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怎样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可见它的重要。意思是,在学习文化道德的同时,经常地付诸实践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据最新的考证,这里的“习”,不是复习的“习”,而是实践的意思。换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面对城市孩子动手能力差,做父母的该怎样做去主动培养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其他的父母可以代劳。过度的保护孩子,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结果使孩子变得乖戾、无知无能。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能服侍孩子一辈子,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的道理。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作性质、每天的工作任务,了解父母挣钱养家的不易,让孩子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慢慢学会为父母分忧。让孩子多看一些名人传记,使孩子明白,大人物在小时候都很能干。带孩子到弱势群体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幸福,并有所触动。孩子只有内心有所触动和感动,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提高动手能力。
二、在各种趣味科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家长要善于利用科学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小实验“玩具动起来”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动手操作,想想、尝试做做用什么方法能让玩具动起来,当看到玩具动起来时,孩子高兴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实验中,孩子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活动家”和“实干家”。例如:在探索溶解现象这个活动中,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提高了积极性,还知道除了糖、盐、洗衣粉、果珍放在水里面会化掉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放入水中也会溶解。再如“筷子折了”、“神奇的塑料尺”、“多彩的气泡”、“旋转的纸蛇”等科学小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三、强化家务劳动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做家务,父母应注意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其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小学生所从事劳动项目有生活自理劳动、家庭炊事劳动、简单的缝补、生产劳动和购买活动等。譬如,小时候,让孩子学会洗手、洗脸、刷牙、脱衣、整理玩具等小事。稍大一点,让孩子洗手绢、袜子、打扫房间、和父母一起包饺子、择菜等。再大一点,负责喂养金鱼、浇花、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
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父母要求要明确,先作示范,安全第一,培养习惯,鼓励创造。另外,务必制定家规,家务分工,各司其职,奖勤罚懒。孩子自主意识强,乐意做小事情,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鼓励孩子多动手,让孩子体会到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当孩子做不好时,父母不要心急,给孩子做示范,更不要责怪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刚开始孩子对家务事很感兴趣,时间久了,可能有些厌烦,父母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做好家务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恒心、爱心和责任心。
四、家长把握时机,在大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学生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家长可以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楼前屋后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的活动。在春天教孩子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孩子玩打水仗的游戏,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可让学生冻冰花,堆雪人。还可以带领孩子爬山郊游,让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古人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正是对儿童在接触大自然中一些活动的写照。
由于农村更多接近大自然,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动手材料,这样锻炼动手能力一般比在城里强。在节假日或周末,父母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既享受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放松休息了,又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爱心、动手能力和创作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