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孔子所谓“士”是指什么样的人,请您详细谈谈看法

孔子所谓“士”是指什么样的人,请您详细谈谈看法

misa2 05-29 3次浏览 0条评论

孔子所谓“士”是指什么样的人,请您详细谈谈看法

在孔子看来,“士”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让我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孔子对“士”的定义非常明确,在《论语·颜渊篇》12. 20中,孔子回答子张所问时说:“质直而好义,是对士人最好的定义。” 也就是说,士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质直”,至于好义,这只是士人的一种品质,也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仁爱,用这种“质直”去分析《论语》中诸多士人,就会发现他们清晰明了。

《论语·里仁篇》4. 9中,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质直的士人去求道,那么他肯定是个读书人,因为其质直,所以他说的吃的不好、穿的不好是可耻的,这说明孔子是非常相信士人说话的。

《论语·泰伯篇》8. 7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人因为质直,所以才刚毅,才能承担重任,若把仁做为士人的重任,那么他就能为仁做到死而后已了,这表明士人是可以承担重任的。

《论语·子路篇》13. 20中,孔子回答子贡所问时提到了三种士人:一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为什么士人只能出使四方而不能从政为官呢?因为士人质直,不适合从政为官,这表明孔子明白这个道理,二是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这表明孔子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是以家族也就是宗族为最小单位,孝弟是孔子所推崇的,三是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怎么会成为小人呢?因为不分善、恶、后果,这种说法表明孔子把这种人称之为小人。

《论语·子路篇》13. 28中,孔子回答子路所问时说:“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这表明朋友互相勉励、兄弟和睦相处的人也是一种士。

《论语·卫灵公篇》15. 9中,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表明在孔子的眼中,“士”和“仁人”是等同的,“仁人”到了仁者的程度可以杀身以成仁,“士”也可以杀身以成仁,这说明“士”是有志于仁的人。

《论语·子张篇》19. 1中,子张说:“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这表明“士”能临危受命、见利能思义、祭祀时能恭敬、治丧时能悲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士”的本来面目了。“士”最明显的人性特点是“质直”,喜欢直来直去,曾子、孔子、子张三人的看法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士”不怕死,视死如归;二是“士”不能从政为官,孔子的看法比较全面,“士”可以求道、可以好义、可以好仁、可以出使四方、可以孝弟、可以言必信行必果、可以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曾子的看法比较高,“士”可以承担重任,这是最低级的“士”,子张对“士”的评价和要求并不高。

士类似游戏
steam下载锁区游戏需要开加速器吗 体育课围圈小游戏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