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扑克牌游戏有哪些种类?
双人扑克牌游戏有哪些?
在东北地区两个人一起玩的扑克牌游戏,基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抽王八,规则是拿掉一副扑克牌里大王或是小王和一个8,剩下的52张牌两个人各26张,互相抽取对方的牌,抽成一对牌可以放下。
最后输家剩王和8俗称抽王八,还有一种是钓金鱼,这个就不细说了,大部分人都玩过,全国统一玩法
孩子16岁正处于叛逆期,一直玩游戏,我该怎么办?
题主您好,按照题干中的信息,可以提炼出4个基本事实:
1.孩子现年16岁,正读初三下学期,之前成绩不错,现在面临中考;
2.孩子现在边写作业边与同学网游,拒绝家长陪同;
3.家长担心网游影响孩子学业,激烈干预,但无效;
4.家长焦虑,目前左右为难,既不敢跟老师反馈,又不敢严管。
收集到上述背景信息后,我给您提三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您分忧。
建议一:根据上述背景信息,家长要尽快做好2项工作:
一是要了解跟自己的孩子玩游戏的其他同学的信息,争取沟通到对方家长,通报情况,提议“固定时间玩游戏”以减少游戏时间,以后再图逐步去除,用“釜底抽薪”的策略,从外围发力,实施“群防群治”,既达到降低孩子网游时间的目的,也不用暴露自己,避免孩子的激烈对抗,同时其他家长也会积极配合;
二是要多层面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简单说,就是成绩是否有明显退步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1.如果学习没受太大影响,孩子只是用网游缓解学习疲劳以及中考焦虑的话,家长就不必“小题大做”,要以全力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为主,并把孩子的状态及时向老师反馈,一方面内紧外松,密切关注变化;另一方面,也保证孩子的情绪不受影响,正常复习。
2.如果学习已经受到影响,出现诸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瞌睡、反应力和记忆力降低、性格开始变孤僻、成绩断崖式退步等现象时,这就说明,网游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实际学习状态,任其发展,则中考必受影响。这时候家长必须启动“积极干预5步法”。
建议二:在启动“积极干预5步法”之前,家长要先行自我调节5个认知,否则无法跟孩子进入共情式沟通状态。
所谓共情式沟通,就是沟通双方能够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需求、思维的一种交流感受方式,一般用“接收事实、提出感受、说出需要、提出期待”等4个交流语序。比如:说服一个人走出封闭,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说话时眼睛里有泪水,我很伤心,我需要你快乐,所以我建议你走出去,和朋友们在一起,而不是继续孤单。
认知之1:网游不是洪水猛兽,也有积极的一面。
作为一种娱乐活动,网游跟跑步、打球、看书、练拳等在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个兴趣爱好而已。而且网游对于孩子的智力、判断力的增强不无裨益,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过分占用时间,单从作用而言,网游是可以接受的,家长不要有偏见。
如果家长把网游当做异类直接禁止的话,相当于变相制造了“稀缺”,孩子会因为“不易得到”而更加渴望游戏的刺激,即便当着家长的面不玩,背后也会偷偷玩,这样做的危害就是,永远也禁不了,还容易成为导火索,影响亲子关系;如果相反,把网游正常化,跟平时吃饭、喝水一样,作为一个生活需求,固定时间打一打,孩子反而会因为能“容易获得”,而降低对游戏的期待。
这一点认知十分重要,是家长通过做工作让孩子降低网游频率,进而去除网游影响的重要认知基础。
认知之2:网游确实容易上瘾误事。
网游自身的过关加分、过不去可以重来的设计,对追求成就感的青少年来说,吸引力巨大;且网游以声音、图像、音乐、情节的元素对孩子的感官刺激强烈,就是成人也难以抵御,这一点家长心中要有数。打网游与孩子复习考试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孩子可支配时间的合理安排,在当下,中考迫在眉睫,时间紧迫,偶尔网游可以放松,沉湎其中则必然误事。
认知之3: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抚慰。
