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三打白骨精的起因和后续发展

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三打白骨精的起因和后续发展

misa2 03-24 1次浏览 0条评论

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来到一片荒山野岭,孙悟空火眼金睛发现此处妖气太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边走边观察,就在此时,不远处来了一年轻农家少妇和唐僧搭讪,孙悟空发现她是妖怪,一棒子打死了,妖怪脱离肉体,落荒而逃;后来又变成一老妇人,打着出来找女儿的幌子又来找机会捉唐僧,又被孙悟空识破,一棒子打死了她的肉身;妖怪不死心,第三次变成了一个老头儿,出来找女儿和老伴儿,这回被孙悟空打死了妖怪原身。

唐僧没有火眼金睛,不认得他们三个是妖怪,责怪孙悟空打死三条人命。

孙悟空与唐僧争辩,惹恼了唐僧,被唐僧念紧箍咒,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现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

拓展资料: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作品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全书组织严密,繁而歪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作者:(明)吴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另有,由六小龄童主演的大型神话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于2010年初播出,2005年10月8日吴承恩纪念馆开馆。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三打白骨精""因果报应"
如何在明火珠之影中击败最终BOSS? 梦幻西游,如何在剧情任务中获得丰厚奖励?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