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找到并了解兰海育儿师的育儿经验分享?
关注兰海育儿师的育儿经验分享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订阅他们的官方公众号或社交媒体账号;可以在相关论坛、博客和教育平台寻找他们的分享内容;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兰海育儿师育儿经验分享”进行搜索。
怎么关注兰海育儿师的育儿经验分享?
说实在的,看到这问题之前,根本不知道兰海育儿师是谁,查了百度才知,原来兰海,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央视《超级育儿师》栏目育儿师,著有《孩子需要什么》、《嘿,我知道你》等的超级育儿大师。
听说她的育儿做法是非常专业的。对孩子的态度温和而坚定,包含着爱、自由、规则等,是非常科学的育儿方法。
而且兰海本人也是内在非常有力量的人,这个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能够做到的,我想跟她原生家庭的教育分不开。
这些理念和做法其实多半都是源于深度心理学,首推就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她肯定是有深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精神分析把孩子的心理讲得极为透彻,基于次,我们才知道怎么对待孩子是好的。你有能力可以去学。
如果尚不想学这么深的理论,也可以学习《正面管教》等实操性比较强的家长课程。
兰海有一个自己的教育机构,叫上濒教育,她提出过她的理论叫:成长教育体系。据我知道,他们有相应的课程培训,希望能帮助到你。还听说去知春路的上濒,在那里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
下面给大家看一段我从百度查来的燕赵都市报记者与超级育儿师兰海面对面接触——育儿经超爆分享,希望对你对大家都有帮助。
记者:《超级育儿师》中,您总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进入到每个家庭中,“观察”真的那么重要?
兰海:做这个行业十一年,所有父母找到我解决问题时总是带着结论性,“我的孩子比较自私、我的孩子喜欢打架、我的孩子自信心不够”等等。父母带着结论去寻求帮助,其实结论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假设,因为带有主观色彩。父母不太了解孩子行为的科学规律,可能会错过一些东西,对于我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完全客观的角度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去看家庭发生了什么,看他的环境什么样,因为行为背后最重要的是原因而不是结论。观察让我能以客观的角度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去判断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观察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高级的父母是肯改变的父母记者:您的一个观点“养育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长的机会”,我感同身受,这种成长有没有捷径?
兰海:没有捷径,只有一个秘诀,父母要做的就是改变,珍惜孩子给的(改变自我的)机会。父母分为四个层次,最基础的是肯花钱,上面一层是肯花时间,再上面一层是肯学习,但是最高级的父母是肯改变。“改变”其实是一个中性词,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放弃自我,如果纯粹围绕孩子去转,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力会变弱,这种“改变”是指因为孩子的出现,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另外一种领悟。
养孩子就像养生,防病是关键。记者:现在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兰海:百分之八十的父母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时才来解决问题,才想到要学习,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家长能想到让自己没有问题的孩子成长的更好。这就类似于治病和养生,如果养生比较好的话,生病的几率会下降,放在教育上来说,可以通过听讲座、看一本书、接触孩子的同学……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机遇,父母会意识到我应该这样来教我的孩子。如果父母缺乏科学规律的认识,只有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难以控制的点的时候,就丧失了太多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的机会。
乖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这样记者:跟西方比,中国式教育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兰海: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在整个西方教育过程中更重视的是独立的人。在中国整个教育中更重视的是听话的人。我在德国上学时有一门课程是国际教育比较,老师会让每个人写下从小到大经常被表扬的词,你会说什么?