目前,孩子正上初三,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一方面情绪波动大、自控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期待尊重,对来自外界的说教、干预深恶痛绝。一旦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尊重和承认,孩子就会在网游中通过过关升级,享受其中的尊崇感,以及所在游戏团队的归属感,对现实世界势必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积极干预,就是通过重建孩子对现实世界成就感、归属感、自主感的体验,实现家庭的回归、课堂的回归。
认知之4:家长的情绪管理是亲子沟通的压舱石。
所谓情绪管理,是家长识别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化解的能力。比如:运动法、听音乐法、阅读法等。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家长大喊大叫,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这在孩子心目中是粗暴、无能的表现。因此家长的自我情绪管理,是保持家长威信,提高孩子安全感的必备条件。
认知之5:对孩子的管理不单是家长的责任,还要通过学校、孩子的同学及其家长一起做工作,促进综合施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和学校沟通配合这方面,家长不要有心理包袱,毕竟在促进孩子顺利进行中考并取得好成绩这一点上,学校和家长的心愿是一致的。因此,保持密切沟通,实现家校共管,是提高效率,促进孩子进入正轨的最佳路径。此外,选择与其他家长交流合作,也是对其他家庭及孩子的负责,大家目的一致,很容易共鸣,从而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成长。
建议三:当家长建立上述5个基本认知后,就可以启动“积极干预5步法”了
第1步:寻找“合适的沟通者、合适的沟通地点及合适的沟通时机”。所谓合适的沟通者,是指孩子平时比较喜欢、比较信服的一位长者,从题干看,最好是叔叔或者舅舅这类家长,不建议妈妈这个人选;所谓合适的沟通地点,尽量选择孩子比较喜欢的餐厅、公园,营造出宽松的交流氛围;所谓合适的沟通时机是指孩子情绪比较平和的时候,这时沟通比较顺畅。
第2步:共情式沟通。在开始话题时,家长可从“最近很烦,想下个网游解解乏,请孩子支个招”的角度切入,明确告诉孩子“玩游戏很正常,但是要固定时间,别耽误事”,然后,再逐步把话题过渡到建议孩子采纳“中午或者晚间学习后玩一会”的建议。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谈那些孩子容易敏感、易怒的话题,比如学习、成绩,包括玩游戏的弊端等等,避免语言冲突导致情感对立。建议用:中考的时间、复习的紧迫、老师的要求、家长的压力等背景作为理由,逐步让孩子认同“先干大事再放松”的意识。此时,要关注到孩子情绪的起伏,避免谈崩。
第3步:约定承诺。当孩子同意“中午或者晚间学习后再玩一会”的约定后,家长要及时跟孩子进行口头约定,并以“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失信于人”进行“一锤定音”,给孩子建立心理契约。同时,要第一时间找到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及有关同学的家长配合。一方面,请老师在课堂上多对孩子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的表扬,让孩子重新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成就感;另一方面,要请孩子同学的家长也要约束自己的孩子共同实行“固定时间玩游戏”约定,达到从时间上压缩游戏时间,从周围影响上降低对孩子的干扰的目的。
第4步:网游时间的及时提醒。家长要在游戏开始的时间及时按照约定提醒孩子按时玩游戏,把游戏需求正常化。同时,也要提醒孩子结束游戏的时间,逐步形成孩子的自觉。
第5步:逐步建立新的爱好,实现对“网游”的彻底替代。在日常学习、网游时间固定化之后,家长要及时带孩子进行多个其他兴趣爱好的体验,从中找到孩子的最佳选择,通过逐步建立新的兴趣,最终实现对网游的彻底替代。这个期间,在家长要特别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在新旧兴趣切换的过程中,保持足够耐心,避免孩子对抗,从而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中考复习期和考试期,见证孩子成功铸就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
总之,当家长发现青春期的孩子边做作业边网游时,不要先入为主地进行干预,要通过仔细观察进行判断,只要孩子不耽误学习,家长就可以比较少地干预;如果影响比较大了,就要果断进行积极干预,防止孩子关键成长期误入歧途。
最后,我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留言,可获得相关资料,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