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无极阁的诗是什么?
求解仙三游戏中蜀山无极阁所显的一首诗?
是诗不是歌,楼上的
诉衷情·旖旎情景天初遇雪见时的诗
星沉月落夜闻香
素手出锋芒
前缘再续新曲
心有意
爱无伤
江湖远
碧空长
路茫茫
闲愁滋味
多感情怀
无限思量
一剪梅·寥落风景天初遇龙葵时的诗。
大梦初醒已千年
凌乱罗衫
料峭风寒
放眼难觅旧衣冠
疑真疑幻
如梦如烟
看朱成碧心迷乱
莫问生前
但惜因缘
魂无归处为情牵
贪恋人间
不羡神仙
眼儿媚·朦胧雾云霆回忆雨舒的诗
身世飘零叹孤独
回顾盼相扶
情天不老
雷霆易逝
雨过云舒
相思不忍轻离别
携手更如初
风急波涌
扁舟不系
终恋江湖
采桑子·凄凉雪雪见死去时候的诗
刻舟行远人归去
笑靥无凭
私语无踪
魂断香销弃旧情
玄冰刻悔风吟恨
好梦成空
泪眼迷蒙
遥看春花朔雪中
宜男草·紫萱紫萱为女儿所做的诗
碧水连天静无浪
转东风
滟纹微涨
个中趣
莫遣人知
年年日日
兰州共上
平生书癖已均恙
解名缰
更逃羁网
春近也
梅柳频看
花间闲度
细雨流光
谒金门·萧瑟霜景天与雪见鬼界重逢
情眷恋
古往今来相看
几度流光人更远
伤离方寸乱
回梦空传幽怨
依旧尘缘未断
碧落黄泉寻觅遍
愁来天不管
御街行·失魂雨冰风谷,龙葵与景天从悬崖落下
纷纷雪落人飘坠
同死生
共玉碎
前尘后世君莫问
柔肠百结如醉
情丝未断
尘缘难了
萦绕千千岁
舍却残生犹不悔
身已空
尽成泪
路长梦短无寻处
总是情愁滋味
眉间心上
柔肠百结
尽付东流水
点绛唇·重楼紫萱结局,叹重楼的词
酒入愁肠
一生惆怅情多少
纵横吟啸
思恋相萦绕
魔堕凡尘
难遣流年老
人间道
天涯芳草
依旧多情好
画堂春·紫萱结局
灵珠有泪自千行
等闲芳草斜阳
离人过客暗凄凉
偷羡鸳鸯
伤心脉脉难诉
风剪寸寸柔肠
神仙人鬼两茫茫
情短恨长
醉花阴·花楹结局
锦瑟年华谁与度
莫问情归处
只影向斜阳
剑吼西风
欲把春留驻
天涯芳草无归路
回首花无数
解语自销魂
弱袂萦春
尘缘不相误
长相思·雪见结局
花似伊
柳似伊
叶叶声声是别离
雨急人更急
湘江西
楚江西
万水千山远路迷
相逢终有期
阮郎归·龙葵结局
临流揽镜曳双魂
落红逐青裙
依稀往梦幻如真
泪湿千里云
风骤暖
草渐新
年年秋复春
温香软玉燕依人
再启生死门
误佳期·完美结局
千金难求珍宝
家和易得欢笑
人生自是有情痴
原做双飞鸟
情两难分付
是一丝烦恼
蓦然回首神仙地
还道人间好
换巢鸾凤·制作群片尾
弃剑封刀
大隐归闹市
自觉逍遥
断江湖旧梦
任六界风飙
金窗绣户看妖娆
情丝暗生
心事难描
佳期晚
怕流年暗消年少
春到
人难老
回首仙家
自是人间好
旧雨新知
两难分付
别有一丝烦恼
几度轮回误尘缘
换巢鸾凤教偕老
羡鸳鸯
纵千金难买一笑
十年一剑(一)
苍茫蜀山觅仙踪
人间韶光几度
莫负好花好景
前世约 今生盟
翻覆六界 啸聚五灵
舍却三生石刻
补情天 再塑苍穹
十年一剑(二)
苍茫蜀山觅仙踪
挥剑难断未了情
千载之下同晓梦
死生不渝共鸳盟
永忆江湖初相逢
欲回人间共形影
海枯石烂心不弃
誓补情天鬼神惊
紫萱
萱花寂寞红
亭亭发几丛
凝露仰宿雨
窈窕舞熏风
宜男不忍佩
仙人岂相通
解语朝暮伴
忘忧了残生
鬼炼狂魔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无题
飞琼神仙客
误落古桃源
乱云天一角
弱水路三千
如何评价苏曼殊?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这是苏曼殊诗中的句子,也可以看作他的自画像。苏曼殊是近代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同时也是革命家,后来削发为僧,成为了一个遁世的僧人,不久又还俗。他生于1884年,1918年就去世了,年仅35岁。苏曼殊短暂的一生中,写出了大量感动人心、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是近代诗坛是非常难得的才子。然而,真正传奇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有他的人生。
