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原神科学研究院的神秘洞穴?
原神科学研究院洞的门怎么开?
原神科学研究院洞的门需要通过解谜来开启。进入洞穴后,在石柱旁可以看到一个铁环,玩家需要按特定的顺序通过触碰石柱来旋转石环,使其与铁环之间的凸起平齐,最后通过趴下的方式进入洞穴。在洞穴内,还需要解开一些谜题来获取宝藏,因此对推理能力和注意力有一定要求。是一道相对有难度的谜题。
美国农场里的牛身上有一个圆形“窟窿”,是否违背了科学?
美国的奶牛确实大部分都在肚子上有一个洞,这个洞当然是人为掏上的,而且我们在一些新闻报道中,还经常看到工人们把手和手臂伸到这个洞里,在掏着什么。那么,为什么美国奶牛身上会掏一个洞呢?这是否违背了科学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牛肚开洞?
2020年,美国以1237.4万吨的牛肉产量高居世界牛肉产量的榜首。作为牛肉产量大国,美国的养牛业也是非常支柱产业之一,牛多了,自然病牛就多。到了20世纪,美国养殖户发现许多奶牛容易患胃部疾病,而且流脓更是常有的现象,这让他们头疼不已。
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北达科他州农业学院的两位科学家想到的一个主意:将瘘管手术应用到了奶牛身上,这样就可以把牛胃中的脓液排出来。通过实验,两位科学家发现这些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奶牛不但恢复了健康,而且其产奶量也比其他奶牛要高。
于是,人们开始更新了瘘管手术,用在牛的瘤胃上开一个可以自由打开的洞口,然后安置一个带着玻璃盖子的橡胶筒的方式,来方便观察牛瘤胃中的情况,以便于帮助生病的奶牛(排出脓液,取出食物、添加菌群等等)。
之后,这个方法被大量的养殖户推广,一时间成为了生病奶牛的“标配”,而这个手术也有了一个专业名词:瘤胃开窗手术。
众所周知,牛是一种食草动物,而且它有着4个不同的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这四个胃中瘤胃是食物进入的第一个胃,也是最大的胃,里面有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帮助牛分解一部分的食物,尤其是粗纤维。当食物初步的粉碎和消耗后会进入网胃,这个胃主要是用来过滤一些误食的杂物的。经过过滤后,食物进入瓣胃,瓣胃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并且再次对食物进行磨碎,最后才进入皱胃,这个胃与我们的胃差不多,里面含有大量的消化液,可以将食物完全变成流质,被身体所吸收。
由于牛的瘤胃是食物的第一站,而且牛的食物多以粗纤维的植物为主,所以这个胃相比其他的胃更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后面几个胃的正常工作,这样牛不但会变瘦、产奶量降低,还有可能会死亡。而这就是为什么在牛的瘤胃开个洞,而不是其他胃的原因。
给牛肚子上开个洞科学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有一个前提:给生了病的牛肚子上开个洞是科学的,因为开了洞之后,可以在牛生病胃胀气严重时,打开上面的玻璃封盖进行排气,也可以在牛消化出现问题时,及时的从其瘤胃中把食物掏出来,以减轻牛胃的负担,减少牛的痛苦。而且给牛做瘤胃开窗本身是先要注射麻药,然后再进行的,这就好比人生病了,需要动手术有一样,不但科学还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是,在当下,瘤胃开窗已经“变味”了。
“变质”的瘤胃开窗
我们之所以说瘤胃开窗“变质”了,是因为在以前,这是用来救治奶牛的方法,但是在如今的美国几乎成为了商业化养牛的标配了。这是为什么呢?
奶牛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新鲜的牛奶,而产奶量与食量几乎是成正比的,因此在美国许多农场为了获取更多的牛奶,选择精饲料(应该是粗、精饲料科学配比)并且过量的喂食,这使得奶牛的瘤胃超负荷运作。
为了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还让奶牛继续产奶,大多数的奶牛在没有出现疾病之前就已经做了瘤胃开窗,这样人就可以在它们过量喂食的情况下,添加一些帮助消化的菌群、取出一部分过量的食物等等,来防止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是一种让牛产出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帮牛解决必要问题的方法了。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有疑问:为什么这种技术在美国常见,其他国家的牛身上就很少会用到呢?这与供需关系有关。
美国牛肉出口量虽然是最高的,但是这只能证明肉牛比较多,相对而言,奶牛就比较少,作为牛奶的消耗大国之一,较少的奶牛存栏量想要产出更多的牛奶必然是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的。
这些有限的奶牛除了要解决美国本土的需求外,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庞大的乳制品出口(奶酪、奶粉、乳脂等等),因此,一头奶牛的多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在其他国家,比如我国,奶牛的存栏量有保障,供需关系相对平衡,就不需要过度的去压榨奶牛。当然了,给牛开窗的成本也要考虑在内。
总结
给奶牛肚子上开一个洞,是相对科学的,因为这样能够治疗奶牛的一些疾病,而且还能减少奶牛的痛苦。但是,在当下,它的存在又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不是过度的喂养,真正需要瘤胃开窗的奶牛是非常少的。
所以,瘤胃开窗是科学进步的一个体现,而如今的应用又与这个技术的发明有些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