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反乌托邦的游戏,明明是坐拥一幢楼的房东,却不知该如何活着
大家好,又到了《游戏日报·荔蒸上游》的时间,本期我们介绍的是一款反乌托邦题材的代表游戏——《旁观者》(Beholder)。
游戏的内容是一名生存在西方极权世界的普通公务员,被委派到一个公寓担任“楼管”,也就是房东,监督并汇报督察范围内所有人的行踪、思想等,尤其是及时揪出任何企图颠覆统治的人。
说到反乌托邦题材,就不得不提乔治·奥威尔那本著名的小说《1984》,而这款《旁观者》也正是受到了《1984》的启发与影响,游戏中的很多要素设定都来源于此书。在书中,乔治·奥威尔所描绘的人物几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而《旁观者》所表达的,正是如何站在反派立场,去控制人们生活的全部。
《旁观者》的游戏开端便是讲述主角一家来到了新公寓,并由此展开剧情。游戏的画风十分暗黑、压抑,暗沉的色调贯穿始终,人物的形象和《名侦探柯南》中的小黑人十分相似。
在场景设置上,是采用了主流模拟经营类游戏的建筑风格场景,视角可远可近,细节呈现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而玩家操作的UI栏也十分形象,分类明确,对初次接触这种经营操控的玩家十分友好,但即便如此,游戏上手难度也非常大。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如果以一个正常思维去游玩这款游戏,很多人连序幕章节都过不去。开发者在设计之初就有提到:“它(《旁观者》)可以是释放内心黑暗面的一种工具,如果没有正义,那么他们(玩家)从何选择?”
不过对于读过小说的玩家来说,这里面的许多设定都有一种不言自明的“亲切感”。比如游戏的“禁令”设定——游戏中,玩家要通过关注实时的消息禁令,并对公寓里的人进行监督。哪怕是“星期五晚上不得穿拖鞋”这种荒诞的条文,也在玩家的执行范围内。
在游戏中,玩家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和监督自己的人明争暗斗。其中勒索和威胁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灭口也是“情理之中”。可以说,《旁观者》无时无刻不在攻破玩家的道德底线。当然,在游戏所呈现的虚拟世界背景下,已经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了。
正因为如此,许多玩家玩起来感觉非常头疼。一是因为游戏本身十分烧脑,无时无刻都在博弈。二是对于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虽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在《旁观者》中设计的许多“道德难题”几乎都戳中了玩家的心,部分玩家表示,玩儿完了剧情后“心情糟糕透了”、“致郁典范”。
截至目前,《旁观者》商店的1万多条评价仍是特别好评,游戏本身也是获奖无数——其中分量最足的就是IGN的Best Adventure of 2016和Indie Prize的 Best Game Narrative 2017。所以在质量内容上,《旁观者》呈现给玩家的效果肯定是实打实的优秀。游戏目前完善了字幕、配音以及本地化语言风格处理,玩家在不用担心理解障碍的基础上,也能感受契合小说氛围的翻译。除此之外,游戏多结局的设定也十分有挑战性,故事的结局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自由的逃亡结局,也有现实主义浓厚的背叛、死亡结局。
于大部分玩家而言,真正的完美结局就是主角一家都活了下去。许多玩家在游玩后都会到了一个哲学问题本身:屈服还是反抗?换句话说,也就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问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所以对于每一个玩家而言,游戏以外的思辨已经大于了游戏本身的乐趣,而这也正是《旁观者》的精髓所在。