苏曼殊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他的经历十分复杂,性格也十分复杂,可以说,是经历的复杂,造成了他性格的复杂,多情、多念、多疑、多心、善变。苏曼殊本名苏戬,字子穀,曼殊是他出家后所取的法号。他的父亲叫苏杰生,广东香山人,后在日本横滨的洋行做买办,苏杰生长期在日本做生意,像周围许多老乡一样,在日本找了个小三:若子,与若子1884年在横滨生下苏曼殊,所以,苏曼殊的身体里,有一半是日本血统。
苏曼殊6岁随嫡母黄氏回到广东老家,13岁到上海读书,兼修中、英文,15岁到日本大同学校读书。这个时候,正是孩子的叛逆期,可能是这个原因,他一年后擅自回广东,到广州白云山的蒲涧寺削发出家,但到底难耐青灯古佛的寂寞,不久又还俗,再次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
19岁时,苏曼殊回国,到广东新会慧龙寺,在师傅赞初大师跟前继续学法。但苏曼殊身在佛前心却在红尘,第二年他偷了慧龙寺的二角银元,身披袈裟到了香港,在陈少白办的《中国报馆》寄居,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是,革命的队伍中,多了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实为怪异。
而且,苏曼殊还不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者,他特别热衷于以暗杀搞革命,所以陈少白慢慢疏远了他,他只好回到上海,后在一个西班牙牧师的资助下,踏上了去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学习的旅程,此行他学会了梵文。
回国之后,他又燃起了革命热情,到长沙结识了黄兴,加入了“华兴会”,并参加长沙的一次武装起义,不过起义因泄密半途而废。1905年,苏曼殊到达南京,在南京陆军小学任教一段时间。1907年,他又到达日本,与鲁迅一起筹办《新生》杂志,在章士钊的《民报》上发表许多绘画。
1909年,苏曼殊又回到祖国,借住杭州白云庵,由于与刘师培夫妇交往太密,刘师培夫妇此时又叛变了革命,成了清朝在革命党中的间谍,所以与之走得太近的苏曼殊也成了革命党怀疑的对象,苏曼殊因此收到革命党人的警告,只好远走南洋。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之时,苏曼殊这个一直热衷于革命的人,却在印尼当老师,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和兴奋,大碗喝酒,酒后又扶案痛哭,如同疯子。
苏曼殊一生漂泊不定,颠沛流离,为身世、为事业、为国家前途一直颇有纠结,容易冲动,性格善变,一会儿革命,一会儿写小说,一会儿学画,一会儿学梵文,一会儿写诗,可以说,这些多变的活动,让他一生都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再加上不拘形迹,好酒好糖,无时几天无食,有时狂吃海塞,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很糟。所以,苏曼殊英年早逝,除性格外,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