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网上办了一场ASMR艺术展
听觉艺术。
不久前,一群人在互联网上办了一场ASMR艺术展览。
顾名思义,这场艺术展览的展出品都是ASMR音频。虽然在国内外它都被与性广泛联系在一起,甚至导致国内一些直播平台禁播了ASMR,但这种音频形式本身,其实和性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ASMR全名自发性知觉高潮反应中的那个“高潮”更像是一种比喻,而非实指。
挤破塑料泡泡的声音、剪刀的咔嚓声、木塞滑过玻璃瓶……理论上来说,能通过听觉刺激让头皮、四肢等部位产生愉悦感的声音,都能算得上ASMR——这里的关键在于“刺激”而非“愉悦”,音乐也可以带来愉悦,但方式是引起联想,而ASMR是直接地刺激感官。
十几年来,人们对ASMR的争议一直很大,比如无法证明ASMR带来的愉悦是“直接刺激”。但它还是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听觉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有些参与者希望把ASMR用更加公众的方式呈现给所有人,于是他们办了这场ASMR艺术展览。
本来这场艺术展会更加正规,在斯德哥尔摩的国家建筑设计中心举办。主办方在年初已经布置好了展馆和设备,但由于疫情原因,博物馆暂时关闭,再次开馆日期无法确定,主办者们干脆把预定出展的所有音频剪辑起来,放在了网上。
他们剪出了一个时长1个半小时的视频,包含了十几年来ASMR发展历程中几乎每种重要的声音种类。
有最常见的人声+敲击。
也有各种材料碰撞、摩擦产生的触发音。
还有更复杂的叠加音,比如把绘画时笔刷掠过画布的声音用带有电流的音响播放出来。
这些自称为“声音艺术家”的人不仅是想罗列ASMR的历史发展过程,他们还想要通过这些发展告诉其他人:“ASMR不仅只有Youtube上那些视频,也不仅仅是安眠,还有更多的形式和内涵”。
主办者提到,他们希望ASMR能给他人注入友善和同情心,营造一种数字亲密关系——单纯建立在没有具体语义的声音上,这种关系超越了语言和文化,更倾向于感觉。
展览还探讨了ASMR在商业上的广泛运用。很多电视节目(尤其是谈话类节目)很早就发现,在主持人对观众说话时,适当加入一些刮擦声更有利于观众集中注意。而宝可梦和宜家也在他们的广告中加入了耳语、沙沙声这种ASMR中常见的触发音。
实际上,ASMR不止听觉一个层面,还涉及视觉和触觉。因此不管是本来预定的线下展览,还是现在的线上视频,都包含了音频和画面的对应。可惜的是,在线下的展览中,参观者还可以坐在特制的柔软沙发上,体会到ASMR的触觉方面,在网上观看就没法达成这种体验。
线上的图片不管分辨率再高,也难以代替亲自去画廊看画。在我们能实现完全的人脑上传之前,这可能是个永远的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