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时期有制度将士兵分为等级?
周民军制、战国征兵制、秦汉服役制、隋唐府兵制、宋募兵制和明世袭兵役制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典型代表。这些制度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对军队建设的不同需求和策略,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历代实行的兵役制度,可概括为以下几类:民军制(夏、商、周),征兵制(秦、汉),世兵制(三国、魏晋、南北朝、辽金及元代),府兵制(隋、唐代中期),募兵制(唐、宋、明、清后期),部落兵制(辽、金、元建立政权前),卫所兵制(明代前期),八旗兵制(清初世兵制衍变),绿营兵制(募兵制衍变)。【民军制】夏、商、周时代,兵役寓于田制之中,有受田权利的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西周时规定每家出一人为“正卒”,随时准备出征;其余为 “羡卒”,服后备兵役,军队的核心由王家和贵族子弟组成。
【征兵制】战国时期,各国遂逐步实行郡县征兵制,它是周民军制的沿袭与扩大,服役年限扩大为15岁至60岁,楚襄王时,齐攻楚东部(包括今南京地区)地区,楚大司马昭常负责防守,准备“悉五尺(六尺为十五岁——编者注)之六十”,征兵“三十余万”,可见小于15岁也可征集。秦统一中国后,国力集中,战争相对减少,虽仍实行郡县征兵制,但有所发展,服役年限秦为17岁傅籍(登记)为更卒,20岁转服兵役为正卒,汉为“年二十始傅”,“年二十三为正”,秦汉都是到60岁止役,但有爵位时,56岁即可止役,傅籍后为更卒,每年服徭役一月,服兵役称正卒,服役两年,正卒有材官、骑士、楼船士的区别,南京地区的正卒,多为楼船士。南唐保大二年(944),又正式实行征兵制,征发平民为乡兵,每7户征1人,其兵仗、器械,由7户分摊购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南京地区沿用清代的招募制,一直延续到直系军阀孙传芳统治时期,民国25年(1936),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征兵令”,推行民役法,实行征兵制,规定:“男子年满18岁至翌年1月1日起役,至年满45岁之年12月31日除役”,但每年征兵应征者寥寥,最后只得按“三丁抽一”(兄弟3人的抽1人),“五丁抽二”的方法抽丁服役,民国34年(1945)后,国民党当局为发动内战,大量征兵,抽签制被取消,采取“抓壮丁”和买卖壮丁的强制办法征兵。【世兵制】三国时期,为防止强征或收降来的士兵逃亡、叛变,将士兵家属聚居一处集中管理,严加控制,自然形成父亡子代、兄终弟及、世代为兵的军户,世兵制正式形成,西晋是世兵制全盛时期,中、外军全部成员均来自军户世兵,至东晋时期世兵制已不能保证军队的兵源,除采用一切手段补充军户外,还实行募兵以扩大兵源,招募之兵与世兵不同,既非终身为兵,更非世代为兵,或者有事招募,事罢遣回;或者服役一定时间,至期复员,募兵还有一定的入选条件,并给予相当的优惠待遇,东晋的募兵带有志愿兵性质,比世兵士气较好、战斗力也较强。南朝初期,世兵制仍是正规兵役制度,但由于世兵社会地位卑贱,生活困苦,士气极为低下,统治集团为鼓舞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往往以解除军户为手段,刘劭曾“焚京都(今南京市——编者注)军籍,置立郡县,悉同司隶为民”,刘道济曾“免吴兵三十六营以为平民,分立宋兴、宋宁二郡”,刘义隆为帝后,也曾将积极拥护刘宋王朝的一部“军户免为平民”,军户数量有限,屡改民户,加以逃亡和战争损耗,日趋减少,不得不采用募兵,不仅各地镇将“广募义勇,置为部曲”,居住于京师(南京)的各将军,不论是否有统兵之职,也都各自募兵,皇帝直接控制的台军,还设有募兵的专门机构“台坊”,长期招募,以补台军缺额,战争紧张时,亦实行强制征兵,至梁、陈时,募、征之兵的社会地位亦逐步下降,皇帝诏书中将“兵、驺、奴婢”并列,士兵大量逃亡,采用严刑峻法,亦难制止,梁规定士兵一人逃亡,一家补兵,“合家又叛(逃——编者注),则取同籍,同籍又叛,则取比伍,比伍又叛,则望村而取,一人有犯,则合村皆空”,以致“发召兵士,皆面锁械,不尔便即逃散”,至陈时,世兵制已实际消失。元代实行征兵制基础上的世兵制,被征为军人的全家即为军户,不得更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户绝者征别民以补之,凡属军户,应出成丁男子一人至指定地点当兵,如逃亡则以次丁补之,兵丁的军马、兵仗及日常生活费用,除口粮外,均自身负担,为保证汉军军人应役,实行正、贴户制,以两三户或四、五户合并出一兵,丁力强者充军,其家称正军户,亦称军头,弱者出钱津贴正军户,供购置装备等之用,称贴军户。【府兵制】府兵制是在世兵制和征兵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形成于隋,最初挑选勇壮农民当兵,平时仍从事生产,免其本身“租庸调”(唐初来自人丁的主要税源),利用农闲从事军事训练,平时战时均由各级军官督率,自立军籍,不入地方户籍,规定3岁以下为黄,10岁以下为小,17岁以下为中,18岁以上为丁,丁开始服兵役,60岁为老,老则止役,役龄内府兵,轮番服现役,未服现役的兵,由管理军户的军坊坊主或乡团团主领导,平时定时、定期集中训练,有事则应召从军出征,至隋开皇三年(583),改为21岁开始服兵役,缩短三年役期,开皇十年,军户改为编入民户,只有在民丁征入军府服役后才归军府管辖,并将止役年龄改为50岁,这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全国设十二卫府分统全国军队,应服役的府兵,分隶各地军府,军府称鹰扬府。唐代沿袭隋制,各地军府改称折冲府,府兵服役年限,初沿隋制,玄宗时(712~756)一度改为25岁服役,50岁止役。【募兵制】唐代中期以后,府兵制逐渐衰败,遂实行募兵制,至五代时,募兵、征兵完全取代府兵制,应募入伍的士兵,在脸、手、臂等处刺字染墨,终身不退,以防止逃亡,北宋兵源,主要靠招募,实行募兵制,招兵时,据兵之身材高矮,确定分隶上、中、下禁军和厢军,每年进行挑选,根据体力技术,优者上升,厢军升禁军,禁军升上军,上军升班直;劣者下降军级,或为“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