记者:乖,听话。
兰海:我当时也是,从小到大最经常表扬的词,就是乖,听话,而我的许多国外的同学写下的是勇敢,爱冒险,承担责任有创造力,他们都是强调的自己,而我们听话听的是别人,从小听到的赞扬是基于别人而被赞扬的而不是你自己独立的状态。
别让学校成我们“不为”的借口兰海: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一方面,觉得学校太应试化,另一方面,(因为)社会教育选择的是应试化教育,最后,父母还把责任推给了学校。事实上,家庭是有选择权的,尽管这种选择需要冒险,但是这些并非不可为。我的学生中有很多对应试很适应同时思想也非常自由的,因此这两点不是相排斥的而是你需要高人一等的去面对它,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希望,而现在,学校成为了家庭回避困难的借口。家庭教育一点一点的改变都会推动大环境的改变。
宝宝,你是安全的记者:您说“一种错误需要一生来弥补,那就是对孩子的陪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兰海:人在成长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关键点,就像他应该学跑的时候,你把他关在笼子里,他将不可能学会跑。一个例子,发生在美国的八十年代,一个女孩被爸爸虐待,从出生一直被关在一个屋子里,14岁才被解救出来,这个时候专门派心理学家去教她,但是从14岁经历专业训练和教育也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了。因为很多东西只在特定的时间发生,只在特定的时间带来价值,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后期再来弥补,是做不到的。
记者: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安全感的培养?
兰海:首先父母应该了解安全感的价值和重要性,第二要知道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哪些行为是在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亲你知道你的自以为是吗?
记者: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兰海:我认为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比较自以为是。父母的自以为是体现在:一是对于孩子的自以为是,我什么都是对的;再有一种是对于教育者的自以为是,第三是对于社会的自以为是,非常的不谦卑。当你面对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非常的谦卑,我们不能狂妄。比如我刚刚在回答你的问题的时候我提出了非常多的假设,会有很多人会想当然的作出判断,我认为这就是不谦卑的表现,因为回答是与否是容易的,但想到你的回答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观察,包括方方面面记者:在节目中,常常出现尖叫、暴躁的孩子,家长要么愤怒,要么无奈,但您一直处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作为家长,如何能够从这种情绪中跳出来?如何学会去观察?
兰海:从观察的角度来说,我们是有专业的方法的,比如说当孩子出现某个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获得的信息是他是偶然行为还是长期行为,第二是这个行为是家庭环境产生的还是非家庭环境也存在,首先要对行为做一个判断。经常性,偶然性,所发生行为的周围环境,哪些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发生了变化,才会有所激发。对于父母来讲,没有父母能够做到把自己抽离出来,这太难了,而且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做到,关键是父母需要理智的做一些分析。
关键期,你能把握住吗?记者:对于向您寻求援助的家庭中,一定是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育儿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形成,哪些时间段是关键?父母应该如何重视这些关键期?
兰海:当孩子问题首次发生的时候,一定是最好的机会,让你去找原因是什么。第二个是老师或者教育机构老师反映的时候,一定要借助老师老师帮你去改变,需要重视。比如孩子第一次吃手是紧张,一个月之后还吃手,这就是一种习惯,事件发生的前十天是最佳的纠正期,之后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还需要靠父母的细心程度和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是不是充分,老师是否跟你传达。你会发现,越谦虚的父母,越容易从老师那里得到反馈。
长大了,相处却越来越重要记者:父母的陪伴如果画成一个线图的话,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您认为是一个怎样的线?
兰海:孩子在不同时段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是不一样的,小的时候需要的是时间,随着青春期你会发现他不再想跟你在一起,他有朋友,这时候他会更强调你对他的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支持。如果画线,那么“时间”这条线会越来越低,但是“含金量”这条线会越来越高。
我要做最可爱的人记者:电视上的兰海是个睿智的人,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迷糊,犯过低级失误?
兰海:有啊,比如丢东西,手机不断的摔,不会做饭。对于我来说,在孩子面前,当一个老师不再在意你在孩子面前是否有权威性的时候,实际上,你是个最可爱的人。真实是最有力量的,如果你是个虚伪的,孩子在你这里是获得不了什么的。
“生活中,我也喜欢各种玩,还会犯迷糊,但当一个老师不再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有权威性的时候,实际上,就会是个最可爱的人。”采访完毕,兰海的这句话一直在记者脑海中挥散不去,她甚至不避讳说自己胖,说自己画画很烂,跟荧屏上“超级育儿师”的冷静睿智完全不同的感觉。
不知道我这样的回答您是否满意?关注她我觉得直接在公众号那搜索就可以了。要不关注她的微博和她的频道都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