一半时候有用。
3个月以上的宝宝不适用。以上睡前程序是个参考,具体还是根据各家情况来。你也可以把洗澡、抚触、听音乐、讲故事等内容纳入你的孩子的睡前程序,目的就是让宝宝安静,并且知道接下来就要睡觉了。固定睡前程序对建立规律作息,尤其对夜晚入睡时间的管理有重大意义。
了解了入睡方式和睡前程序,睡眠联想就非常好理解了。睡眠联想是指能让宝宝将其与睡眠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宝宝入睡的形式。母乳、怀抱、摇晃、行驶的车辆、推车、小床、安抚奶嘴、安抚物以及其他安抚方式都可以成为睡眠联想。睡眠联想尽可能丰富,越丰富越好带。
而且尽量培养宝宝将睡眠和一个人、床、安抚物(小海马、安睡熊、喜欢的毯子等)、洗澡、睡前故事、黑暗的环境这些健康的睡眠要素联系起来。当宝宝的睡觉时间到了,辅以睡眠联想的帮助,哄睡会变得更容易。当然,睡前程序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实施,才能让宝宝建立联系。
采用前文提到的非常规入睡方式的宝宝,很难有好的作息和睡眠习惯,因为这样的宝宝往往睡眠联想非常单一,比如白天小睡的睡眠联想只有大人的怀抱,比如夜醒必须要妈妈的奶头才能继续入睡。年糕妈妈的原则:睡眠联想不单一化,多种睡眠联想并行作战,具体战术选择还得看敌我双方的战时情况。必须承认偶尔还是有奶睡和抱睡的情况,在儿子特别闹腾或者自己比较累的时候。
偶尔为之,不影响多数时候的常规方式入睡。就“性价比”来说,改变入睡方式比之前提到的几条调整措施要困难很多;并且,规律白天小睡和提早就寝时间对改善睡眠的帮助更大。
所以妈妈们不用过分焦虑,不良入睡方式比较顽固的话,还是保证规律的作息优先;尤其小月龄妈妈,建议以引导为主。
在宝宝还小、还比较可控的时候,不要因为宠爱或者偷懒养成坏习惯。明明可以自己入睡的时候,却总是用非常规入睡方式,其实是剥夺了宝宝学会自行入睡的机会。3个月以后的宝宝,大人应该帮助他建立健康的入睡习惯。奶睡和抱睡不是要完全禁止,但不要任之成为宝宝单一的睡眠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