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玲珑色是什么意思?
不是玲珑色,而是玲珑色子
玲珑色子 shǎi zǐ,一种游戏用具或赌具,用骨头,木头等制成的立体小方块,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也有的地方叫骰子。理论上造型均匀的色子掷出以后各面朝上的概率均等。一般用于麻将,棋牌类等民间博艺活动。
历史上有哪些文物让你感到惊奇和意外?
殷商的考古发现发现很多牛关节上的一块骨头,其中有两个牛骨上有刻辞。
读懂刻辞以后,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商王用过的博彩玩具。
----------------------------------------------------------------
1936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队在殷墟安阳小屯村北地第六号灰坑的南井 (YH0006 南井),发现了一块动物骨头,上面刻有几个甲骨文。
如下图:
经过动物考古学家的杨锺健鉴定,这块骨头是「牛距骨」。这是高去寻先生在1949年发表的论文:
高去寻. (1949). 殷墟出土的牛距骨刻辞. 考古学报(4), 155-184.
「牛距骨」就是牛膝关节上的一块骨头,喜欢吃牛骨头火锅的吃货,应该经常吃这块骨头上很精到的一块肉:
「牛距骨」上的甲骨文不是占卜的卜辞,甲骨学中一般称为「记事甲骨」,目前释为:
上图引自:刘钊. (2013). 谈新公布的牛距骨刻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7), 38-47.
这几个字打不出来,不好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大致意思是——
商王说:在白麓祭祀大乙以后,分割祭祀的牺牲,将祭肉分给宰丰。
所以,这个刻辞记录是商王一次田猎祭祀和赏赐活动。这个商王,不是商纣帝辛就可能是商纣他爹帝乙。
(要注意的是:甲骨卜辞中的「大乙」是指第一个先王商汤,商代有几个商王叫做「乙」)。
被赏赐的人叫「宰丰」,「宰」是官职,是殷周的内廷官员,殷周封建时代家国不分,「宰」的权力应该不小。
比如:武王死后,成王尚幼,周公就是以「冢宰」的身份摄政。
而这个「牛距骨」上的「宰丰」,和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宰丰骨」的主人「宰丰」是一个人。
「宰丰骨」也是记载的一次在「麓」的一次田猎祭祀活动:商王猎到了一只犀牛,解肉祭祀,之后也分了肉给宰丰,于是,宰丰用犀牛骨头刻字,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了:
2010年出版的《商代史·卷7·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布了一件相同的牛距骨,上面也刻有文字,而且还镶嵌有绿松石。
目前学界称为:新出绿松石镶嵌刻辞髆骨——
注意:绿松石是镶嵌在字中,不过地下埋藏几千年,有些绿松石都脱落了,有些仍然残存: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牛距骨的字体虽然也可以叫做甲骨文,但是跟甲骨卜辞字体的「化圆为方」不一样,字体相当圆润,非常接近商代金文。
这是当时正式场合下用的「标准字体」,完全是毛笔书写的风格。
甲骨文只是当时的一种「俗体字」:为了适应骨头和刀笔,简化剧烈,笔画方折。
比如:这个「申」字,甲骨文笔画是非常的方折,而牛距骨上的「申」非常圆润。
此牛距骨上的刻辞,学者宋镇豪和焦智勤释文都差不多:
大意是:在甲申这一天,商王赐给小臣A这块骨头,王说:你可以用。这是王用过的(骨夫)。
这个A是个人名,打不出来,学者刘钊认为应该释为「奉」。
不管释为什么字,在本文中是无关宏旨的,我们知道只要知道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就足够了。
最让人的震惊的是,我们从骨刻文字的信息可以知道——
这个东西叫做「(骨夫)」,是商王纣(或他爹)用过的东西。
商王把这个东西赐给小臣A,小臣A显然是如获至宝,用最正式的文字记录下这件事,而且在文字上镶嵌了绿松石。
只存在于最诘屈聱牙的历史文献中、近似神话人物一般缥缈的「商王」,他用过的器具,三千多年以后的我们,竟然触手可及,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读懂上面的文字。
- 宋镇豪在《商代史·卷7》(页625)中认为「(骨夫)」字是「髆(膊)」的商代异构初文。
- 复旦的古文字学专家刘钊在《谈新公布的牛距骨刻辞》一文中认为认为「(骨夫)」字从唇音「夫」得声,后来唇音变为牙音「距」。所以,「(骨夫)」字是「距」的初文。
不管「(骨夫)」字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字,那商王用过的这个「(骨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可以知道,殷墟出土过很多这样的牛距骨,而且都是人工修整得很平。只不过有字的,目前只发现这两个:
高去寻. (1949). 殷墟出土的牛距骨刻辞. 考古学报(4), 155-184.
学者陈剑认为「(骨夫)」可能和一种「博艺」游戏有一定渊源。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各种文化中都有将牛羊距骨修整以后,当做当博艺游戏的博具使用,类似骰子的功能。
我国北方蒙古族、满族人,会将将牛羊的距骨修整以后当骰子使用,玩一种叫做「欻嘎拉哈」或者「嘎拉哈」的游戏,汉语叫做「羊拐」,蒙古语叫做「沙阿」:
这种游戏在东北亚游牧民族中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这些已经消失的古老游牧民族上。
西方的古罗马人、古希腊人也有这种游戏,英文中叫做「Knuckle-bones」,或Jacks\tali等等。
「Knuckle」发音跟「嘎拉哈」满文音译gachuha非常像:
英文wiki「Knucklebones」的词条:
公元前350年一件古希腊陶器上,古希腊人正在玩「Knucklebones」:
玩Knucklebones的女孩,法国画家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绘于1734年:
世界各地人民都玩得不亦乐乎:
(以上图片引自互联网,就不一一指出信息源)
-------------------------------------------------------------
综上所述:
殷墟发现的两个有刻辞的牛距骨,就是商代的一种博艺游戏玩具。
其中有一个经过商王「开光」,赐给小臣A,他用最正式的文字记录这件事情,还用绿松石「装裱」,当宝贝珍藏。
商人起源自游牧民族是目前的共识,玩这种东西非常正常。
丢动物距骨,是一种曾经风靡全世界的古老游戏,汉语叫「羊拐」,满语叫「嘎啦哈」,蒙古语shagai,吉尔吉斯语chükö,突厥语中叫做asyk,西方叫做knucklebones或者Tali。
东北老铁至今坐在炕上丢。
我猜测:丢动物距骨可能是骰子、牌九的起源,跟甲骨占卜的「灵骨」崇拜可能有一定渊源。
用骨头裂纹占卜,并不是中国古人的专利,欧亚大陆上很多民族都烧骨头,跳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